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严峻性
1.1.2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新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政府食品安全规制理论渊源研究
1.3.2 政府食品安全规制效果研究
1.3.3 政府食品安全规制拐点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2 我国早期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的原因
2.1 食品安全规制体制弊端与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
2.1.1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制的演进历史
2.1.2 我国早期建立的食品安全规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2.2 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
2.2.1 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政府规制低效率的内在机理
2.2.2 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规制低效率的实证分析
2.3 地方食品安全规制机构缺乏努力规制的激励
2.3.1 食品安全规制机构缺乏努力规制的外部激励
2.3.2 食品安全规制机构缺乏努力规制的内部激励
2.4 “经济人”本性导致食品规制机构放松对大小企业的规制
2.4.1 地方食品安全规制机构与小规模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2.4.2 地方食品安全规制机构与大规模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2.5 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
2.5.1 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2.5.2 食品安全标准领域的规制困境
2.6 行政问责制度弊端与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
2.6.1 行政问责制度法律位阶低,效力有限
2.62 行政问责制度设计存弊端,行政问责难
2.7 市场化治理机制缺失与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
2.7.1 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2.7.2 双边交易中的KMRW声誉模型条件不具备
2.7.3 多边交易型契约关系的惩罚条件不具备
3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拐点凸显的多重有利因素
3.1 政府规制制度历经多次改革,食品安全规制的浅层问题已解决
3.1.1 食品安全规制体制的完善
3.1.2 食品安全规制具体制度的完善
3.2 市场化治理机制的外部条件日益完善
3.2.1 市场惩罚机制发挥作用
3.2.2 市场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后,大企业积极自救
3.2.3 市场机制其他制度条件的完善
3.3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食品安全规制拐点实现提供契机
3.3.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食品产地安全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