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操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作耀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倥偬军旅数十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打下了北方一片天下。张作耀编著的《曹操传(精)》取材丰富,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及其实践,以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作了论述,为人谲诈的一面也如突作出了反映和评论。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了卓越贡献、既智且诈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动荡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 家世源流及其青少年时代
一、“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二、任侠放荡的少年时代
三、初入仕途,勇向权贵和陋习挑战
四、不愿违道取容,称疾归里
第三章 陈留起兵到中原始逐鹿
一、拒绝参加“谋废灵帝”的行动
二、陈留起兵
三、“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四、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自己
五、中原始逐鹿
第四章 迎帝都许
一、迎帝都许
二、百官总已以听
三、重用贤能
第五章 推行屯田
一、取“先代之良式”以为“定国之术”
二、许下屯田
三、不断完善屯田制度
四、曹操建置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初试“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南征张绣
二、东讨袁术
三、长驱伐吕布
第七章 平定袁绍父子和北征乌桓
一、官渡胜袁绍
二、讨平袁氏兄弟
三、北征乌桓
第八章 兵败赤壁
一、间行轻进取荆州
二、初战失利
三、兵败赤壁
第九章 外备边防,内固权力
一、军谯备战
二、让县明志
三、加强集权
第十章 西征马超与韩遂
一、渡蒲阪,据河西,结营渭南
二、巧施离间
三、“兵之变化非一道”
第十一章 军败叹赞孙仲谋
一、阮璃捉刀胁孙权
二、军败叹赞孙仲谋
三、密教张辽破敌军
四、屡屡用兵无大功
第十二章 得陇不复望蜀
一、遥制兵,夏侯渊建功西北
二、亲督将,张鲁畏服封侯
三、失掉“望蜀”的机会
四、汉中不复再有
第十三章 封公建国,晋爵为王
一、封公建国
二、晋爵为王,设天子旌旗
第十四章 联吴击关羽
-、“水淹七军”
二、联吴击关羽
三、军事决策上的新观念
第十五章 尚礼崇法,不信天命
一、尚仁重德,倡礼嘉义
二、峻刑苛法
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第十六章 用人重谋,举贤勿拘品行
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二、用人重谋,“诫在面从”
三、惟才是举
四、不拘一格用人
五、不用则杀之
第十七章 抑制兼并,改革租税制度
一、重豪强兼并之法
二、减轻赋役,恤民疾苦
三、改税制,开租调制之先
四、重视水利事业,倡行盐铁官营
第十八章 整顿风俗,倡办教育
一、整顿社会风俗
二、以先王之道为教
三、戒奢尚俭
四、本着移风易俗的精神安排丧事
第十九章 文学贡献
一、继承并推动了乐府诗的发展
二、歌以咏志——曹操的文学思想
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乐府诗的特点
四、“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散文的特点
五、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十章 多才多艺及其谲诈性格
一、喜好艺术
二、好养性之法,善结方术之士
三、两重性性格
第二十一章 妻妾及子女
一、卞后与丁夫人
二、曹昂、曹冲、曹衮和曹彪
三、曹丕、曹彰、曹植及其争立太子的斗争
四、女儿曹节 等
第二十二章 今古论曹评议
一、时人褒贬
二、魏晋期间治史者的评论
三、南北朝及唐宋时期,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
四、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艺术形象定型化
五、近人论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重印后记
序言
曹操,一个对于中国历
史有着重大影响,但千百
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
论定的人物。20世纪50年
代末,郭沫若发表了《谈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替曹操翻案》等文,试
图重塑曹操形象。郭沫若
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引发
了关于历史上的曹操和《
三国演义》、戏剧中的曹
操,以及曹操的诸多事功
和他在历史上的作用、个
人品德等的大讨论。这次
讨论,尽管没有取得一致
的意见.但对进一步研究
曹操大有裨益。70年代有
所谓“评法批儒’’运动,曹操
被推崇为大法家、无神论
者、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反
对儒家思想的斗士。一时
间,光芒四射。但好景不
永,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否
定,特意加在曹操身上的
光彩也自然褪去了。
到底如何看待曹操?本
书试图通过系统地评述曹
操的事功。并分析他在政
治、军事、经济、文学等
诸多方面的得失和思想,
剖析他的为人,以回答大
家颇感兴趣的问题。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动荡
的社会里。正是这个环境
,为曹操和一大批人提供
了发挥才干的机会。他镇
压过农民起义军,并在农
民起义中壮大、发展了自
己。他是汉末军阀混战的
参与者。但形成这种局面
的原因不在他,而在于社
会制度本身,在于外戚与
宦官的斗争以及董卓专权
的结果。所以本书认为,
没有必要追究曹操镇压农
民起义的历史责任。更认
为,与其说他是军阀混战
的参与者,毋宁说他是试
图结束军阀混战的有功人
。他不辞鞍马,驰骋疆埸
,摧灭群雄,统一了北方
,使北方社会获得了几十
年的相对安定。民人得以
安居,经济得到一定恢复
,民族关系也有了很大缓
和。从这一角度看,曹操
不愧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
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

曹操出身于一个世受皇
恩、地位显赫但不显贵的
家庭。祖父曹腾曾是宦官
的总头领大长秋,封费亭
侯;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
子,官至太尉。这样的家
庭,对曹操待人、为政、
人生观的形成自然产生了
很大影响。他自幼养成了“
任侠放荡”、机警而善权数
的性格;踏人仕途,有胆
量做别人之所不敢做的事
。但这样的家庭出身,自
然又不为士人所重,甚至
还有点被人瞧不起。因而
使曹操处事容易不受传统
观念的束缚,同时又易于
产生某种自卑的心理。他
选人惟才是举,用人不拘
一格,婚娶不受门第的束
缚,为文“通脱”而不受拘束
,但又多疑,常以谲诈之
心度人;他时有“小人得志”
的某些表现,容易产生骄
傲和浮躁情绪,以致处事
不慎,造成重大失误。
曹操是一个世所共认的
军事家。这是时代的要求
所使然,也是他自我研习
兵法理论和长期战争实践
的结果。他自幼“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他鞍马劳顿
,倥偬一生,御军三十余
年。诸家兵法理论帮助他
认识战争规律,得知了战
略战术之要,从而游刃于
战乱之机;战争的实践,
加深了他对历代兵家,特
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理
解,从而发展了兵法理论
。他的著作,富有独到的
军事见解;他的实践,既
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败之
例,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
失败的,均同他的军事著
作一样,无不体现着他的
军事思想。
他是一个政治家。他的
政治抱负有一个合乎逻辑
的发展过程。他说,“孤始
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
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
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
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
,使世士明知之”,“后征为
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
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及
至身为宰相,自谓“人臣之
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这
种发自建安十五年《让县
自明本志令》的话,反映
了他封公建国前的真实思
想。他重视集权,“不慕虚
名”,自始至终都是他为政
的指导思想。他设天子旌
旗而不为天子,是典型的
不慕虚名而重实权思想的
体现。曹操的经济建树,
也有不少产生了很大的历
史影响。抑制兼并,“无令
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
赋”是他的重要经济思想之
一;他在河北推行的按亩
计租、按户收绢绵的政策
,实开中国租调制之先;
他在广泛的地区内“行屯田
以资军食”的主张和措施,
长期为后世所效法。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承前
启后、很有成绩的文学家
。他继承了乐府的传统,
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焕
发了四言诗的新生,开一
代诗风。他所以取得如此
成绩,有时代的因素,也
有自身的因素。刘勰说“观
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
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
气也”(《文心雕龙·时序》)
,此当是一个共性的原因
;曹丕说操“雅好诗书文籍
,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典论·自叙》),曹植说操“
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
著雅颂,被之琴瑟”(《武帝
诔》),此当是曹操特有的
因素。生活丰富,雅好诗
文,勤于写作,喜欢音乐
,自然都会是他获得成功
的重要条件。曹操是建安
文人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古直悲凉”(钟嵘语)的
文学风格影响着他的儿子
和建安七子。因此,所谓“
建安风骨”,首先是曹操的
风骨。
曹操掌握了很大权力,
汉天子已是一个可怜的傀
儡,但他为什么最终没有
篡汉自立
导语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张作耀编著的《曹操传(精)》为其作传,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及其实践,以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是作了评述。
后记
后记
20世纪90年代初应南京
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约稿撰写《曹操评传》(附
曹丕、曹植)。书成,字数
竟达40余万。然后,大加
砍削,并去掉了不少章节
,才算符合了曹操本传不
超过25万字、全稿控制在
30万字左右的约稿要求。
俗谓“敝帚自珍”,去掉这么
多的内容,自然有点舍不
得。幸人民出版社历史编
辑室约写《曹操传》,删
掉的内容才有了新的用场
。这样,由南京大学出版
社出版的《曹操评传》和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曹
操传》便有着共同的渊源
和内在的必然联系。两书
在事实取材和评论上繁简
不一,各有侧重,但也有
一些内容是相通的。前者
更重视传主事功的得失分
析,突出其思想的归纳、
研究和评论;后者则尽量
简化评论性文字,剔除一
些专论思想的章节,而侧
重于传主人生经历和事实
本身的系统叙述,并作适
量评论。因此,笔者谨请
读者注意,为了不致浪费
精力,不妨根据自己的需
要,决定阅读前者还是后
者。
人民出版社乔还田、杨
美艳、诸晓军诸位同志为
出版本书付出了许多辛苦
,谨此志谢!
2000年1月
精彩页
第四章迎帝都许
曹操收编青州兵,继而以兖州为基地破袁术、征陶谦、战吕布之时,也正是长安大乱之时。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杀董卓。消息传出,“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可见,董卓被诛,百姓是何等的欢快。但事态的发展却完全出人意外。
董卓诛后,司徒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封温侯,共秉朝政。
王允其人,初惧董卓,折节事之,既灭董卓,自认为不会再有患难,居功自傲,“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作了不少不得人心的事。诸如学冠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只是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惊叹了一声,就被王允收死狱中。所以,群下逐渐疏远了他。当然,更重要的是此人不善谋略,眼光短浅,缺乏应变能力,处事犹豫不决。他本想赦免董卓部曲,忽而又变了卦,不给董卓属军以出路。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等无所依,派人到长安求赦,王允断然拒绝。催、汜求赦无望,孤注一掷,遂即酿成更大的祸乱。
六月,李傕、郭汜攻长安,杀王允,击吕布,吏民死者万余人。吕布战败,率兵逃出长安。前已述及,他逃出后先投袁术,后投袁绍,继而被张邈等迎为兖州牧。
董卓刚死时,长安三辅之民还有数十万户,李催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两年间民相食,人烟便很少了。史载,“是岁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
不久,李傕、郭汜互相猜疑,起了内讧,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二人相攻数月,死者以万数,搞得长安城乌烟瘴气。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元月,原董卓部将张济说服李傕、郭汜和解,并想迁皇帝至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皇帝也想念旧京洛阳,遣使对李催、郭汜宣谕十次,他们才各以女儿为质而和解。秋七月,献帝车驾出长安,在后将军杨定、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原皆董卓部曲)护卫下,历经数月,终于挣脱李催、郭汜的追击,渡过黄河,于十二月乙亥,到达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五月,杨奉、韩暹等奉帝东还,六月到闻喜,七月还洛阳,住故中常侍赵忠宅。献帝东还,河内太守张杨以粮迎于道路。八月,以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
这时的洛阳,因为宫室已被烧尽,百官无地方住,只得“披荆棘,依墙壁间”,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一时之间谁也吃不掉谁,愚者自做“皇帝梦”,智者谋迎天子,以便举起天子的大旗讨伐不服。所谓愚者就是袁绍、袁术、吕布者流。当时袁绍的谋士沮授看得很清楚。沮授对袁绍说:“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袁绍听了沮授的话,有点犹豫。另两个谋士郭图、淳于琼不同意沮授的主张,则说:“汉室凌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沮授又说:“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再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厌速,愿其图之。”沮授的话说得很是透彻,讲明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重大作用,指出了如果迟疑,必有抢先者。但袁绍听不进去。因为他想当皇帝。至于袁术,那就更是鬼迷心窍,看不到这一步。曹操则完全不同,相比之下,真可谓是站得高,看得远。
一、迎帝都许
曹操对待天子之废立,一向看得很重,前述拒王芬谋废灵帝、立合肥侯,拒袁绍谋立刘虞等是这一思想的表现。
曹操认识到,一时间汉天子这面旗子仍不失为重要武器,仍有号召力,谁把它举起来,谁就能提高自己的权威,占有主动权,就能以天子之名行己之欲,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威势和力量。因此,他占有兖州之后,除了以武力争衡天下外,一直在考虑谋迎天子的问题。
史载,曹操刚刚自领兖州牧,他自己任命的治中从事毛玢即对曹操说:“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又说:“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这些话,正合曹操之意。于是立即使从事王必到河内太守张杨处“借路”西去长安。张杨不听。当时正好袁绍任命的魏郡太守董昭因得不到袁绍的信任而刚离开袁绍,意欲经河内去长安,为张杨所留,董昭因说张杨:“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当时,曹操尚倚持于袁绍,而董昭竟能看出将来成功者是曹操而不是袁绍,亦可谓是善断大事而识人者。经董昭一点,张杨豁然明白,于是准许曹操的使者经过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