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ERP改变中国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徐少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浪潮。21世纪的管理是什么?21世纪的管理是数字化管理!作为国内领先的管理软件企业金蝶公司的创始人和中国最早从事管理信息化事业的创业者之一,作者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亲自主持了若干大型ERP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亲身参与了许多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本书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2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推动与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20年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回顾金蝶公司的成长过程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推动与影响。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从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到电子商务,数字化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通道;而国内软件的第三次革命,则催生了ERP个性化服务的时代。同时,书中还摘录了作者与数位国内知名企业高管的管理对话,共同探讨ERP的应用创新与发展趋势。

本书适合致力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推荐序一(张维炯)

推荐序二(杨周南)

推荐序三(刘九如)

前 言

第1章 用数字的力量管理企业

 怎样开展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

 挑战变革与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数字化管理

 对话:用“数字”的力量管理企业

 对话:虚实之间的管理智慧

第2章 成长性企业管理变革

 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变革

 企业管理升级的数字化通道

 电子商务:从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开始

 对话:管理模式无先进之说

第3章 中国企业有个性才能发展

 个性化生存

 寻找中国企业的个性

 直向蓝海:管理软件个性化的轮回之路

 从丰田经验看国内软件第三次革命

 ERP进入个性化服务时代

 对话:管理创新,共赢天下

第4章 中国软件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产品领先,伙伴至上

 我知道何时“亮剑”

 盯对手不如盯客户

 中国软件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附录A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划分与内部接口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把时钟往回拨30年,我们发现大量的收入数十亿的产业,如共同基金、移动电话、包裹速递等产业还无一存在;现在我们再把时钟拨快20年或50年,再问问自己那时又会有多少今天还未知的产业?历史表明,我们大大低估了创建新产业和再创已有产业的可行空间。

上面这段话是摘自我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蓝海战略》。书中将目前已知的产业和市场空间称之为红海,而未知的产业和市场空间称为蓝海。作者认为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相反,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不去瓜分现有的且常常萎缩的需求,也不把竞争对手立为标杆,而是去扩大需求,通过价值创新开创更广阔的新市场,以保持企业的获利性增长。

《蓝海战略》是哈佛商学院年初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两个作者历时15年、研究的资料跨度达百年以上,对包括葡萄酒、马戏团、金融公司、IT企业等多个行业进行考察,得出了企业开创蓝海的系列方法论。遗憾的是,在两位教授考察的众多企业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企业,而事实上,国内许多企业在过去的竞争中已经成功地运用了蓝海战略。我在与两位教授交流时也提出希望他们能有机会研究中国的企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建议。

我一直认为,产业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动的,而产业创新的历史也类似于一种轮回。许多人都喜欢通过考察汽车产业的历史来看自己所在的产业。事实上,从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产业创新的轮回:1893年杜里埃兄弟的第一辆单缸轿车面市时,汽车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很昂贵的奢侈品,当时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按照顾客的要求来定做汽车;直到1908年福特通过使用流水线生产,推出了只有一个色彩、型号的“标准配置”的T型车,汽车才代替马车成为美国首要的交通工具;而到20世纪70年代,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对粗笨的美国汽车提出挑战,小型、节能、从细节上追求个性化的日本汽车由此超越美国汽车创造了新的“蓝海”;而据一些汽车业发展趋势研究显示,未来更加个性化、定制型的汽车将是汽车产业新的竞争点。

从定制到通用再到个性化,汽车产业的创新经历了一场轮回。而今天种种迹象表明管理软件市场也正在发生着轮回的变革。目前国内的管理软件市场是一片血腥的“红海”,同质化竞争、价格战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恶性竞争环境下,不仅管理软件厂商的基本利润得不到保证,更重要的是导致了用户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许多新用户因此对ERP产生抵触。业界甚至出现了很悲观的论调:管理软件厂商还有没有出路?我们是要继续挣扎在“红海”中,还是把竞争抛到脑后,去开创一片更广阔的“蓝海”呢?

我们知道最初的管理软件产品都是为某些企业量身定制的;随着管理软件使用的普及,管理软件厂商逐渐将定制产品抽象成为通用的管理软件,只是在实施阶段做些客户化的修订;然而今天,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用户的应用情况都表明僵硬的通用产品已经制约了用户的使用,用户真正需要的是灵活的个性化产品。遗憾的是,目前某些管理软件企业还高调地认为管理软件仍处在T型车的普及时代,这不仅是对产业阶段的错误判断,更是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漠视。

虽然丰田车与最初杜里埃兄弟的定制车一样都是追求个性化,但它们的效率和效果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产业创新的轮回并不是产业的倒退,而是产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同样,今天管理软件讲个性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最初的量身定制上。最近管理软件业界热烈讨论的产业创新趋势就是管理软件的平台化,即管理软件向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迁移。我认为这再次为我们提供了开创“蓝海”的机会。一方面,平台化的ERP将帮助用户缩小整体拥有成本,这将让我们争取到许多因为预算问题而止步不前的用户;另一方面,平台化的ERP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而做到“随需应变”,这一重要特征将吸引以往那些对ERP有现实需求但对实施效用有顾虑的用户,这点将为管理软件厂商开创出一片新的“蓝海”。

回头来看《蓝海战略》中很强调的价值创新。我认为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这种技术革新本身是为了解决原来的管理软件在满足用户需求上遇到的困难,这本身是一种价值创新,但这次技术革新更大的价值还在于打造了管理软件产业的生态链,而未来基于生态链的管理软件产业就是一片更广阔的“蓝海”。在传统的管理软件产业链中,产业基本没有分工,产业链条非常短;但在新的管理软件产业生态链中,产业分工会更加明确,产品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有非常和谐的合作。例如,在传统管理软件生态链里,ISV(独立软件厂商)及sI(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扮演的只是“服务者”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己在区域或行业里的优势,向和自己有着紧密合作的最终用户提供管理软件的实施与服务。但在新的生态链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的角色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扮演“服务者”的同时,他们还可以扮演“产品制造者”的角色。由于有了业务基础软件平台,ISV及sI等合作伙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软件;对最终用户而言,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也为他们自己进行应用系统的定制、开发与集成提供了可能,他们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软件提供商的通用产品。

2003年金蝶作为国内管理软件领导厂商率先推出了我们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BOS,并提出了“产品领先、伙伴至上”的战略,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蓝海战略:在未来的市场上,金蝶将通过BOS与伙伴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并帮助伙伴增强竞争力,共同打造一条和谐的产业生态链。这种蓝海战略不仅是要为金蝶开创出一片“蓝海”,也是要为整个管理软件产业开创出一片“蓝海”。

P80-83

序言

ERP是什么?

ERP能改变中国吗?

20年前,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谭!

20年前,我师从中国著名的会计改革大师杨纪琬教授和计算机应用专家杨周南教授,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学习、研究和实践。1986年7月,我到沈阳鼓风机厂调研,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到MRPII(制造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那时中国尚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企业市场化程度很低,在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应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还未普及,更遑论MRPII和IERP。

20年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它们像一颗颗明珠照亮了中国,而其中有不少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了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成为一个信息技术应用大国: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个人电脑潜在市场和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潜在市场。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的支撑,很难想象中国企业能够发展强大,很难想象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

ERP是什么?通俗地讲,ERP是一套面向市场的企业管理流程系统。对外,它像一部“雷达”,能够对企业外部变化迅速反馈,使企业内部做出的反应能准确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动态变化;对内,它像一个乐队指挥,能够使企业内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调运作,奏出成本领先、速度制胜的和谐乐章。正是ERP的强大功效,使得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争先恐后地选用它。

迄今为止,金蝶公司已为40万家中国及亚太地区的企业客户提供了财务软件和ERP系统及相应服务,帮助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它们中许多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而金蝶公司也因帮助它们成功而发展壮大,进而成为中国企业应用软件的领导厂商和服务商。

作为金蝶公司的创始人和中国最早从事管理信息化事业的创业者之一,20年来,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亲自主持了若干大型ERP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亲身参与了许多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从基础管理到数字化管理再到企业的个性化管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再到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中国企业在不断地进行着管理思想变革、管理手段变革和管理模式变革。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国企业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管理实践没有先进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管理模式必将成功,也必将成为世界管理大全中璀璨的明珠。

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管理出色的企业。中国企业要想基业常青,要想发展壮大,管理仍然是最需要补的一课。我很庆幸投身到了管理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和我的同事们有机会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参与改变中国的历史。受许多同事和朋友的鼓励,我将20年来特别是金蝶公司成立以来对企业管理的思考、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客户高层的交流心得以及在有关会议上的演讲汇集成册,旨在总结过去、广泛交流和面向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的客户、朋友和所有关心企业管理和管理信息化的人们。

                    徐少春

                   2006年9月5日

后记

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每当我想起一些往事,欣赏一部电影或阅读一本书时,只要情到深处,引发共鸣,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过去的创业经历,我从没有为艰难和挫折流过眼泪,但我的妻子无私的帮助与奉献常常使我感动流泪。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由于工作繁忙,收录在本书中的许多文章都是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写出来的,她不仅毫无怨言,而且还帮我整理文稿,泡上一杯又一杯我喜爱的绿茶。我要感谢我心爱的妻子一直站在我的背后默默地支持我,感谢她18年来与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我还要感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杨周南教授、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总裁刘九如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教授,他们热情为本书作序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同时也要感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老师们,他们还认真地保留着我18年前的毕业论文。

还有,我要特别感谢金蝶公司的客户朋友,要不是他们信任我和我的同事们,不断地给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管理思想、需求等宝贵意见,我不可能有思想的灵感与火花,也不可能不断地写出一系列文章。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管理层同事,另外,徐萍(Natasha)、龚敏燕(Jenny)、戴莹颖(summer)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工作。

近年来,我不断地讲述着软件业微笑曲线的故事,不断地阐述我的观点:中国软件业只有希望,没有失望!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ERP改变中国》是我的第一本书,但我相信这只是开始。

                  2006年11月2日

                    于深圳

书评(媒体评论)

《ERP改变中国》一书结集了徐少春先生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中国企业如何实施ERP,如何改变企业流程和思路,以及对中国管理理论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关心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人士学习和探讨。

——张维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管理学教授

正是许多像徐少春先生这样勤于思考的企业家才能为客户提供出更优秀的产品,正是优秀的企业软件帮助了更多中国企业实现了管理提升;也正是更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由此看来,“ERP改变中国”这个命题是成立的。

——杨周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过去20年,中国的IT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若干年,徐少春所领导的金蝶一直在走着这样的“自主创新”之路,也正在帮助不同领域的中国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相信再过5年、10年,中国的软件产业中一定能够出现世界级厂商,并且到那时,包括金蝶在内的管理软件厂商还要以自身实现“自主创新”的国际化实践为范例,担负起帮助更为广泛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任,我为此愿意为徐少舂及他的同伴不断地鼓掌与欢呼,我也愿意跟上他们的思路,与他们一路同行。

——刘九如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总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