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把人类囚禁在现代都市这个“人类动物园”里。超级部落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紧张:噪音、空气污染、缺少运动、空间拘束、过度拥挤、高度刺激以及孤单和无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暴力、战争、自杀、恋物癖,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出路? 未来的世界越越来越拥挤,原始部落的猎人,乔装打扮成文明开化的超级部落公民,正在苦苦挣扎,试图使自己古老的遗传特征与超常的新环境协调一致。对超级部落人而言,展望未来颇有有趣;但等到我们的孩子成年承担把握时局的责任时,人类面临的问题无疑将是生死攸关的严峻问题了。 《人类动物园》中,莫利斯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人的宿命。 作者简介 何道宽,深圳大学教授、资深翻译家,历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主要著译作有《中华文明撷要》《理解媒介》《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17世纪的荷兰文明》等。 目录 第一章 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 第二章 社会地位与超级地位 第三章 性行为与超级性行为 第四章 内群体与外群体 第五章 印记与错误烙印 第六章 寻求刺激与控制刺激 第七章 永不泯灭的童心 各章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译后记 《裸猿》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序言 序言 现代生活的压力加重时 ,受到骚扰的都市人常常 把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称 为水泥丛林。描绘密集都 市社群的生活模式时,这 不失为色彩斑斓的一笔, 但又是很不准确的一笔, 凡是研究过丛林的人都会 证实我的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在自然 栖息地里,动物不会自残 、自渎、攻击幼崽,不会 患胃溃疡、恋物癖、肥胖 病,也不会结成同性恋的 配偶,亦不会杀戮。在都 市人的身上,这一切都发 生了。那么,这是否揭示 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 区别呢?乍一看是这样的。 但这样的现象有一定的欺 骗性。在某些情况下,其 他动物的确表现出这样的 行为——当它们在不自然 的情况下被囚禁起来、受 到限制时,就会出现这样 的现象。动物园笼中的动 物表现出的一切反常的行 为,我们从人类身上已经 熟知。显然,都市不是水 泥丛林,而是人类动物园 。 我们要做的比较不是都 市人和野生动物的比较, 而是都市人与圈养动物的 比较。现代人不再生活在 自然的环境里。他落入了 陷阱,不是动物管理员的 陷阱,而是他自己的聪明 才智造就的陷阱。他把自 己囚禁在一座庞大的、狂 躁不安的动物园里,他随 时处在危险之中,可能在 紧张压力下崩溃。 然而,尽管有压力,好 处还是很多。这一动物园 就像巨人式的父母,保护 其成员: 有吃有喝,遮风 避雨,医疗卫生等诸多条 件齐备,生存的基本问题 减少到最低限度,还有空 余时间。至于这样的闲暇 时间如何用于非人类动物 园的环境,各个物种的情 况自有不同。有些动物静 悄悄地休息,一边晒太阳 一边打瞌睡;有些觉得长 期的不动越来越难以接受 。如果你是人类动物园里 的动物,你必然属于这第 二个范畴。你的天性是探 索,你的大脑富有创造力 ,你觉得长时期无所事事 的日子难熬。环境驱使你 从事越来越多精心安排的 活动。你会进行研究、组 织和创造,但你最后却一 头扎进这个囚禁你的动物 园,越陷越深。每一点新 的收获都使这个世界更加 复杂,都会使你进一步远 离自然的部落状态,即你 的祖先生活了上百万年的 状态。 现代人的故事就是苦苦 挣扎的故事,他要对付在 艰难行进中遭遇的不尽如 人意的后果。这一画面既 模糊不清又令人困惑;部 分原因是,我们卷入其中 ,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 看客,又是参与者。如果 我们从动物学家的立场来 看这一幅画,也许它会比 较清晰,这就是我将要在 本书里尝试的观察。大多 数情况下,我有意识地挑 选西方读者熟悉的例子, 但这并不是说,我的意向 是使本书的结论仅仅和西 方文化相关;相反,一切 迹象表明,本书所论的深 层原理适用于全世界的都 市人。 倘若我之所论似乎是在 说“回头走,你正在逼近灾 难”,请让我向你担保,我 没有这样的意思。在无情 的社会进步中,我们释放 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探索性 冲动,成就辉煌。这些冲 动是我们生物遗传的基本 属性。其中没有任何刻意 为之的、不自然的东西。 它们留给我们许多弱点, 又赋予我们强大的力量。 我尝试说明,如果耽于这 些冲动,我们所要付出的 代价会越来越大;同时又 说明,无论代价多大,我 们都在用富有创造性的办 法来对付它。赌注越来越 大,游戏越来越冒险,伤 亡越来越惊人,节奏快得 令人喘不过气。然而,尽 管危机四伏,这却是世人 闻所未闻的最激动人心的 游戏。如果暗示有人会吹 哨要求暂停,那是愚蠢之 举。但游戏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果我们对游戏人的 本性有更好的了解,那就 可能使游戏更有价值,同 时又不会使之更加危险, 更不会最终给全人类酿成 大祸。 导语 《人类动物园》讲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态度乐观积极,令人鼓舞。近代以后,人类社群不再是人人熟悉的小型部落,也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而是人口爆炸的超大型部落。莫利斯把现代人称为超级部落人,将其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尤其现代都市人的困境:人口过剩、过分拥挤的生存空间与人的生物学特性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后记 “裸猿三部曲”中译本, 从复旦到上海译文 2009年3月,复旦大学 出版社的张永宏先生委托 我翻译德斯蒙德·莫利斯的“ 裸猿三部曲”。彼时,《裸 猿》已有6个中译本(大陆 5本,台湾1本)。久负盛 名的复旦选中我的译本, 深以为幸。 次年3月,这套精装精 印的三部曲面世,定价较 高,却洛阳纸贵,且引起 评论界的超常关注。4月, 北京的《科学时报》、深 圳的《晶报》、西安的《 华商报》约我访谈,整版 报导。7月14日,《南方周 末》又刊发我的文章《“裸 猿三部曲”的警世基调》, 自此,复旦版中译本“裸猿 三部曲”传遍媒体和书界。 2019年年底,上海译文 出版社的刘宇婷小姐来电 来信报告喜讯,准备再版 我这个三部曲中译本,令 人喜之不禁。何况《裸猿 》还是50周年纪念版! 近日检索,发现豆瓣网 的“裸猿三部曲”评分为8. 6,很高。2020年3月3日 上午11时,上中国知网以“ 参考文献”+“裸猿”进行检 索,得15878条结果。一 路畅销的复旦版《裸猿》 发行数万册,仍势头不减 ,令人瞩目,值得再版。 细察《人类动物园》第 一版译文,又对照原文校 订,细读慢校,力求完美 ,凡是可以顺一顺的文字 簪予以订正。其中最重要 的修订是:“转向攻击”改为 “攻击转向”。 何道宽 于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 究院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 展研究中心 2020卑3月30目 精彩页 第一章 原始部落与超级部落 请想象一块方圆20英里的土地,蛮荒,栖息着大大小小的动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人。想象你自己坐在那里,就是那个小部落里的一员,周围的景色望不到尽头。除了你这个部落,再也没有人使用这一空间。这是你的专属家园,部落的狩猎场。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女人采集果实,儿童在营地周围嬉闹,模仿父辈的狩猎技巧。如果部落万事如意,人口膨胀,一群人将会出走,到一片新的领地去殖民。就这样,人这个物种一点一点地在广阔的地区逐步定居下来。 请想象一块方圆20英里的土地,已经完成文明进程,里面塞满机器和建筑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0万人。想象你自己坐在那里,庞大的都市纷繁复杂,在你四周铺展开来,一望无际。 比较这两个画卷: 第二幅画里的10万人对第一幅画里的1个人。用漫长演化的术语说,这一戏剧性变化几乎是一蹴而就的,从第一景到第二景的变化只用了几千年。人这个动物似乎适应这异乎寻常的新情况,干得很漂亮,但他还来不及完成生物学意义的变化,来不及演化成为在基因层次上文明化了的新物种。这个文明化进程完全是依靠学习和条件反射实现的。从生物性上讲,人仍然是第一场景里描绘的那个简单的部落动物。他那样生活,不是几百年,而是整整100万年,艰难度日。在那个时期,他的确完成了生物意义上的变化。那是气象万千、叹为观止的变化。生存的压力很沉重,正是这沉重的压力塑造了他。 在过去几千年城市生活的岁月里,文明人拥挤不堪,这些岁月里发生的事情数不胜数,我们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人类故事的一小部分。人类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如此熟悉,以至于我们迷迷糊糊地认为,我们是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的,所以,我们的生物学装备非常齐全,能够对付一切新的社会危险。然而,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冷静思考,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可塑性、天才的适应性仿佛能够对付一切危险,但那仅仅是表象。朴实的部落猎人穿着他的新服饰,尽力做出一副轻松自如、得意扬扬的样子,但那身复杂、笨拙的衣装老是把他绊倒。不过,在我们审视他的行为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他是如何将那神奇而非凡的文明缝合在一起的。 首先,我们要将温度下调,直到我们回到冰河期,大约是2万年前。我们远古的猎人祖先已经遍布旧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即将从东亚跨入新世界。如此惊人的扩张意味着他们简单的狩猎生活方式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对手食肉动物们。这不足为奇,想想看,我们冰河时代的祖先的脑容量已经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大、一样发达了。从颅骨构造来看,他们和我们几乎没有差别;从体质上来看,现代人已经登场。实际上,如果可能的话,借助时间机器,你可以领养一个冰河时代猎人的新生儿,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人能察觉这一骗局是值得怀疑的。 那时,欧洲气候严酷,但我们的祖先与气候的斗争颇为成功。他们用极简陋的技术捕杀大型动物。幸运的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狩猎技能的证据;在他们居住的洞穴地面上,我们搜寻到他们偶然留下的残留物,而且,在洞穴的石壁上,他们还留下了令人震惊的壁画。壁画中描绘的毛发浓密的猛犸象、披毛的犀牛、野牛和驯鹿无疑说明了那时的气候多么寒冷。今天,从黑黝黝的洞穴里出来步入炎热的乡间时,你真的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有皮毛厚实的动物栖息。那时和如今气候的巨大差异就在脑海里生动地呈现出来了。 最后一次冰河期快结束时,冰层以每年50码的速度向北移动,在这个寒冷国度生活的动物也随之退往北方。丰茂的森林取代了寒冷的苔原景观带。大冰期大约在1万年前结束,预示人类发展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