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九部分,包括为政、思亲、归乡、饮酒、问月、破无、追梦、参禅、悟道。作者通过苏轼的生平、作品分析其儒家用世精神、独立人格;佛家诸法皆空、万物圆融智慧;道家清静自然、超然物表理念的人生哲学。苏轼构建出一种顺遂自我、而以外部客观条件具备与否为辅助性要素的可隐可仕、无适而不可的自然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使他更理智、更自如地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得失成败,以一种静观自得的审美态度审视当下、对待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轼人生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吕明,徐畅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九部分,包括为政、思亲、归乡、饮酒、问月、破无、追梦、参禅、悟道。作者通过苏轼的生平、作品分析其儒家用世精神、独立人格;佛家诸法皆空、万物圆融智慧;道家清静自然、超然物表理念的人生哲学。苏轼构建出一种顺遂自我、而以外部客观条件具备与否为辅助性要素的可隐可仕、无适而不可的自然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使他更理智、更自如地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得失成败,以一种静观自得的审美态度审视当下、对待人生。 作者简介 吕明,1964年生,安徽金寨人,1988年7月厦门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现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员。徐畅,1967年生,安徽合肥人,1989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现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授。 目录 序言 … ……………………………………………… I 为政 使君元是此中人………………………… 001 思亲 此外知心更谁是………………………… 089 归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129 饮酒 万事悠悠付杯酒………………………… 179 问月 山头孤月耿犹在………………………… 189 尚无 高人无心无不可………………………… 213 追梦 世事徐观真梦寐………………………… 239 参禅 未到千般恨不消………………………… 265 悟道 也无风雨也无晴………………………… 315 后记 … …………………………………………… 333 前言/序言 序言 苏轼(公元1037 至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坡公、坡仙。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苏氏一门,荣耀之至。 唐宋多传奇,苏轼传奇尤其多:天纵英豪,多才多能复多艺,皎然卓立世无双。但凡其所涉猎领域,其所到之处,其所为之事,其所题咏之所,无不皆成大观:或成经典,或目名胜,或称楷模,或为趣谈。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全才,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大家:长于诗词、歌赋、文章,精于书画、美食、养生,擅于水利、建筑、理政,乐于医疗、慈善、民生,融于儒家、禅理、道学,等等方面,多所建树,皆为一流。世无其匹, 高山仰止。有宋以降,历世称颂;人群各异,尽皆喜爱。一言蔽之,生民以来,独一无二;自是而往,空前绝后。 苏轼一生,挫折坎坷,直道而行,随遇而安。不恃才傲物,不随波逐流。澹定随和,低调诙谐。清雅拔俗,超迈入神。虽多磨难,而不消极厌世、不悲观逃世、更不绝望弃世;历经砥砺,总是胸襟阔达、时刻坚守底线、始终积极有为。官场失意,却政绩卓著、造福多方;丧偶失子,能靖节坚韧、老且弥坚。饱尝忧患拂逆,人性中和温厚。超越个体得失成败,着眼民生人生积福。失意境遇不失志,利国利民总有为。人走茶不凉,身后万世名。东坡书 《潮州韩文公庙碑》曰:“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此正乃坡公之所自道也。 苏轼一生,处于儒,游于佛,归于道。米芾《画史》曰:“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枯石怪木,正是胸中丘壑;风霜遒劲,怒放人格真我。生命历程,归根到底,是心灵历练塑造过程。逆境坚毅,愈彰其节;胸臆宏放,益显其贵。始终立足当下,究进而适世、沉静而超迈;安顿心灵,神游而参禅、哲思而悟道。儒家用世精神、独立人格,佛家诸法皆空、万物圆融智慧,道家清静自然、超然物表理念,在东坡,自然兼收而并蓄,自觉践行而融通。三教皆可备我而可通,万物皆可观而可乐。阴晴风霜,四时游赏于心;酸甜苦辣,五味滋养于身。寄沧海于须臾,无妨静观清风与皓月;处凡尘于终生,无碍标格遗世而独立。 苏轼一生,融通儒释道,无论为政、为文、为人,充满温婉灿烂的人性光辉,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学思想。这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心理与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也对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诸般锻淬,万境叠加。胸无城府,心无挂碍。淡定从容,怡然自安。神清气爽,哲思绵绵。无锋自利,化育无伤。仕而有为,仕而必为;生而乐活,生而多趣。无适而不可,清虚而有待。有望而知止,无望不绝望;失落亦安然,得意不忘形。著斯文,传久远,绵延伟大生命形态;铸高格,立懿范,成就诗意人生趣味。诗人苏轼,吟诵日月而与日月同辉;哲人东坡,思索天地而共天地久长。 本书从为政、思亲、归乡、饮酒、问月、尚无、追梦、参禅、悟道等九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比较集中地呈现出苏轼的人生哲学思想。这只是一次尝试,而且也并非面面俱到,难免挂一漏万,或者思虑不周。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哲人其萎,英名长存。苏轼之风,懿范千古。是为序。 作 者 2019 年10 月30 日 精彩书摘 引子——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看似这是诗酒人生,实则这是职业政治家的政治人生。此中忧思,此种情怀,着实令人感佩铭记:足令多少政治人物黯然失色,更反衬出多少灵魂阴私猥琐。而东坡,并非职业政治家,不过士人偶然入仕途,却仕途不顺,磕磕绊绊,颠碚起伏。一入仕途归无路,不到头时不能休。尽道渊明是前身,从此回不到前生。不仅如此,仕途总在引导着、左右着、支配着、决定着东坡的人生轨迹。 当初,人生起步阶段,个人成长,同后世并无二致,甚至更为严迫。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家长的思维和意志。科举取士,读书入仕,这是包括有宋一朝在内的隋唐至于明清历朝和平时期国人的主流价值取向。个人发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无不在其中。东坡当然也不能例外。不论当初他如何说不愿,还是身不由己投身其中,并和弟弟苏辙一道,不考即传名,一考名天下。其后,既已释褐,虽非内心自愿,却也是一入其中、终生其里。磊落天性,不事营营。兢兢业业,波动其中。常人梦想帝京,东坡总在谦退处,远离朝廷功德多。每到一地为官,有权决策,政绩多有;权微言轻,尽心为民。落魄不偶,则回归生活,回归自我,以乐趣而消忧。远离朝廷,也就远离了纷争。自我也就获得了极大自由。既然致君尧舜不可能,既然意志政智无可行,那就只能回归生活和自我。而且,俸禄再少,生活再苦,也远非陶渊明可比。作为体制中人,基本生活,总能保障,故而能够悠游自在。 有必要一提的是,东坡屡屡提及或描述生活之苦之艰辛,至于到黄州不得不躬耕于东坡以弥补家用不足,不仅在于东坡家人多、交游广,还在于东坡之情义。仅举五例如下。其一,据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九·书事门》:“东坡南迁,有侍儿王朝云请从行,坡佳之,作诗,有序曰: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枝》词,佳其至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曰:‘病与乐天相伴住,春同樊素一时归。’则樊素竟去也。余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余南迁。”其二,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四·东坡卜居阳羡》载: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其三,《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友义门》记:“东坡归阳羡时,流离颠踬之余,绝禄已数年,受梁吉老十绢百丝之赆,可见非有余者。李宪仲之子廌,以四丧未举,而见公(《历代诗话》本作‘公见’)则尽以赠之。且赠以诗云:‘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章季默三丧未葬,亦求于公,公亦有以助之,有‘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之句,其高谊盖出于天资矣。”其四,《和答庞参军六首》前言:“周循州彦质,在郡二年,书问无虚日,罢归过惠,为余留半月。既别,和此诗送之。”其五,《岁暮作和张常侍》曰:“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取米欲酿,米亦竭。”时吴远游、陆道士客于余,因读渊明《岁暮和张常侍》诗,亦以无酒为叹,乃用其韵赠二子。”东坡豪义好客,诸如此类,焉能不常有饥寒之忧? 当 然,再怎么样,东坡也没有至于陶渊明那样无酒乃至无米可炊,甚而至于乞食地步。东坡多能,也是个美食家。东坡好填词,但不是个歌唱家。宋陈正敏《遯斋闲览》引《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云:“苏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关于东坡词,各有说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各家词短长》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而李清照《词论》则说:“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宋赵令畤《侯鲭录卷第八》:“鲁直云:东坡居士曲,世所见者数百首,或谓于音律小不谐。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缚不住者。”而宋费衮也持同样观点:“东坡之文浩如河汉,涛澜奔放,岂区区束缚于堤防者”。(《梁溪漫志·东坡文效唐体》)无论如何,正如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所说:“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然而,作为“曲子缚不住者”,东坡作为伟大词人,确是开辟了一代清丽词风。不仅如此,这并不妨碍东坡乐此不疲于其中:填词不止,赏曲不断,以至于二者成为了东坡常规人生的基本构成要素。正如东坡不善饮酒,却喜好饮酒;酒量有限,却乐醉其中。《侯鲭录·卷八》:“东坡云:予饮少辄醉,卧则鼻鼾如雷,旁舍为厌,而己不知也。”东坡虽醉,尚有自知之明。 东坡也是醉了。东坡非真醉。东坡亦醉亦醒,亦醒亦醉。 东坡总在梦与醒、醉与醒之间切换、走过: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这首《江城子》之歌,出于东坡“三不如人”之唱曲之口,然而,这就是东坡:自娱自乐更乐人——他总是以自身五味杂陈的痛苦,煎炸烹炒熬炖煮,奉献出甘醇爽口、隽永舒心、启迪哲思的丰盛精神大餐,供世人永久免费品尝——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口味,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最爱。 东坡好酒,甚至于《与殷晋安别(和送昌化军使张中罢官赴阙)》中说:“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东坡本不善喝酒和弈棋,但此刻却兴致高张,至于酒无虚日、棋有达旦,那是为了送别,送别一位本来素昧平生却偶然之间成为知交、因提供官舍给贬谪者而被罢官的张中。如此一别,注定天各一方,此生再无相见日!临别时间短,怎不倍珍惜?贫穷无所赠,清诗送归客:“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空吟清诗送,不救归装贫。”如果说,这是非常态,那么,常态的东坡,饮酒更在于得趣,并以此而与人分享乐趣:“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余。因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示舍弟子由、晁无咎学士。”其诗曰: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和饮酒二十首并引》)而当期谪居黄州时,其《黄泥坂辞》曰:“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东坡醉了!东坡醉了也是那么的潇洒,大有当年刘伶风度! 东坡好酒。事实上,却酒量有限。并非为贪杯,实乐酒中趣。饮中身心自在,暂忘世事纷扰。纵使独饮无对,何妨一时抛却!正如《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所云:“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不仅如此,东坡还亲自酿酒。《答钱济明三首之三》曰:“岭南家家造酒,近得一桂酒法,酿成不减王晋卿家碧香,亦谪居一喜事也。”《与程辅提刑二十四首之四》:“老兄近日酒量如何?弟终日把盏,积计不过五银盏尔。然近得一酿法,绝奇,色香味皆疑於官法矣。使旆来此有期,当预酝也。”东坡还酿真一酒。其《真一酒(并引)》说:“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其诗曰:“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真一色味,颇类予在黄州日所酝蜜酒也。)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洁泉新表里清。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除此而外,东坡还有中山松醪酒。其《中山松醪赋》中,就有详细记载: 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舂声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风,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巾,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可及,归哺歠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欢会不能无酒,凄苦美酒相伴。凄苦常相随,东坡心中伤: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满江红》)东坡心中烦:“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虞美人》)东坡心寂寞!“余迁惠州一年,衣食渐窘,重九将近,樽俎萧然。尘爵笑空斟,无酒颦我颜。”(《和贫士》)《九日闲居(明日重九,雨甚,展转不能寐。起坐索酒和渊明一篇,醉熟昏然,殆不能佳也。)》“顾惭桑榆迫,岂厌诗酒娱。”(《和赠羊长史》)何以如此?实在是:桑榆既晚更须乐,来日不多酒相伴。“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神释》)“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岁暮作和张常侍》)其实,有酒无酒,得趣皆可醉,随心自斟酌:“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和郭主簿》)这又是怎样一种境界啊!“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醉醒皆梦尔,未用议优劣。”(《影答形》)然而,就是闲居,就是沉醉,风范气势仍在:“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和陶九日闲居》) 这就是东坡:玉局风流,醉酒常有;自在运化,坡仙恒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