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用故事传播企业文化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林东明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空泛地提出一些抽象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概念,而是紧紧扣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落地”这一核心问题,从好运作、好操作出发,进行全书布局,系统而详细地回答了什么是故事理念化?什么是理念故事化?怎么做到“故事理念化”和“理念故事化”?如何捕捉、撰写企业文化故事?撰写企业文化故事有什么具体要求?如何召开好企业文化故事会?如何起草《征集企业文化故事的通知》?如何确定演讲故事人等诸多具体问题,怎么做就怎么写。每篇文章,既有理念,也有故事;既有理性分析,也有实践引导,好看、好用、好操作。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手,看了后会感到收获更大一些。

内容推荐

本书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开创性、操作性和可读性。本书虽然是一本写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书,但更像一本企业文化的故事书。

本书三篇,“篇篇有故事,故事满书中”。有一篇专门就是企业文化故事。即便写理论的那一篇,不少观点的提出也是从故事导入的。书中除了引用大量企业文化故事外,还引用了不少国内外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和名企名言。一个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内容精彩、翔实、生动,引人入胜;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好像从故事中流出来的泉水一样,叮咚有声,新颖深刻。每个企业文化故事都蕴含着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或员工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全书无论是故事,还是理念、观点,都有一种感染力、感召力和穿透力,磁性都很强,吸引你不得不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从书中,你还可以领略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人的风采和形象,重温到铁人王进喜的感人故事。从这一点看,本书又是一本融知识性、感染性、教育性和磁性于一炉的书。

目录

第一篇 企业文化故事的理论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文化体现在细节中——从一个三岁孩子放屁的故事说起

寓言的外衣——故事和故事的种类

故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一)

穿越时空的故事——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二)

企业文化故事从哪里来——企业文化故事的含义和来源

故事理念化——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过程

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理念故事化的过程

是抽水机还是喷泉涌流——企业文化故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让心追随——企业文化故事的导向作用

故事的软约束强化了制度的硬约束——企业文化故事的约束作用

小故事发挥大效用——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讲故事(一)

讲故事也有技巧——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讲故事(二)

企业文化故事是如何传播的——企业文化故事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故事效果好

第二篇 企业文化故事的实践

企业文化故事写作的几点建议(一)

企业文化故事写作的几点建议(二)

企业文化故事会的策划与实施(一)

企业文化故事会的策划与实施(二)

主题是故事的灵魂

敏锐捕捉故事线索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企业文化故事叙事手法初探

把握情节的铺陈技巧

用细节再现场景

从先进人物身上挖故事

先进事迹材料和企业文化故事的区别

企业文化故事和企业管理案例的区别

企业管理案例的写作技巧

好故事是改出来的

第三篇 企业文化故事赏析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溯源“三老四严”

“四个一样”的故事

“麻袋毛精神”永驻

没有荒凉的人生

柯一井的故事

画饼

耐克胶浆鞋底跑鞋诞生

巡井人的故事

“冯琢磨”节水

参观树林

柯克亚的火炬熄灭了

为了那七棵傲立的胡杨

空城计

熊总给我发奖金

矿泉水瓶的故事

小小螺栓与百万财富

义务清洁员

四元钱和一袋尿素

追回一袋未喷码的尿素

金点子

车到柳园

无名树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故事的软约束强化了制度的硬约束

——企业文化故事的约束作用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们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企业中,不论你是否喜欢这些文化,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即使是一名新员工,刚到一个企业,也能很快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的力量来发挥,约束和规范的是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这种约束看不见,但能感受到,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

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悬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刚开始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每只猴子都淋湿了。后来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过了几天,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暴打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它们被水淋,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既没拿到香蕉,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不能拿香蕉,却还被打的满头包。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前面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暴打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的,所有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暴打。

这个试验为我们演示了习惯形成的过程。当个体的习惯变成群体的习惯,文化就形成了,文化通过氛围的力量,对群体形成约束力,而这种约束力不会因为群体中个别成员的替换而消失,它对这个群体具有长期的约束力。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确立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

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IBM最常听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门卫露西的任务是检查人们在进入安全区时是否佩戴了身份标识。一天,董事长沃森违反了这条规定而被露西拦在安全区外,沃森的陪同人员表示不满,但沃森却取来了应该佩戴的标识。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刻画了一个极具戏剧冲突的画面,更在于传播了一条重要信息:即使是董事长也必须遵守企业规章。  塔里木油田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采写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企业文化故事。《无证上岗被罚》就是其中之一。故事讲述了4名井控服务人员到达现场,准备进行完井井口安装作业。现场钻井监督在安全检查中,发现井控服务人员忘了带井控证和上岗证,就说:“按照油田的规定,没有上岗证和井控证是不能进入施工现场的。”面对井控服务人员再三解释和说情,监督还是按制度要求不允许他们无证作业。上级领导知道后,对现场钻井监督坚持原则、严格监督、认真执行公司井控管理和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通报表扬和重奖,同时对井控现场服务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

在塔里木油田的文化中,安全是核心价值观。安全工作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无灵活性可言。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防忠于未然,不是只讲道理,更不是几句口号和标语。员工看了这个故事,明白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这些故事的传播,发挥了文化的约束功能,对安全文化理念落地、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员工观念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企业文化故事的约束力可见一斑。像这样的故事在企业中流传,会让员工更加明白遵守制度的重要性。

这就是故事发挥了软约束功能,从而强化了制度的硬约束。

P52-55

序言

中国企业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诞生到现在,已经近30年了。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发芽、生长、发展也已经近30年了。30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地向前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和活力。但也要看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使企业文化“落地”?如何使企业理念让员工乐于接受、主动追随?如何使企业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潜移默化、得到认同,并逐渐形成共识和付诸实践,形成一种真正的文化自觉?这些仍然是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和没有解决好的突出问题。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理念”和“经营管理”新的“两张皮”现象,企业文化建设如水上浮萍,总是浮在水面,沉不下去。

可喜的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林东明女士,坚持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战需要出发,经过认真的探索和总结,写作了本书,较好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贡献。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开创性。21世纪企业管理的趋势是理念管理,而企业文化故事是传播和推广企业文化理念的一个好方式。为此,著名企业文化理论家贾春峰和企业管理大师张瑞敏等也都有过经典论述。而本书的开创性在于,作者在7年多的基层企业文化宣贯和落实工作中,始终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求实的精神,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文化故事为载体,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从企业文化故事中提炼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和企业之魂的文化理念(而不是人为地去“设计”理念),即故事理念化;反过来,是通过调查研究,发动员工认真捕捉、撰写和演讲企业文化故事,来体现和传播企业文化理念(而不是由专家总结出来,简单地落实在纸上、写在墙上),从而形成一种故事涟漪效应,利用故事感染力强的特点,使企业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扎根,即理念故事化。本书为此还提供了具体操作的经典案例以及操作方法。另外,本书的开创性还在于,它是第一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企业文化故事的内涵、精髓、功能,以及为什么其能够成为企业理念提炼和传播的载体的书。从这一点看,本书无疑是对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创新,是我国西北新疆戈壁滩上生长出来的、赏心悦目的一朵企业文化的奇葩。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空泛地提出一些抽象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概念,而是紧紧扣着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落地”这一核心问题,从好运作、好操作出发,进行全书布局,系统而详细地回答了什么是故事理念化?什么是理念故事化?怎么做到“故事理念化”和“理念故事化”?如何捕捉、撰写企业文化故事?撰写企业文化故事有什么具体要求?如何召开好企业文化故事会?如何起草《征集企业文化故事的通知》?如何确定演讲故事人等诸多具体问题,怎么做就怎么写。每篇文章,既有理念,也有故事;既有理性分析,也有实践引导,好看、好用、好操作。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手,看了后会感到收获更大一些。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虽然是一本写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书,但更像一本企业文化的故事书。本书三篇,“篇篇有故事,故事满书中”。有一篇专门就是企业文化故事。即便写理论的那一篇,不少观点的提出也是从故事导入的。书中除了引用大量企业文化故事外,还引用了不少国内外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和名企名言。一个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内容精彩、翔实、生动,引人入胜;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好像从故事中流出来的泉水一样,叮咚有声,新颖深刻。每个企业文化故事都蕴含着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或员工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全书无论是故事,还是理念、观点,都有一种感染力、感召力和穿透力,磁性都很强,吸引你不得不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从书中,你还可以领略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人的风采和形象,重温到铁人王进喜的感人故事。从这一点看,本书又是一本融知识性、感染性、教育性和磁性于一炉的书。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除了具有以上一些显著特点外,还提出了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见解、新观点。如,“强势的企业文化成功之处,在于其渗透力而不是强制力”;“企业文化宣贯需要轰轰烈烈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持续的、长久的习惯养成。着力点要将文化理念深植在员工心中,使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追随”;“文化就是‘文而化之’”等等,看后会给你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感觉。

我和林东明女士,是通过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全国企业文化研讨班认识的。在研讨大会上,可能是由于我主持的缘故,她当时的发言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她送给我的、由她编撰的一本《胡杨魂》,至今我还如获至宝地保存着。其中有的故事,如《“昆仑牌尿素”亚克西的故事》,《“中国巡井第一人”——陈永伟的故事》,还被选用在我后来出版的《中外企业文化故事》等书中。由此,我就感到在基层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此人可能是企业文化领域的有心者、有志者和领跑者。六年后的她,又用新作,再次证明了我当时对她的这一看法。

在该书出版之际,林东明女士一再请求为她这本书作序,自我深感“规格”不够,但终因盛情难却,于是,看完书稿后就写了上面一些话。是以为序,一是由衷地表示祝贺,二是希望作者立足本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做出新成绩,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树林

2009年12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