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名联大观/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
分类
作者 郭春燕//赵锝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是一套适合中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课内外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百科全书式的青少年读物。每一本书,无论选题取舍、内容确定,还是体例编排、版式设计,均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最终的原则。自2008年以来,迄今已达92种,均在图书市场上热销,甚至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读者全套邮购。

本书为其中一册,介绍了言志联、养生联、中秋联等。

内容推荐

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对联经历代文人的锤炼和应用,终以“诗中之诗”的凝炼工整蔚成中国文化一景。对联融于书墨之中,形神兼备,心手合一,将汉字的意韵美发挥到了极致。

本书介绍了中国名联——言志联、养生联、中秋联等。

目录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最早的对联

桃李杏春暖一家——春联

一腔胆识浮纸上——言志联

一心只为酬三顾——名人联

巾帼不必让须眉——妇女联

有情人终成眷属——贺婚联

世上还钟百岁人——祝寿联

无求便是安心法——养生联

风风雨雨隔人天——挽联

大羹有味是读书——书斋联

看破世情都是戏——戏剧联

万紫千红总是春——色彩联

报得春风一寸丹——师生联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联

人与梅花一样清——咏梅联

竹子虚心是我师——咏竹联

秋月春花名士酒——酒联

入口方知气胜兰——茶联

国老使君千年健——中药联

只道世间无苦海——烹调联

露花倒影柳三变——姓氏联

不教斯人独憔悴——理发联

生生不息话动物——生肖联

大肚能容天下事——寺庙联

明月清风是故人——亭阁联

入木三分骂亦精——讽喻联

东西南北四季春——方位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文艺联

不拘平仄拟新意——另类联

撷来好句酿佳境——集句联

柳暗花明又一村——叠字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复字联

此时无声胜有声——缺字联

妙笔增删为哪般——加减联

拆合汉字见奇致——析字联

环环相连珠玑现——顶针联

化入联中皆智慧——数字联

机巧丛生设谜局——谜语联

音同字异别有意——谐音联

部首相同意不同——同旁联

无情相联亦成趣——无情对

空前绝后难成联——绝难联

天下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联

文章道德圣人家——曲阜孔庙联

洞庭湖南极潇湘——岳阳楼联

青莲应怪我来迟——武汉黄鹤楼联

江山兴废总关情——南昌滕王阁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成都武侯祠联

月白风清一草堂——成都杜甫草堂联

江流江楼共千古——成都望江楼联

笑把湖山当孤注——南京胜棋楼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飞墓联

湖中倒浸一轮秋——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月好四时最宜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孰从飞去悟来因——杭州飞来峰联

一江风月终无期——黄州东坡赤壁联

湘流应识九歌心——湖南汨罗屈子祠联

多少楼台烟雨中——浙江南湖烟雨楼联

枫桥不改旧时月——苏州寒山寺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苏州沧浪亭联

脱身依旧归仙去——安徽采石矶太白楼联

万古忠诚昭日月——关帝庙联

明镜高悬一青天——包公祠联

尘心息后觉凉来——北京颐和园联

俯仰方知天地阔——南岳衡山联

明月无心自照人——衡阳船山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济南大明湖联

平地忽堆三尺雪——济南趵突泉联

亭影不孤醉乡在——滁州醉翁亭联

好风月不用钱买——安庆大观亭联

机智幽默真性情——苏轼趣联

自古英雄出少年——神童妙对

试读章节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对联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文学品牌,最具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它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对联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成为中华民族一枝艺术奇葩。

对联按内容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此外,对联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春节就有悬挂桃符、驱鬼求吉的古老风俗。皇帝作礼驱鬼,立大桃木人,画神荼、郁垒之像与虎形于左右门,并悬苇绳,以御凶魔,这就叫桃符。后来又变为只写神荼、郁垒四字而不画像。到了唐代,桃符上不再画神荼、郁垒,而是绘曾为唐太宗“捉鬼救驾”的尉迟恭、秦叔宝。由于桃符是一年辞岁之际用来消灾免祸的,就牵动了文人墨客的诗兴,于是产生了对联的最早雏形——春联。

挂桃符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命学士题写桃符,因为学士对得不工稳,他便亲自命笔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代人认为这是最早的春联,但近年在山西晋祠发现了唐太宗手书的一副对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它比孟昶书写的春联要早200多年。而据专家考证,最早的春联应该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回(殓)百殃。宝鸡能僻(辟)邪,瑞燕解呈祥。立春回(著)户上,富贵子孙昌。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回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其中,“三阳”、“四序”、“始调阳”、“五福”、“富贵”、“庆寿”、“呈祥”等词语,至今仍为春联所习用,具有鲜活的民俗生命力。该遗书记录了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所写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联排序第一,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了240年。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因为春联和桃符的渊源,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王安石《元日》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真实再现了当时贴春联过年的盛况。据张邦基在《墨庄漫录》记载,苏东坡贬到黄州后,常去拜访住在东湖边的王文甫。有一年接近年根的一天,苏东坡至其家,见其正在“治桃符”,便信手在上面题了一联:“门大要容千骑人,堂深不觉百男欢。”意即主人应该把门扩大,能使几千匹马进入,大厅也要增宽,可容几百人欢宴,以此来戏谑王文甫的热情好客。周密《癸辛杂识》书中记录了因写春联而获罪一事:盐官县有一个小官叫黄谦之,甲午春岁,兴之所至,戏题一联:“宜人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结果有人告到上司那里,遂因不满官府而被罢官。《名臣言行录》记载:一日,宋仁宗见宫门上贴着一副副春联,篇篇立意新妙,不觉驻足观看,问左右侍臣措词者何人,侍臣答为欧阳修。宋仁宗便叫人将对联全部揭下,贴在自己的房间细细欣赏,并赞赏道:“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一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书写对联。明太祖朱元璋大力倡导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大臣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便微服出巡,他看见满街交相辉映的春联十分高兴。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为屠夫书写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自此,春联在明代盛行起来,题联作对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以此为雅事,或以文会友,或附庸风雅,奇联妙对蔚为大观.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名联佳对,层出不穷。尤其是乾隆年间,对联集前代之大成,姿、香、韵、色俱全,笔法纯熟,风格多样,用途广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繁荣。紫禁城内,宫门对联比比皆是。皇帝乾隆也热衷于题写对联,出自其手的北京名胜楹联达179副。清代千古名联无数,如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何绍基的题岳阳楼联,孙髯翁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联,钟云舫长达1612字的江津联,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所写的“重开尧舜之天”联。对联大家云集此朝,李渔、俞樾、郑板桥、孙髯翁、邓石如、梁同书、翁方纲、伊秉绶、何绍基、袁枚、宋湘、纪晓岚、顾复初、钟云舫、康有为、梁章钜、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占历代楹联名家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谓群星灿烂,高手辈出。

俱往矣,前尘旧事都已作古,而文化却能一脉流袭。对联经历代的锤炼推敲,终以“诗中之诗”的凝炼工整蔚成中国文化一景,并且融人书法墨彩之中,形神兼备,心手合一,将汉字的意韵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欣赏对联,和读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都是走人中国文化林中,染一身清气出来,风采自非一般。P9-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