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章至第四章为总论,简要介绍了肿瘤基本概念、肿瘤病因学、肿瘤诊断、肿瘤治疗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为各论,详细介绍了各种临床常见肿瘤的诊断方法、分类与分期、治疗原则与预后等内容。 全书强调了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实际应用,力求使读者所学到的知识更切合于临床,学以致用。本教材设置了“案例导学”及“病例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正文中有“知识拓展”和彩色图片、视频等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在章后附有精练的“本章小结”,还有“扫一扫,测一测”和“思考题”来巩固每章内容。 作者简介 李宝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中国北方肿瘤放疗协作组主席、山东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和《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杂志》编委。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以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首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为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肿瘤的基本概念 一、肿瘤的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与区别 第二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 一、肿瘤流行病学定义 二、肿瘤流行病学应用 三、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四、肿瘤流行特征及趋势 五、肿瘤流行病学常用统计指标 六、临床试验概念与分期 第四节 肿瘤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五节 临床肿瘤学研究内容及治疗进展 一、肿瘤学研究内容 二、肿瘤治疗学进展 第六节 医学高职院校设置临床肿瘤学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 肿瘤病因学 节 肿瘤病因学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环境因素 一、化学因素 二、物理因素 三、生物因素 四、医源性因素 第三节 肿瘤与基因 一、与癌症发生有关的基因 二、家族性或遗传性肿瘤 三、肿瘤发生的单中心或多中心起源学说 第三章 肿瘤的诊断 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临床诊断 一、询问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常规化验 四:、特殊检查 第三节 肿瘤影像学诊断 一、肿瘤的普通x线检查 二、肿瘤的CT检查 三、肿瘤的MRI检查 四、肿瘤的核医学检查 五、肿瘤的超声检查 六、其他特殊检查 第四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 一、组织病理学诊断 二、细胞病理学诊断 三、分子病理学诊断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诊断 一、肿瘤标志物基本概念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三、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肿瘤的治疗 节 肿瘤的手术治疗 一、肿瘤手术治疗的发展 二、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 三、肿瘤手术治疗的分类及应用 第二节 肿瘤的放射治疗 一、放射物理学 二、放射生物学 三、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四、肿瘤放射治疗的原则 第三节 肿瘤的化学治疗 一、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 二、肿瘤化学治疗的作用 三、抗肿瘤药物机制和分类 四、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原 四、生物治疗 五、热疗和激光治疗 第五节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一、肿瘤多学科治疗的概念 二、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原则 三、肿瘤多学科治疗模式 第五章 头颈部肿瘤 节 鼻咽癌 第二节 喉癌 第三节 甲状腺癌 第四节 舌癌 第五节 涎腺肿瘤 第六节 颅脑肿瘤 第六章 胸部肿瘤 节 肺癌 第二节 食管癌 第三节 乳腺癌 第四节 胸腺肿瘤 第七章 腹部肿瘤 节 胃癌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三节 结直肠癌 第四节 胰腺癌 第五节 壶腹周围癌 第八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节 肾细胞癌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前列腺癌 第四节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第五节 阴茎癌 第九章 妇科肿瘤 节 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三节 卵巢癌 第四节 外阴癌 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节 淋巴瘤 第二节 恶性浆细胞瘤 第十一章 皮肤软组织及骨肿瘤 节 皮肤癌 第二节 皮肤黑色素瘤 第三节 软组织肉瘤 第四节 骨肉瘤 第五节 软骨肉瘤 第六节 尤因肉瘤 第十二章 儿童实体肿瘤 节 肾母细胞瘤 第二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三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 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一 临床诊疗思维培养 实验指导二 头颈部肿瘤典型病例分析 实验指导三 胸部肿瘤典型病例分析 实验指导四 腹部肿瘤典型病例分析 实验指导五 妇科肿瘤典型病例分析 实验指导六 晚期肿瘤病人姑息放疗实施及MDT诊疗模式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