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鲜明特色”,改变以往简单地照搬现行立法结构,完全脱离民事诉讼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司法现实,将原本“鲜活”的、植根并运行于“生命母体”(诉讼过程)当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拆卸、分解为抽象、枯燥的失去“生命力”的零部件(从概念到概念);这样的论述无论怎样全面、详尽,也难改其“空对空”的、僵化抽象的本质。本书的全新立意就在于,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法律规定(零部件)还原到现实社会和民事诉讼的一般过程当中,还其“生命本源”,在诉讼运行的各种对应关系中讲解概念、分析原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使学生既从中获取知识,又掌握学习和运用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本书的构成与使用说明 第2章 诉讼程序中的实体形成 第1节 诉讼请求的构成 2.1.1 诉状的一般结构 2.1.2 法律关系 2.1.3 诉讼类型 2.1.4 请求权与法定事由 2.1.5 以上内容的示意图 延伸讨论 2-1-1处分权原则 2-1-2离婚案件中有关未成年子女抚养的请求类型 2-1-3请求权与请求权竞合 第2节 程序展开中的实体形成 2.2.1 “重复起诉”的禁止 2.2.2 当事人攻击防御中的实体展开 2.2.3 案件实体内容的整体构成 延伸讨论 2-2-1辩论原则与自认 2-2-2法院的释明 2-2-3诉讼并合 第3章 审判主体(一):受理范围 第1节 关于审判主体的问题领域及制度构成 延伸讨论 3-1民事审判权的国家间边界 第2节 对民事案件受理范围的一般理解” 延伸讨论 3-2我国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及数量的历史变迁 第3节 有关受理范围的解释论问题 3.3.1 具有“非对等”性质的纠纷争议 3.3.2 “非民事领域”的矛盾冲突 3.3.3 因其他制度安排及政策性考虑的排除情形 延伸讨论 3-3所谓“告状难”现象与立案登记制改革 第4章 审判主体(二):管辖 第1节 关于管辖的一般原理 延伸讨论 4-1法定管辖与意定管辖 第2节 我国管辖制度上的基本概念 4.2.1 级别管辖 4.2.2 地域管辖 4.2.3 专属管辖与协议管辖 延伸讨论 4-2特殊地域管辖的具体内容 第3节 管辖程序操作的动态过程 4.3.1 当事人选择及法院内部对管辖的调整 4.3.2 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程序 延伸讨论 4-3总结管辖概念的两个示意图 第5章 审判主体(三):审判组织、回避 第1节 审判组织 5.1.1 独任制与审判资格 …… 第6章 证据 第7章 证明 第8章 诉讼主体:当事人 第9章 共同诉讼 第10章 代表人诉讼 第11章 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12章 保全、强制措施、诉讼费用 第13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14章 简易程序、小额程序、调解 第15章 裁判:判决与裁定等 第16章 第二审程序 第17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18章 非讼程序 附录一 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一览表 附录二 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试卷示例 附录三 案例分析作业示例 附录四 文内图表一览表 附录五 关键词和专门术语索引 附录六 参考文献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