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普罗伊斯铁匠铺和雷曼商店所在的那幢楼,第一次出现了地面塌陷。塌陷留下了一个大坑,连马车都掉得下去。一排房屋的墙上还裂开了一条大缝,从弗莱比面包店一直延伸到弗里贝理发店。这一切,都是一条矿道坍塌导致的。” …… 这条裂缝敲响了米兹扬卡消失的前奏,曾经兴旺的小镇最后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但这里既不是毁于纷飞的炮火,也不是灭于蔓延的瘟疫。有人说是过度开采掏空了小镇,也有人说是利益纠葛分化了小镇。那么,这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造就了分崩离析的终曲? 时过境迁,对米兹扬卡念念不忘的镇民们再次叩开回忆之门,讲述那些事的盘根错节,道尽那些年的风雨飘摇。一个小镇消失了,但我们能做的,不该是遗忘。 作者简介 欧阳瑾,男,1972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热爱并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已单独翻译或者与人合译了多部作品,出版了《重压下的优雅——海明威中短篇小说精选》《瓦尔登湖》《正向思考力》《有限伙伴:二十一世纪美俄关系新常态》《强势》等译著,且有多部译作即将出版。 目录 卷土重来 酒瓶 库普弗伯格金啤 爸爸不在了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耽延 他们走了 照片(1) 往西,或芭芭拉·沃西克的死亡经历 乌伯舍尔之墓 第二个墓地 米科瓦伊奇克万岁! 补记 最后之人 别动坟墓 恐惧如斯 德国人来了 谁之过 邪恶的女人 教堂 庄园宅邸 啤酒厂 一封来信 照片(2) 米兹扬卡之宝 小镇消失 后记 参考文选 序言 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名为“ 米兹扬卡”的波兰小镇,同 时它还有个德国名字“库普 弗伯格”。作为一个历史悠 久的小镇,这里始于中世纪 时期的领主开拓,其间经历 了几百年的变迁浮沉,最后 在20世纪末消失在了现代人 的视野之外。 其实,早在神圣罗马帝 国的分裂状态下,米兹扬卡 就曾因战争的侵扰而几度濒 临“消失”。好在一群群镇民 齐心协力,让这个小镇顽强 地存活了下来。步入近现代 以后,采矿业为这里带来了 新的活力,啤酒酿造业和旅 游业更是锦上添花,使这个 小镇走向了兴旺繁荣。然而 ,采矿业如一把利刃,直刺 这个小镇的命脉,过度的开 采就这样掏空了小镇,摇摇 欲坠的地面、吱呀作响的房 屋将整个小镇变成了岌岌可 危的存在,商店一家家地关 门,人们一群群地离开,和 平年代下的米兹扬卡最终被 历史的尘埃掩埋,化为一个 不太惹人注意的地名标签。 本书带领我们游历的就 是这样一个被人遗忘的小镇 ,作者以档案文献、史实记 载为基础,结合回忆录和访 谈等多方资料,叙写了一篇 篇关于这个小镇的故事,同 时也勾勒出了这个小镇的发 展消亡史。在动荡的历史洪 流中,这个小镇也被卷入了 政治旋涡,历经德国、苏联 和波兰之手,出于这些历史 原因,文中所引用的某些叙 述带有个人情感和民族情绪 ,希望各位读者能批判性看 待书中的一些叙述与材料, 并加以正确辨识。我们出版 此书,是愿生活在和平年代 的人们能够铭记历史,更好 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年9月 导语 记者菲利普·施普林格走访多位米兹扬卡的镇民,力图再现这个小镇的迷人历史,深入挖掘这里的传说故事和经历过的天灾人祸,试图还原造成米兹扬卡消失的背后真相。 该书曾入围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格丁尼亚文学奖,荣获《渐近线》杂志翻译奖。版权还出售到了美国、德国、斯洛法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后记 若非得到了数位人士的 诸多大力帮助,我原本可能 只会在米兹扬卡的遗址四周 漫无目的地徘徊,甚至不知 道那里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 历史。若是没有大亚诺维采 的保罗·诺瓦克这位了不起 的历史爱好者和旧明信片收 藏家,本书就不会顺利完成 。若非有此人的切实帮助, 若是没有他对一些问题的冷 静观点,以及他坚持让我接 触更多人士的毅力,我是一 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我还要 感谢博格丹·斯皮兹和芭芭 拉·穆德利,两人为我付出 了宝贵的时问;感谢史坦尼 斯瓦夫·塔德拉克,他为我 翻译了一些德语资料,为我 提供了可贵的帮助。 自《消失的小镇》一书 首次出版以来,人们已经问 过我几十次,为什么要撰写 这样一部作品。我会告诉自 己和那些提出上述问题的人 ,之所以撰写,是为了让我 自己站在那片草地之上时, 能够感受到一些东西。因为 第一次前往那里时,什么感 受都没有。要不是之前已经 看到了美丽的库普弗伯格的 存档照片,我很可能与那个 地方擦肩而过,完全不会注 意到。我还认为,对整座镇 子的消失一无所知,并不是 一件好事。 2013年年中,也就是《 消失的小镇》第一版在波兰 出版的两年之后,我曾去过 那里一次,看这部作品是否 真的达到了目的。过了斯切 戈姆之后,全球定位系统导 航便指示我们在一个地方离 开了主路。起初,一切都很 顺利。可接下来,路上的坑 洞却越来越多了。我们经过 一座废弃的军用哨所时,天 色开始暗下来。此时,我们 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我放眼望去,想要在地平线 上寻找一些熟悉的东西,可 我充其量也只能在脑海中想 象它们的模样。我完全辨认 不出那里的一切了。 接下来,凉爽的夜幕降 临,我们也终于抵达了亚诺 维采。我看到了那片墓地、 那座桥、那家商店,以及沃 尔卡·布提恩斯卡居住过的 克鲁格尔老旅馆。经过铁道 之后,我们便向左拐。待到 我们在教堂旁边的路上停下 来,我的双膝早已酸软无力 。我们穿行于一片曾经是镇 中广场的草地上,夜风强劲 ;而我的心中,则是忽而兴 奋,忽而惶恐。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那 里一次。我们去看了乌伯舍 尔墓,以及老李树上的那块 锡牌。李树上的树皮很多地 方都腐烂了,那块牌子只有 几缕树皮挂着。不久之后, 锡牌就掉下来,被人捡走了 。 本书出版之后,已被人 们遗弃的米兹扬卡呈现出了 自身的生机。当地的协会与 镇上合作,竖起了许多指示 牌,因此,如今任何一个人 都看得出这座小镇存世时的 模样了。位于耶莱尼亚古拉 的BwA艺术画廊还组织了一 场展览,展出了波兰和德国 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通过一 些令人心碎的油画和照片, 阐述了这一主题。与此同时 ,位于莱格尼察的铜矿博物 馆还在2014年出版了一部 精彩的历史专著,题为《米 兹扬卡:一座矿业小镇的 700年历史》,作者是马尔 辛·马库奇和托马斯·斯托拉 尔奇克。这部专著,对我的 作品进行了出色的补充。 这座小镇,也开始在舞 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白 2013年以来,耶莱尼亚古 拉的塞浦路斯卡米尔·诺威 德剧院把《消失的小镇》当 成保留剧目,一直都在上演 。乌卡斯·赛姆尔曼将本书 改编成了舞台剧,由乌卡斯 ·菲亚瓦担任导演。 酿酒业电将回到米兹扬 卡。一些私营投资者已经决 定在那里建一座小型啤酒厂 ,恢复当地的啤酒酿制传统 。事实终将证明,曾经看似 绝对的一种结束,不过是一 场暂时性的停顿而已。 如今,我无须再去旧地 重游了。米兹扬卡虽已消失 ,却依然存在。 精彩页 卷土重来 普罗伊斯铁匠铺和雷曼商店所在的那幢楼,第一次出现了地面塌陷。塌陷留下了一个大坑,连马车都掉得下去。一排房屋的墙上还裂开了一条大缝,从弗莱比面包店一直延伸到弗里贝理发店。这一切,都是一条矿道坍塌导致的。 有一天,弗朗斯基先生家那几匹正在耕田的马儿陷入了直没入胸的土中,发出一阵可怕的嘶鸣;附近的人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跑到那块地里,他们一个个都吓得脸色惨白。只有少数几个胆大的人,敢去帮忙救出那几匹马儿;其他人都站得远远的,盯着地里露出的马头,盯着马儿陷入的那个异乎寻常的漏斗形大坑。 迷信的人说,一切都是很久以前,库普弗伯格有一个人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所致。据说,是兄弟阋墙的血光之灾让这座小镇受到了诅咒。按照西里两亚…的习俗,行凶者曾经亲自将两个石制的十字架安放在通往约翰内斯多夫那条路的路边,以此来纪念这件事情。其中的一个十字架上,还刻有“纪念”二字,目的就是不让人们遗忘此事。每当人们往那边望去,总能看到矗立在草丛当中的十字架。于是,人们便学会了不往那边看。所谓的“纪念”,就是铭记。数百年来青葱翠绿的库普弗伯格遭受的所有不幸,仿佛只是这里即将降临之苦难的一场前奏而已。“纪念”还是一种警告,表明这里的人们在未来的数个世纪当中,将为曾经犯下的一些错误付出代价。而且,这笔账永远都算不清。 这里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历史,有史可言的,都是附近一些地区。对傲然坐落于山巅这几幢房子里生活着的居民来说,尽管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可历史却像一头野兽,只知道制造混乱和破坏。 这些人都很勇敢。没有哪个胆小之人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兴建出一座镇子。胆小者也不可能如此无畏地挑战大自然,不可能在石山的山坡上开掘矿洞、在黑暗之中开采贵金属。据说这些最勇猛的人当中,第一位就是劳伦修斯·安杰洛斯。此人是西里西亚一位半具传奇色彩的矿工大师,他是一位外国人,来自遥远的瓦隆尼亚。。据说12世纪在这里发现了贵金属矿藏的,正是此人。世人对他的情况所知不多;或许,‘他不过是本地矿工在寒冷的冬夜里相互闲谈时,用各自的想象和故事拼凑而成的一个人物罢了。况且,此地还有很多这样可以激发人们想象的故事。比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名银弩兵曾经虐待波兰人,以此在德国定居者当中散播恐慌。 人们确切知道的情况都源自历代志中的记载。14世纪初,拥有这座山及其毗连土地的领主,是蒙坦的阿尔贝·德·拜尔·德.古普里弗迪纳,亦称阿尔贝·巴伐鲁。或许,让这个地区很快便因银矿开采而名噪一时的就是此人。1370年,阿尔贝的一位后人即海因里希·巴伐鲁,把当时叫作古普里弗迪纳的这个居民点卖给了克莱瑞库斯·波尔茨,后者是希维德尼察公爵和乔尔公爵宫廷里的一位骑士。他在此地附近的林中兴建了一座城堡,这座城堡后来被波兰人称为“波尔茨夫”,德国人则称之为“波尔泽恩斯坦”。 随后,这处领地和居民点本身还会一再易手。当地的领主依次为:从1375年起,是卡斯托洛维奇的普塔冯·卡斯托洛维茨和汉诺·威尔伯格;1397年之后,是冯·伊伦伯格兄弟;1398年过后,则成了康拉德·冯·波拉洛维奇与莱因哈德·冯·波拉洛维奇兄弟(亦称“波拉韦泽”或者“波尔维茨”)。历代志中还提到,1433年的领主是赫尔曼·冯·切特里茨,1434年则成了冯·利本塔尔兄弟。在胡斯战争期间,这里的采矿业衰退,直到16世纪才恢复过来。 1512年,迪珀德·冯·伯格豪斯买下了这些地产。他是这个地区第一位真正的采矿专家,曾在附近的赖兴施泰因大力开展金矿开采和冶炼业,以至于当时欧洲实力最强的矿业和冶金公司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上一杯羹。在鼎盛时期,那里经营着145座矿场;只不过,当时迪珀德开始到处寻找新的挑战了。于是,他把公爵授予的采矿权转让给了富格尔和瑟尔佐两个家族。不久,迪珀德便发现了库普弗伯格,他认为在这里将再一次大获成功。草草勘查了一番之后,他便断定这座山中首先蕴藏着铜矿,主要是纯矿石和沥青混合矿,但也有银矿和闪锌矿。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