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科学思维书架”之一。本书采用批判社会文化视角和比较符号人类学方法,在超文化框架下系统探讨美国围绕超自然现象的意识形态纷争。将话语、文本、作家和群体作为文化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展示超自然的揭露者(怀疑论者)、捍卫者(超心理学家)和新纪元运动(宝瓶同谋者、好莱坞惊悚电影)三种文化的交错并置观点。不拘泥于自然科学判据的孰对孰错问题,超越各共同体如何构建自身的真知与假知之间边界的文化政治,分析己方与他方、英雄与布道、社会性别与阶序三对范畴,阐释怀疑论话语和超自然话语的文化建构,指出人文学科与其三个他方进行建设性对话的可能途径——怀疑论之怀疑论。 作者简介 潘涛,学者、出版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64年生于北京,1982—1986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生物工程系,1986一1995年任教于江西医学院物理教研室,1995—199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二十余年出版生涯,策划“哲人石丛书”“普林斯顿科学文库”“八面风文丛”“辞海译丛”等科学文化丛书,主持《竺可桢全集》《技术史》《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中国医史》等出版项目,参与《辞海》(第六版)编修审订。曾获首届“科学文化出版人”奖。 独译、合译作品有《相跃》《从摆钟到混沌》《上帝掷骰子吗?》《自然之数》《湍鉴》《新时代科学》等。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三种文化:新纪元,超心理学,怀疑论 一、新纪元运动 二、超心理学 三、怀疑论 四、对文化视角的注解 注释 第二章 历史情境 一、新纪元运动的前身 二、从唯灵论到超心理学 三、怀疑论的对照观点 四、现时代中的分裂逻辑 五、从历史上给新纪元运动定位:流行后现代主义? 注释 第二篇 怀疑论话语和超自然话语的文化建构 第三章 己方与他方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四章 英雄与布道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五章 社会性别与阶序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六章 好莱坞中的怀疑论与超自然 一、美国文化情境下的好莱坞 二、着魔的权力:作为文化戏剧的《驱魔者》 三、“他们在这儿”:《鬼驱人》系列片 四、郊区中的温馨家庭:《鬼哭神嚎》系列片 五、《捉鬼敢死队》、超自然与公众 六、人类学家与作祟房子:关于阶级、社会性别和超自然的更多变种 七、结论 注释 第三篇 结论和蕴涵 第七章 理论结论 一、勘界工作与反身性 二、社会科学家在意识形态舞台中的立场 三、勘界工作、反身性和俘获 四、反身批判 注释 第八章 实践蕴涵:走向对话 一、怀疑论者 二、超心理学家 三、新纪元信徒 四、后语,前言 注释 附录 方法论 一、意识形态舞台的概念 二、研究方法 三、交叉学科探究情境中的阐释方法 四、人类学对阐释方法问题的贡献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语 本书着重于超自然信仰,探讨了新纪元信徒、超心理学家和怀疑论者的文本的“超文化”。 本书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焦于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美国的超自然和新纪元信仰;然而,在理解知识主张如何在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中被建构、捍卫和揭穿方面,它具有一些普遍、持久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