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的7张面孔/伊人说读史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的结构编排一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传说中的神秘面孔”“族群源头的模糊面孔”“权杖顶头的君王面孔”“风云际会的将相面孔”“传习天下的为学面孔”“特立独行的名士面孔”和“游走世间的游仙僧宦面孔”。这些“面孔”类型本身为数不少,每一个个体又富于个性,一张面孔属于一个独立的族群或生命个体,但它所串联起来的历史线索和历史故事又属于整个时代。在吕先生的文笔之下,既有抽丝剥茧的考订,亦有排比史料之描摹。当我们游走于这些面孔之间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构设的历史人物博物馆,可以恣意体验族群迁徙的浩荡声势,感受王朝兴替的滚滚车轮,领略帝王心术的摄魄微妙,拥抱名士贤达的文教化人,探索游仙僧宦的神秘踪迹……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探究一张传说中的神秘面孔
盘古考
伏羲考
有巢燧人考
神农与炎帝、大庭
炎黄之争考
少昊考
女娲与共工
共工、禹治水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徐福
黄老君
西王母考
太公为西方人
第二章 揭开一张族群源头的模糊面孔
匈奴为夏后氏苗裔
后魏出自西伯利亚
拓跋氏先世考上
拓跋氏先世考下
拓跋氏之虐
宇文氏先世
突厥之先
越之姓
魏立子杀母
神武得六镇兵
乞伏氏
第三章 略看一张权杖顶头的君王面孔
武王克商
秦始皇筑长城
项羽将才
汉武用将
汉文帝除宫刑
赵佗年寿
夜郎侯见杀
孙氏父子轻佻
晋武帝不废太子
梁武帝宽刑法
梁武帝政刑之缪
梁元帝杀刘之遴
梁武帝废郊庙牲栓
隋文不肯自逸
炀帝雁门之围
唐高祖称臣于突厥
唐太宗除弊政
太宗停薛延陀婚
唐初封建之敝
成吉思平定漠南北
开国之主必亲戎
元仁宗重视国学
第四章 细看一张风云际会的将相面孔
楚将龙且
以贾人为将
汉士大夫散财振施
萧望之对待匈奴之议论
边章、韩遂
袁曹成败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诸葛亮治戎
孙策欲袭许
关羽欲杀曹公
姜维不速救成都
柳仲礼
魏时将帅之骄
司马宣王征辽东
司马宣王之忍
高肇
曹景宗、韦叡
富弼劝辽兴宗不用兵
权臣和党祸
第五章 品味一张传习天下的为学面孔
曾子大孝
心学之原
杨朱之政治学说
鬼谷先生
贾谊过秦论
淮南王书无中篇
太史公书采战国策
太史公书亡篇
江淹齐史
汉世豪杰多能读书
东汉诸将与儒学
儒将
范宁崇学
周朗
沈约宋书
第六章 笑看一张特立独行的名士面孔
夏侯胜、桓荣
汉末名士
文臣轻视军人
马钧
晋人之矫诞
晋人不重天道
周弘正
刘庸祖、麦铁杖
王景文
山涛
第七章 闲看一张游走世间的游仙僧宦面孔
神仙家
淮南王
窦公
游侠郭解
豪右游侠
豪强游侠
僧徒为乱
宦官的专横
宦官的专权
序言
人不能没有历史,也不
能忘却历史。作为地球生
物圈的其中一员,与普通
动物不同的是,人同时具
有生物属性和社会文化属
性。当我们追溯自身的生
物属性时,我们会谈到细
胞、分子;当我们追溯自
身的社会文化属性时,则
必然要回望我们的历史。
这两者虽然是两个截然不
同的时空尺度,但却是始
终萦绕在人类内心和精神
深处的自觉诉求,也是支
配人类社会科学与人文发
展的根本动力。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数
千年来,在华夏广袤的大
地上,各色族群、政权、
君王、将相、名士、贤达…
…次第登场,与普罗大众一
道,共同谱写了厚重绵长
、绚丽多姿的历史篇章。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个舞台
,那么上述这些活跃于历
史舞台上的社会精英群体
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舞台角
色,他们的生命历程和故
事在各自的历史时空下展
开、完成,没有剧本,却
通过口耳相传或历史书写
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形色
各异的历史面孔,或温润
如玉、或粗犷骄横、或雄
才大略、或工于心计、或
隐逸旷达、或显赫于市……
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共
同的记忆,历史是宝贵的
精神财富。读史可以阅览
世事变迁,可以洞察人心
深浅,常言所谓读史明智
,实则是建立在阅世、察
心的基础之上。不过特别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史”
者重在真实,如若读了“伪
史”,恐明智难得,反误入
歧途。历史本身的发展过
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历代史学家笔下的历
史书写却因受制于时代、
材料等因素而有真实与失
实之别,由此传递给后人
的历史图景是需要观之而
三思的。此外,更糟糕的
现象是“人人皆可著史”,以
肆意戏说歪说历史为能事
,以迎合市场猎新、猎奇
、猎艳、猎俗的需求,或
更为赚得盆钵满盈,其结
果便是导致了历史读物的
鱼龙混杂。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讲,历史留给后人
或真实、或虚幻、或清晰
、或模糊的面孔,是需要
我们为之潜心求证、拨开
云雾、摘下面具方能得见
庐山真面目的,也只有饱
含了这些功夫和努力作品
才是真正值得一读的历史
作品。《中国历史的7张面
孔》无疑在这一范畴之内

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
寅恪、钱穆并称民国“史学
四大家”。与另三位显著不
同的是,吕思勉注重史学
普及工作,在其洋洋洒洒
数以千万字计的作品当中
,既有考证精深的专门研
究,亦有为数不少的贯通
史著和历史教科书,如《
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
》《白话本国史》等等,
是为象牙塔史学与公众史
学衔接开风气之先并身体
力行者之一。唐人刘知几
曾提出史家应具备史才、
史学与史识,清人章学诚
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
史德”,吕先生可谓才、学
、识、德兼备,其学问的
通达是建立在深厚的旧学
功底和新学思想的基础之
上,单是通读二十四史三
遍,即是一个令所有历史
研究者叹为观止的事情。
就本书的选编内容而言,
通篇行文用语精炼考究,
论证精当,征引宏富,识
见颇为突出。
本书的结构编排一共包
括七个部分,分别是:“传
说中的神秘面孔”“族群源头
的模糊面孔”“权杖顶头的君
王面孔”“风云际会的将相面
孔”“传习天下的为学面孔”“
特立独行的名士面孔”和“游
走世间的游仙僧宦面孔”。
这些“面孔”类型本身为数不
少,每一个个体又富于个
性,一张面孔属于一个独
立的族群或生命个体,但
它所串联起来的历史线索
和历史故事又属于整个时
代。在吕先生的文笔之下
,既有抽丝剥茧的考订,
亦有排比史料之描摹。当
我们游走于这些面孔之间
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一个
精心构设的历史人物博物
馆,可以恣意体验族群迁
徙的浩荡声势,感受王朝
兴替的滚滚车轮,领略帝
王心术的摄魄微妙,拥抱
名士贤达的文教化人,探
索游仙僧宦的神秘踪迹……
从语言和阅读体验的角
度来看,作者文风的时代
烙印显著,有文言、白话
也有现代汉语,虽然乍一
看似乎不“友好”,但实际上
并不难读,相反,沉浸其
中,或可得兴趣盎然之感
。另外,对收录的有些篇
目,将其采用的民国纪元
的纪年方法已作通俗的换
算,便于读者更清楚地了
解时间脉络。当前,我们
身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
编织的无形大网让一切都
在加速,衣食住行、工作
节奏、人际关系等,概莫
能外,与之相应的文化快
餐也以图像、动画、视频
等形式纷至沓来,令人眼
花缭乱,喧嚣的背后可能
是心灵的干瘪、大脑的焦
虑和精神的无处安放。因
此,若能得一二闲暇,暂
别俗务,倒不妨潜下心来
咀嚼文字,与诸历史面孔
对照、对视、对谈、对思
一番,想必在得以文化营
养滋润心灵的同时,也是
丰富人生阅历之一乐事吧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王兆祥
导语
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著述,从古代传说人物、族群源头、国之君王、将相大臣、学说名流、游仙僧道等方面,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古代不同的人物面孔和特殊的生命色彩,展现了恢宏而悠长的历史,并呈现出一幕幕生动而又丰富的传奇。
书评(媒体评论)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
,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
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
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
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
四大家。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
一位文史底蕴深厚、服
膺顾炎武治学精神而又深
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
学大师。
——刘学照《爱国、述
变、求真的《吕著中国近
代史》》
先生真是一位朴实诚恳
,一无机心;真心向学,
不为外扰;立身以正,活
淡为乐的纯粹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
学系教授张耕华《吕思勉
治学的创造精神》
精彩页
盘古考
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者,叩①以盘古事迹,则不能言,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而又甚荒矣。
盘古故事,见于《五运历年记》②者曰:“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④。”据《绎史》卷一引。见于《述异记》④者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⑥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据《汉魏丛书》本。《绎史》无末十一字。见于《三五历记》⑥者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据《绎史》卷一引。案《厄泰梨雅优婆尼沙昙》①(Aitareya Upanishad)云太古有阿德摩(Atman),先造世界。世界既成,后造人。此人有口,始有言;有言,乃有火。此人有鼻,始有息;有息,乃有风。此人有目,始有视;有视,乃有日。此人有耳,始有听;有听,乃有空。此人有肤,始有毛发;有毛发,乃有植物。此人有心,始有念;有念,乃有月。此人有脐,始有出气;有出气,乃有死。此人有阴阳,始有精;有精,乃有水。”《外道小乘涅槃论》云:“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惟有大水。时大安茶生。形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摩登伽经》云:“自在以头为天,足为地,目为日月,腹为虚空,发为草木,流泪为河,众骨为山,大小便利为海。”《五运历年记》《三五历记》之说,盖皆象教②东来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述异记》首数语,即《五运历年记》之说。秦汉间俗说亦同。此说疑不出秦汉间,任氏误也。至其所谓先儒说、古说、吴楚间说者,则皆各自为说,与上诸说不同。
《山海经·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放肾(qi)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大荒北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此二者即一事,皆谓其身生存,不谓已死,《述异记》所谓先儒说及古说者盖如此。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