“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
1930年,身患肺结核的年轻女子在疗养院收到恋人的分手信。
在内心的阵痛与煎熬之中,她以天才般的细腻笔触写下四封剖析爱情的信件,却从未寄出。
在保罗·克洛岱尔、保罗·瓦莱里、勒内·克勒韦尔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下,本书得以结集出版,近九十年来不断再版,已成为法国女性文学经典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我独自一人(爱的剖析)(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玛塞勒·索瓦若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 1930年,身患肺结核的年轻女子在疗养院收到恋人的分手信。 在内心的阵痛与煎熬之中,她以天才般的细腻笔触写下四封剖析爱情的信件,却从未寄出。 在保罗·克洛岱尔、保罗·瓦莱里、勒内·克勒韦尔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下,本书得以结集出版,近九十年来不断再版,已成为法国女性文学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唐洋洋,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法语系,文学硕士。译有《萨拉热窝谋杀案》《镜子之后:玛丽莲·梦露》(合译)、《猫的私人词典》(合译)等。 目录 导读:在一个躺平的时代,我们还需要站着爱吗?(袁筱一) 1930年11月7日 1930年12月10日 1930年12月14日 1930年12月24日 序言 有一点魔幻。正值一年 一度的“520”,在某个培训 班上,讲互联网的老师正 充满激情地谈着“数字化城 市”的未来;手机的朋友圈 里一边是关于“躺平的时代” 的热烈讨论,一边是各种 各样的“520”商家文案;而 我,在众声喧哗中读完了 玛塞勒·索瓦若的《让我独 自一人》。 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 上,一般是找不到索瓦若 的名字的,因为这是索瓦 若唯一的作品。她于1900 年出生,1934年罹患肺结 核去世,其中差不多五年 的时间都辗转在各家疗养 院里,还没有来得及真正 进入文学圈。有限的一点 资料在不长的篇幅里就能 说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 个外省的中学老师,因为 得了肺结核,后来不得不 在疗养院休养,但是在住 进疗养院的同时,遭遇了“ 被分手”,于是写下了这一 部《让我独自一人》。确 切地说,它并不是小说, 而是四封从11月到圣诞节 前夜断断续续的“书信”—— 说是“书信”,只是因为它采 取了书信的形式,而信中 的“倾诉对象”正是让她遭受 爱情打击的那个人。但同 时,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信,因为她写下这几封 所谓的信,并没有打算寄 出去。因为这绝非她用来“ 挽回”爱情的祈求。 幸而索瓦若已经有半只 脚跨进了文学圈,使得《 让我独自一人》最终没有 被埋没。她在巴黎准备大 中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 交往了一众朋友,包括在 那个时代显得极为先锋的 超现实主义小群体。因为 生病,也因为还保留些许 古典的趣味,她最终并没 有在超现实主义的标签下“ 出圈”;但就在她住在疗养 院里,写下《让我独自一 人》的时候,通过朋友勒 内·克勒韦尔(Ren6crevel ),她还能时不时听到一 些有关超现实主义小团体 的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理 解了这种关联,我们也就 不难理解《让我独自一人 》中体现出来的对自由的 执着和略显现代派的叙事 手法。 …… 来到人间的是耶稣,他 孤身一人。 没有神能够指引我们, 无论归根结底是谁的子民 ,人类注定是孤独的。这 是索瓦若在《最后的晚餐 》里读到的信息,也是她 从“被分手”的爱情中得出的 结论,又何尝不是人类在 历经灾难之后可能得出的 普遍适用的结论!然而也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另 一个角度来解读《让我独 自一人》:人类终将孤独 的结论并不妨碍我们用尽 一切气力找寻不孤独的可 能,哪怕只是暂时的。这 应该就是索瓦若提到那则 日本传说时所想到的吧。 她说: 一则日本传说声称,在 人出生时,月亮会用一条 红丝带把将来要结合的男 女的脚系在一起。在生活 中,这条丝带是看不见的 ,但是这两个人会互相寻 找,如果找到了,那么属 于他们的幸福就会降临大 地:也有找不到的人,那 么他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忧 虑,凄惨地死去:对他们 而言,幸福只能在另一个 世界开始,那时他们会看 到 红丝带系住的是谁。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在这个 世界上找到系住我的丝带 ;我觉得这个传说跟所有 的传说一样,给了我们诗 意的安慰。 诗意的安慰。所以,哪 怕躺平的时代终将到来, 也让我们站着爱吧,因为 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 需要安慰,需要确立有尊 严的、不孤独的存在。女 人在爱情中索取的尊严也 许更接近人类的尊严的本 质。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尽管已经有了译本,“一页” 还是出了这个新的译本。 我相信,复数的“独自一人” 是对这份尊严的致敬。 2020年5月20日于上海 导语 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天才作者,在肺结核与恋人分手的双重打击下,用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剖析爱情与欲望。 一个在爱人面前始终站立着的女人,审视这段爱情结束的全部过程:剖开自我,也解剖爱情;直面丧失,也直面死亡。 全书由四封书信组成,以第一、第二人称叙述的独特方式,开独白书写之先河:“如果你爱我,我将会痊愈”;以极度痛楚但又极度清醒的文字,突显女性的自主意识,直视存在本身:深情同时骄傲,饱含爱与尊严。 精彩页 “你将这视作爱的证明,不是吗?”火车的节奏无休无止地强调着这句话。我感到冷;我蜷缩在角落,想睡觉。“真冷啊!”“为什么这列火车要开走?”做了蠢事之后的焦虑,攫住了我的喉咙;我告别了脆弱的幸福,回到这座疗养院;真是愚蠢。这几个星期里,我得到了一点点幸福;作为抵偿,我可能要承受深深的痛苦。 “你将这视作爱的证明,不是吗?”我仿佛又看到了昨夜跟我说出这句话时,你那张愁眉不展的脸。影像重重叠叠,我仿佛又看到你把脸紧贴在我脸上,眼里噙着热泪,对我说“嫁给我吧,虽然您会背叛我……”我曾希望这一幕再度上演,这样我就可以亲吻你的脑袋,说出:“我不会背叛您。”但往事不再重来;而这句话,我应该也不会宣之于口,因为我不知道该何时说,用什么语气说。我太过激动,得强硬起来,才能不被情绪裹挟。怎样才能在情绪产生的那一刻,让别人感知它的震撼?伴着这句轻柔而又抚慰人心的话入睡吧:“你将这视作爱的证明,不是吗?”我向你抛去飞吻。如果你爱我,我将痊愈。 待我痊愈,你将看到一切都会变好。既然你已不在身边,我更想用“你”这个称呼。我没有这个习惯,也自认没有这个权利:那太美妙了。你觉得有朝一日我可以直呼“你”吗?待我痊愈,你就不会觉得我脾气差了。我病了。你对我说,病人会尽量温和地对待身边的人;你给我列举了一些典范。我不喜欢你教训人的样子;我见了就想打哈欠,而且,如果你指责我,说明你没那么爱我了:你拿我跟别人比较。病人的确温和,但我已精疲力竭;我要活下去,要对不理解的人说“谢谢”,这耗尽了我的力气。可是你呢,你需要一句“谢谢”吗?你不理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曾问你,如果你连续一星期无法安睡,会是什么心情?你回答说你从未遇到这种情况,但恐怕不会舒服。你显然不理解。此外我还知道:我们在乡下的时候,你并不高兴;你更想去巴黎,你的女友在那里。所以你急于离开,觉得我惹人烦。你看,这一次事情的发展又违背了我的心愿:我以为让你来,你会高兴的。在巴黎的时候,你要和气得多……而且你也觉得我和气得多,因为她在那里。你不喜欢病人。我觉得,你应该会赞成把病人关起来,把他们消灭。你得自己生病才会明白。 “你将这视作爱的证明,不是吗?”对这句话,该作何感想?我知道你不爱我了。为了避免说出那句“我爱您!”,你到了好笑的程度。你不会对我做出任何承诺。但对独自远去的我来说,如果能信心满满地沉浸在你的爱意里,该有多么美好。我需要你的爱;待我痊愈归来,我希望重获你的爱。相信有个人还在继续爱着你,等待着你,相信在对方眼里其余一切都是暂时的、无意义的消遣,这对一位病人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他会觉得,被他丢下的那段人生意识到了他的缺席;他无法构想新的未来;与过去突然决裂让他感到脆弱和痛苦,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好地再续前缘。 我希望把昨晚的回忆留在心间,像护身符一样佩戴。闭上眼睛,让幻觉再次来临。就像在做梦一样:不要动。 我爱你。 P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