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采取经济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同步调查的方式进行。
《山东近海经济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包括“调查与研究方法”、“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近海经济生物资源”、“近海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特性及评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措施”等5个部分。
1 调查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设计
1.2 调查船只与网具
1.3 调查与分析方法
1.4 质量保证体系
1.5 小结
2 生物资源栖息环境
2.1 水文环境
2.2 水化学环境
2.3 海洋沉积环境
2.4 生物环境
2.5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2.6 小结
3 近海经济生物资源
3.1 种类组成
3.2 相对资源指数
3.3 优势种
3.4 底拖网渔获物多样性
3.5 资源量
3.6 鱼卵、仔稚鱼
3.7 渔业生物资源评价
3.8 小结
4 近海主要经济生物资源特性及评价
4.1 鳃
4.2 玉筋鱼
4.3 蓝点马鲛
4.4 太平洋褶柔鱼
4.5 口虾蛄
4.6 小黄鱼
4.7 银鲳
4.8 鲐
4.9 带鱼
4.10 海蜇
4.11 毛虾
4.12 三疣梭子蟹
4.13 黄鲫
4.14 青鳞小沙丁鱼
4.15 方氏云鲥
4.16 斑鲦
4.17 赤鼻棱鳗
4.18 鹰爪虾
4.19 脊腹褐虾
4.20 日本鳃鱼
4.21 白姑鱼
4.22 枪乌贼
4.23 中国明对虾
4.24 小结
5 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措施
5.1 改变开发利用模式,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途径
5.2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5.3 大力推进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
5.4 加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
5.5 加强资源动态监测,强化渔业生产管理和渔民生活保障体系
5.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种类名录
A.1 浮游植物种类名录
A.2 浮游动物种类名录
A.3 底栖生物种类名录
A.4 游泳动物种类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