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百多篇文章,都是来自校园和家庭生活。作品分为“走进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童年”“走进生活”四个部分。
书名《你的样子》里有过往学生可爱的样子、有习作中学生渴望的样子,有永远走不出童年的样子,有四季寒暑生活的样子。一切虽平淡却隽永,一切因真切而有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的样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魏昌敏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百多篇文章,都是来自校园和家庭生活。作品分为“走进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童年”“走进生活”四个部分。 书名《你的样子》里有过往学生可爱的样子、有习作中学生渴望的样子,有永远走不出童年的样子,有四季寒暑生活的样子。一切虽平淡却隽永,一切因真切而有力。 作者简介 魏昌敏,南京江宁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职称。南京市江宁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江宁区教学先进个人,有近十篇论文在《小学教学研究》《教育观察》等期刊发表。 目录 一、走进学生 1.沉默的“60”后 2.“倒溜……” 3.“好东西” 4.忘忧草 5.“蜇”的力量 6.“班级秘书长” 7.蓝色诗人 8.宁静的夏天 9.“乔老爷” 10.曲项向天歌 11.人与自然 二、走进教材 12.厦门记忆 13.父母节 14.黄焖鸡米饭 15.细“水”长流 16.一年好景君须记 17.心中的声音 18.温暖的冬眠 19.江南有佳木 20.“龟”去,来兮 21.致命邂逅 22.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23.自由呼吸 24.春天的故事 25.柳下会 26.风雨花事 27.我们来啦 28.心的方向 29.致已逝去的夏天 30.我的假日生活“自我回归” 31.我的中秋:为了忘却的记忆 32.秋天的树叶 33.秋游,秋由 34.孩子们,老师想说 35.南京夫子庙 36.冰湖 37.石塘行 38.我的星空 39.那一方石阶 40.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41.南京营造 42.花语 43.我的烦恼 44.春牛首 45.花殇 46.学生的“滋味” 47.又是一年春水绿 48.美石记 49.我的冬泳日志 50.告别二。一七 51.花神湖“游”记 52.我的水墨情缘 53.桃花峪的春天 54.南京的冬天 55.唱起你听 56.鱼,吾所欲也 三、走进童年 57.碧花菱角满潭秋 58.那山,那河 59.我那遥远的长新河 60.我的姑父沈丰先生 61.四季“哥” 62.甜蜜的墙 63.吉山,吉人 64.咸鹅青菜 65.温暖的牛背 66.那屋,那人,那树 67.秋风起,茭白香 68.爱上扫地 69.父母亲二三事 70.我的老师 四、走进生活 71.该死的温柔 72.我的未来不是“梦” 73.记忆的生长 74.走出来 75.白杨之祸 76.蜡的味道 77.练胆 78.简单的生活 79.“痛”说 80.找一个理由 81.漫话“兴趣” 82.明天的我们 83.空巢老师 84.真实的自己 85.敢想敢为 86.向你致敬 87.最难的事 88.和时间赛跑 89.惯性的力量 90.难得!糊涂 91.“好问”的启示 92.收获的味道 93.那些不能承受之重 94.守住!常态 95.君行早 96.心中有晴天 97.你的样子 98.找到自己 99.超越梦想 100.离开时的美丽 101.论持久战 102.麻烦如障 103.平凡的日子 104.人言 105.如何去爱 106.印证 107.早安!朋友 108.最好的教育 109.追寻 序言 我和昌敏是发小。当我 拿到这本书时,三分惊讶、 三分为难。惊讶的是,这个 自上小学就相识相知,曾一 起撒过欢、斗过嘴的兄弟, 居然写了一本厚厚的书;为 难的是,我已习惯了写“官 样”文章,担心把序写成领 导讲话,扫了读者兴致、拂 了作者美意。除此之外,四 分更是敬佩,全民手机时代 ,愿意捧着一本纸质书的人 本就稀少,更何谈耐下性子 写书的人。这是一份喧嚣中 的沉静、一份浮躁中的执着 ,让我不能不带着虔诚认真 拜读。 翻看的时候,我脑海里 一直交织回荡着罗大佑的那 首歌,也叫《你的样子》, 不知道昌敏取的书名是不是 来于此。岁月如歌,醉书流 年。他笔耕不辍,记述遇到 的人、经历的事,或留恋或 感动,或悲悯或愤懑,描绘 出他也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的 风采。读罢,让我原本依稀 的往日记忆越发清晰起来, 忍不住回望,那些江湖故人 、那般红尘万象。 对于工作,我们是热爱 的。昌敏是老师,教书育人 。曾有人戏言,这个世界上 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 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 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相 较之下,前者更难。昌敏的 工作就是要把思想装进别人 的脑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他细腻善感的气质,让他 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他笔下 的学生,有的调皮顽劣但真 诚热心,有的身材瘦小但从 容稳重,有的静默美好但老 成周全,那些有着小晒斑、 大门牙的孩子一个个跃然纸 上,仿佛就围绕在身边。昌 敏更像个耐心的家长,盘着 自家孩子那样,即使数落都 有满满的怜惜感。他对学生 有着天然的同理心,能从沉 静的表情中看到手足无措的 张皇和自卑,能从洁净的白 衬衫里看到家教和修养,能 从大大咧咧、邋邋遢遢的孩 子身上看到不在乎背后的敏 感和自尊,似乎他刚刚从少 年时代走过来,转个身就能 重回到40年前,对学生有着 小伙伴一样的共性情。德国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 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 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 魂”。如何教好语文,昌敏 自有他的理解——语文教学 是在做关于美的启蒙。“走 进教材”这一章节中,有仿 写有延伸有拓展,他眼里的 教材不是一篇文章、几个知 识点,而是流动的景、生动 的人,离人心上愁,回首几 度秋……文字的美是字里行 间流淌出来的,他所传授的 ,正是文字背后承载的文明 和思想、蕴含的韵律和节奏 。 说到童年,我们是柔软 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 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 年。对于“走进童年”这一章 节的着墨,昌敏很慷慨,用 了很多很美好的词汇。这是 我比较沉醉的一个章节。从 一年级开始,我俩一起读小 学、初中,朝夕相处、喜乐 相伴,邻居家的土墙头、村 口的洋槐、塘里的泥藕,还 有那些陪我们长大最后进了 肚子的四季鹅、油汪汪的炒 茭白丝……一下子把我拉回 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回 忆是甜蜜的,但也是残忍的 。因为我们再也无法重头来 过,因为那个曾经教我们数 学的老师白高中毕业后再也 没见过,因为拆迁后的物是 人非再也找不到老房屋原来 的位置,留下的,只有这本 书中的文字描述和我抽屉里 保存的几张泛黄照片。岁月 无声,真情不老。我们跨过 世纪交替,见证沧桑巨变, 无论有怎样的感慨,毕竟日 子越来越好了,也感谢昌敏 用笔端真实记录下了我们共 同的童年、我们所处的这个 时代。我相信,在向幸福飞 奔的路上,我们都会遇见更 好的自己。 直面现实,我们是克制 的。人到中年,很多时候, 像是踏上了加速的跑步机, 步子跟不上履带的速度。中 年人的力不从心,多是踉跄 之间的反思。白岩松在《痛 并快乐着》里面写过,“一 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 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 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 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 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 然而,如果走得太远,会不 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在 “关于生活”这个章节,昌敏 写了很多对人生、对社会的 思考,谈舍与得、真与假、 爱与恨,情绪更加理性平和 ,措辞更加冷静内敛,给人 以启迪和回味。我揣测,他 想说的“你的样子”,是“本 该”,教育本该的样子、孩 子本该的样子、生活本该的 样子。“本该”,还有一个说 法,叫“初心”。 “风尘刻画了你的样子, 但不变的你依旧伫立在茫茫 的尘世中”——这就是我们 这一代人,对生活最高的献 礼和最深的敬意。 潦草为序。 杨花伟 导语 名师教书育人的深刻经验。 亲子共读的教育随笔。 学科带头人指导习作范文。 一起体会写作的乐趣。 让孩子们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书收录了百多篇文章,都是来自校园和家庭生活。作品分为“走进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童年”“走进生活”四个部分。 精彩页 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浩。他身材瘦小,比其他男生要矮一个头,与二年级的孩子站在一起,都不会排到队伍的最末一个。按理他应该坐在第一排,因为他比较听话,十分安静,老师把他安排在小组的中间,前后都有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帮助他。满头的黑发长时间没有认真打理,蓬蓬松松的,但还算面目清秀。只是小脸上那一双过大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有些像前些年希望小学的一幅公益广告里的那双眼睛,只不过那双眼睛充满了求识的渴望,而浩的眼睛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 学生作业完不成,经常会被老师留校。大家都走了,只有两三个孩子在补写作业,浩总是一声不吭地握着笔,有时无奈地咬着笔头,眉头紧锁,总也迟迟不能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语文测试他应是最紧张的,两节课的时问,其他同学奋笔疾书,在打铃之前完成作文,满满当当的,有一种胜利者的喜悦。看看浩,四页勉强完成两页,短文和习作只字未动,要求背诵的试题也尽是错别字。不过,字迹倒也工整、方正,只可惜“草盛豆苗稀”。每次他倒严格遵守考试时间,不用老师催促,杂在同学之中交了试卷,交得从从容容、安安静静。因为总是有几个孩子不懂得珍惜考试时间,每次铃声响起,就要不停地催,这几个孩子就像生了根一样任你怎么说,总是磨磨蹭蹭的,情急之下写出来的文字可想而知是一番什么模样。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走题了,写人的文章成了写事的,还浑然不知,看着他们奋笔疾书的紧张样子,我真有些不忍心收他们的试卷。有的小家伙还真是蛮坚强的,铃声响,老师催,还有课间的喧哗,却根本没有能干扰他们。在这么一小段时间里,他们是多么专心啊,比任何时候都要心无旁骛,也难为他们心绪还能稳得住,写得也算和前文一脉相承。如换作是我,一定不会如此镇定,估计脑子里会一片空白,一急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浩绝对是不用着急赶忙的,能完成多少就多少。这些试题对他来说真的很难,他的小脑袋里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有意义的语言,他也不知道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文字到底要表达什么意义。看着他那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心里升起的怒火一下子化成了一股无力回天的悲凉。想想孩子一天一天到校上学,一节一节安静地坐着,从不惹别人,也从来不让老师们担心,就像一滴水融人了大海,如果不是作业考试还真想不起浩的存在。与孩子们相处一年多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浩的笑容,他总是淡淡的、拘谨的、收着的,如时刻紧张着的笼中小兔一样,随时准备着被唤到办公室,这种担惊受怕是一般成人无法忍受的。每次语文测试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每次发试卷时同学们都猜到不及格的一定又是他。60分,这个数字像一堵坚硬的墙让他无法逾越。这个分数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种落后和耻辱,而对于浩来说就是一座丰碑。刚接手这个班时,浩完全没有学习语文的信心,作业不完成就偷偷地笨笨地溜走,书写东倒西歪,平时课堂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坏。妈妈雨天来接过孩子一次。也是一样的娇小,声音低柔,一脸浅浅的笑,更多的是一种歉意。可能在过去的日子里,老师们没少找过她,孩子的表现让她忧虑得很。自己的孩子自己一定很清楚,平时浩是校外教育机构的老师来接的。妈妈偶尔来一次,小小的浩有了笑意,小酒窝里盛满了依恋的孩子气。 有一个成绩不及格的孩子,一位母亲承受的其实不比孩子少,每次测试对他们来说也无疑是另一种煎熬。家庭的希望、学业的成绩几乎不能指望了。孩子的记忆力不如他人,总是记不住文字,前面读了后面忘。写字的速度似打太极,绵绵柔柔。但他自己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地做着,尽管不能达到60分,但他小小的脚步没有停止,尤其到了四年级,大了一岁,这种坚持让人心里暖暖的。浩作业书写得方方正正、漂漂亮亮,字虽有些傻傻笨笨的,且小小的手写的字把田字格撑得满满的,那一丝不苟地向前,默默地,从来没有向老师说过什么困难,每次做不完,也从来不解释什么,像一只驮着沉重的壳的小小蜗牛,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有些心痛。他的改变让人欣慰,不知他的家人有没有发现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虽然这只是一小步,只是不再拒绝语文,觉得语文课上有点可学的东西、好玩的东西。他的字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小小的脸上坚硬的紧张有了暖阳后的解冻,我似乎觉察到了如水底鱼儿春草问游动的小小快乐。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