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智性批评与文学之心》当中,计有“理论批评”“智性批评与文学之心”“乡土书写新维度”“先锋的转型及续航”和“‘70后’创作与批评代际研究”几章。其中在“理论批评”一章,特地谈了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体,文学批评的“远”(离作家适度地“远”)和“近”(距离文本尽可能地“近”)的问题。“智性批评与文学之心”一章,可以看到对2017年以来出版的一些长篇小说新作的评论——对严歌苓《芳华》、赵本夫《天漏邑》、刘诗伟《南方的秘密》、徐兆寿《鸠摩罗什》和刘醒龙《黄冈秘卷》的评论(以评论写成和发表的先后顺序为序)。通过对有代表性、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作家新作来作文学批评,理应是“文艺新观察”的一个面向。 作者简介 刘艳,文学博士,编审,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兼涉现代文学)及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严歌苓论》《抒情传统与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智慧与担当》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与巾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体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远”和“近” 第三节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第四节 传承传统与探索创新 【第二章 智性批评与文学之心】 第一节 隐在历史褶皱处的青春记忆与人性书写 第二节 从《天漏邑》看抗日战争叙事人性书写新向度 第三节 《南方的秘密》的“立”与“破” 第四节 学者写作叩问文化传统及其可能性 第五节 家族叙事破译黄冈文化精神密码 【第三章 乡土书写新维度】 第一节 素材如何进入小说,历史又怎样成为文学 第二节 抵达乡村现实的路径和新的可能性 【第四章 先锋的转型及“续航”】 第一节 无法安慰的安慰书 第二节 先锋的“续航”及现实抵达 【第五章 “70后”创作与批评代际研究】 第一节 “70后”创作与批评的尴尬及突破 第二节 戴来中短篇小说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