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鸿传书寄真情(精)/汪曾祺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飞鸿传书寄真情》为《汪曾祺经典》丛书之书信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众多往来书信的结集作品。全书共收入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多封书信,以及与妻子、晚辈谈生活点滴的家信等,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曾祺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代 序
致朱奎元
致沈从文
致唐湜
致巴金
致黄裳
致萧珊
致朱德熙
致崔道怡
致严儒铨
致汪海珊、汪丽纹、金家渝
致陆建华
致刘子平
致林斤澜
致汪家明
致弘征
致徐城北
致刘锡诚
致宋志强
致邓友梅
致王欢、宋爱萍
致陶阳
致彭匈
致金实秋
致翁偶虹
致屠燮昌
致李国涛
致王干
致施松卿
致古剑
致萧乾
致范用
致陆翀
致陈立新
致陈午楼
致朱延庆
致范泉
致蹇先艾
致萌娘
致陈时风
致戎文凤
致袁鹰
致文牧
致舒非
致陈其昌
代后记
编后记
序言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
日,在鲁迅纪念馆,由北
京市作协和高邮市人民政
府联合主办的座谈会上,
现任中国文联主席和中国
作协主席铁凝为高邮市汪
曾祺文学馆题写了“永远
怀念汪曾祺老”。
铁凝主席称:“他像一
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
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
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
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
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
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
粹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
者长久怀念的作家是幸福
的。”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
从容的“东张西望着,走
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
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
着每一段或寂寞或热闹的
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馨
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
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
常焦躁不安的世界”。我
们认为,铁凝主席的题词
和讲话,浓缩了汪老的为
人为文的特点和内涵,以
及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
位置。
作为汪曾祺研究会会
长,陆建华是长期研究汪
曾祺的一个标杆。他概括
过汪老的文学成就,大意
是汪老把中断多年的现代
抒情小说这条文学史线索
又联系起来,且有自己的
追求;汪老的作品显示了
旺盛的生命力,继承与发
扬民族文化传统对丰富与
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汪老梦萦
故乡的作品以平民的视角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其“身后文”受到持久不
衰的欢迎,这在文学界是
少见的。
被评为“扬州五十位文
化名人”的朱延庆,说汪
老作品中的人和事都有水
气,平静如水,流动如水
,明澈如水,变化如水,
然而有涟漪,甚至波涛。
水本无色,而色最丰;水
本无形,而形最多。汪老
的作品展现了平淡、自然
、温和、隽永、五彩缤纷
、无穷无尽的世界。我以
为,朱公的评述中肯得体
,是与汪老自述的“我的
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
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
,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
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
的风格”一脉相承的,什
么高雅、狷介、域外的清
风,都与水的变化无常息
息相关。正因如此,汪老
的作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
秀文化传统的厚土,又展
示了二十世纪现当代百姓
的生活画卷。
又如著名文学评论家
王干所评:“汪曾祺的文
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
,一尘不染,读罢,心灵
如洗。”
在汪老百年诞辰之际
,我们愿意跻身如林书海
,推出“汪曾祺经典”丛书
,既表达我们一“汪”情深
,又旨在“传薪光潜德,
瞩望在后生”,让汪味的
作品得以广泛流传,任人
选读,赏心悦目。我们愿
以纪念汪老逝世二十周年
的祭文作结。
汪公曾祺,星斗其文
。爱国爱乡,赤子其人。
文学大家,学贯古今
。才华盖世,四海清芬。
大师教诲,刻骨铭心
。拜师从文,于师不逊。
佳作精品,妙手绘春
。《受戒》传播,天籁之
声。
书画诗文,草木有魂
。塑造形象,入木三分。
人性为本,真情传神
。有益世道,一往情深。
教化人心,隽永天真
。乐为人间,频送小温。
瞩望后生,辛勤耕耘
。兀兀穷年,久久滋润。
曾祺辞世,佳话遗痕
。祭奠汪公,泪不能禁。
魂萦梦绕,不忘汪恩
。桑梓乡亲,永远前进。
陈其昌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六
导语
本书是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经典合辑,展现文学大师风采,温暖,睿智,幽默,通透。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的文字具有明清笔记般的雅致与风流,且深受沈从文、金庸、贾平凹、苏童、毕飞宇、曹文轩等诸多文学名家喜爱!
他的众多文章被收录进初、高中语文教材。
雁鸣阵阵,飞鸿传书;家长里短,生活点滴。
后记
我接手主编这套丛书
的时候,有几分惶恐,有
几分欣慰。惶恐的是怕汪
迷嗤之以鼻,谓自身几斤
几两皆不知,还能充当主
编。欣慰的是,我虽从未
走出高邮,但因一直守望
乡土,拥有许多文友的呵
护与支持,拥有父母官和
汪老家人的关注和信任。
我便有了特殊的自信,自
踏入文艺界三十多年来,
常常心想事成,要干的事
总能干成干好。
高邮赵德清君,并非
我的学生,他却以师相待
。近年,他开设了“汪迷
部落”微信公众号,分设
出“文化旅游”“美食”“影视
音乐书画”三个专题群,
高邮“汪迷群”与上海、北
京、扬州等地十多个“汪
迷群”、文学文艺爱好者
群建立了联系,在网络世
界里,世界各地的汪曾祺
文学爱好者的相互交流日
益加强,“汪迷部落”二。
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关
注量达一万四千二百三十
九人次。
在此书付梓之际,我
由衷感谢出版社领导和编
辑的认可及调整。为编此
书,数月来,重温汪老的
各类作品,反复揣摩,从
中选取经典之作。我虽已
届耄耋之年,体弱多病,
但愿意接受这一劳心费力
的挑战,善始善终地完成
这“玩命”(家人语,你忙
得要书不要命)的工作,
要一“玩”到底。我也诚心
欢迎广大读者指正,如此
幸甚!
陈其昌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六
精彩页
致朱奎元
43口口口口奎元:
我大概并未神经过敏: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一点小小不愉快事情。
我两天来一直未能摆脱此事,则知你的生活也未必不受此影响。这点事实与推想,教人明白我们过往这些日子并未白费,证明我们关系并未只是形式。我非常自然地想到你与冯名世。思想范围既已不黏着在那件完全出于偶然事情上,心境便清爽平和得多。而觉得不可避免的冲动实在不应当支持下去。人有比自尊更切需的东西。
我把一向对你的了解在心里从新誊清一次:把你的性格,你的生活历程,你近日来的情绪,大概排比一下,对你的言行似乎更能同情。——你觉得“同情”两字有点刺伤你的骄傲么?所幸我自知并未居高临下地说这句话。
另一面,我也尽能力分析一下自己,也并未懊悔。你相当知道我的随便处与严肃处,知道我对于有些事并不会马虎。尤其,我近来感情正为一件事所支配,我愿意自己对一些理想永远执持不变,并且愿意别人也都不与我的理想冲突。这两天最好我们不谈起有关女孩子事情。
因为想这些事,也连带想起许多别的事。我甚至于想到一生的事情,一切待面谈,写信有时免不去装腔作势。
我十二点钟来找你。怕你明天早晨不在,才写信。
明天也许在决定我生活方向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我们系主任罗先生今天跟我说,先修班有班国文,叫我教。明天正式决定。他说是先给我占一个位置,省得明年有问题。这事相当使我高兴。别的都还是小,罗先生对我如此关心惠爱,实在令人感激。联大没有领得文凭就在本校教书的,这恐怕是第一次。 好,十二点钟等我。
曾祺
440418
……
偶闻吴奎说调笙师已婚娶生二子,兹事前未之闻。则你寓居景况又当与原来设想者稍异。灯下不少谈笑,山头无由杖策,为得为失,诚未可知,李小姐亦是初中同学,或尚依稀记得我小时模样,尝谈及否?
调笙师风采何似,想即略白发,未若我多,问亦思家不。谨
我被“朋友”逼往南英中学教书。唬小孩子,易易事耳。现已上课半月,不知校方何以忽发奇想,要撤换原有训育主任,以我承替。奎元知我,放浪不理政事,且尚计自读书,写我大作,必不应之也。我以“名士派”为辞,愿依然作闲人。
三月之后,缅北、印度雨季收稍,战事将有进展,我仍想各处看看。“门前亲种柳,生意未婆娑”,曾祺非甘老大人,奎元其赞而勉之。事未决成,亦不必为调笙师说起,然亦不必不为之说起矣。
振邦处一共去了一次,而去了是为了借钱救急。此无人识,吾其将信唯物论!然幸勿为奎元喋喋。 欲赴海口之愿,持之有日,然竟何日始得见阿宁也!我事多为此蹉跎,恨恨,复羞与人言。“固穷”之苦,良非易忍。
陈淑英如何了?曾与振邦言去海口,去海口者,只一句话耳。然奎元不必为此不高兴,女孩子类多如此,一心在口日唯唯,一口在心旋日否否。然而《一捧雪》的莫怀古不言之乎:“有这两句话,也就是了。”当以读诗心情信其当时之真,不必以看小说心情直指其日后之虚也。你不是曾说过,要回忆,回忆向是断章取义的,欣赏可也。当出之以原谅,且连原谅亦不必也。得作痴人,斯能免俗,此义奎元当笑颔之。
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时亦无烟抽,思酒不得一醉,生果为何事乎?其佳写信。
曾祺
四月十八日
450617
奎元:
我的时间观念一向不大靠得住,简直就不大有观念,计算某一事情,多半用这种方式:我还小,什么花还开着,雨季,上回我理发的时候……真要用数字推求起来,就毫无办法。最近爱说:一年前。这一年是指我来乡下教书的日子,去年暑假我来,现在像又快到放暑假的时候,应是一年了,于是凡是在未来乡下以前发生的事情都归于一年前。收不到家里的信,和L家孩子在一起,又分开了,整夜不睡觉……都算在一年前,和你不写信,也在一年前了。这个一年在我意识中实是个很长的时间。并不夸张,犹如隔世。因为一年前的事情都像隔我很远了,那些事情并未延蔓到这一年来,虽然事情的意义仍是不时咀嚼一下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事有一年,许多烧热痛苦印象都消失了,心里平和安静得多,愿意常提起那些事情,很亲切,很珍贵。
把你的旧信看了一次。觉得你是个有性情人,我想这句话就够了。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