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刀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刀锋》是毛姆众多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位叫拉里·达雷尔的一战飞行员的故事。在军队中,拉里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战友,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中,战友为了救拉里而牺牲。他的牺牲给拉里造成了很大的刺激,退伍后拉里放弃了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优渥物质生活,像一个苦行僧一样满世界游荡,寻求有关于“恶和不幸”的哲学问题。
作者简介
方华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文学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被国际翻译家联盟誉为“中国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已发表著、译作品三千万字,主要译著包括:《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格列佛游记》《雾都孤儿》《无名的裘德》《傲慢与偏见》《蝴蝶梦》等;专著有《20世纪中国翻译史》、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品读中国文化丛书”系列《中国园林》,以及《中国各个民族》《中国文坛名人》等;主编的专著、译著包括《世界文学经典》《实用生活英语口语》《实用商务英语口语》《翻译研究新论》等;此外,主编了《经典英美报刊选萃》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参与编辑了850万字的《领导全书》(全六卷)。另外,他担任了《英语世界》顾问,长期为该杂志以及《英语学习》杂志撰稿;担任了《海外英语》顾问,长期为该杂志主持“大师谈翻译”及“品读中国文化”栏目。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序言
译者序
青春是那么美好,也是
如此迷茫。年轻的你犹如
大海上的一叶小舟,真不
知会漂向哪个方向,又似
一个旅行者,途中会遇到
无数个十字路口,一不小
心就会走错路,遗憾终生
。当然,每个人由于生活
环境的不同,所受的教育
程度有高低、深浅之分,
选择的人生目标也五花八
门,或者说五彩缤纷,属
于“仁者”还是“智者”不在话
下。有的选择了升官发财(
这没什么不好的,可以保
证衣食无忧嘛),有的选择
了虚无缥缈的所谓追求真
理,讲究的是精神生活(“愚
”还是“智”?)。
本书的主人公拉里属于
后一种人,他原本有一位
如花似玉且对他一往情深
的女友,遗憾的是他的怜
香惜玉之心比较淡薄。这
倒也罢了,我们可以斥责
他缺乏人类最基本的欲望(
男欢女爱),而最叫人不可
思议的是他对我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金钱也视如草
芥,随意地将手里大把大
把的真金白银赠送给处于
困境的人,自己却过着极
度节俭的日子,遨游于茫
茫的书海寻求真理。在图
书馆里“邀游”和“挣扎”了许
久,他觉得自己仍没有开
窍,于是就到印度的“苦修
林”中去“苦心志、劳筋骨、
饿体肤”,拜谒了许多神奇
人物,参观了许多诡秘处
所,经历了许多奇异事件
,终于完成了他上下求索
真理的历程。
书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
叫艾略特。此人八面玲珑
,擅长逢场作戏,不管社
会上有多么大的风浪,他
都能够逢凶化吉,而且可
以趁乱大发横财。例如,
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股
市崩盘,股票顿时变成了
废纸,而他借用“梵蒂冈智
慧”赚了个盆满钵满。他赚
钱可谓见缝插针,有时在
欧洲贵族和美国富翁之间
当掮客,靠买卖名画倒腾
钱,有时则钻入权贵人家
从中牟利,按他的理解就
是“树大好乘凉”。他本人可
以说是市侩族的翘楚,可
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偏偏非
常讨厌比他更“杰出”的市侩
,不惜用明枪暗箭加以打
压。好一场“狗咬狗,一嘴
毛”的大戏!读者可要擦亮
眼睛,说不定你身边就有
这样的人,随时会对你使
绊子呢!
本书的第三号主人公是
绝色美女伊莎贝尔(拉里的
前女友)。“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伊莎贝尔非但有
沉鱼落雁的容貌,且聪明
伶俐,哪能不受小伙子们
的热恋和追逐?可她鬼迷
心窍,只知道钟情于那个
不谙风情的读书郎。撒娇
也罢,嗔怪也罢,她怎么
也无法用爱情给那匹她眼
里的骏马套上嚼子。最后
,执迷不悟的拉里终于叫
她恼羞成怒,于是她一跺
脚嫁给了一直在苦苦追求
她的格雷。命乎?!格雷
身材魁梧,家中颇有些钱
财,也算是脂粉堆里娇娥
们心目中的理想丈夫。可
是伊莎贝尔对拉里仍暗恋
不已,一直关心他的作为
和动向,给人以“身在曹营
心在汉”的感觉。乍一看,
她很在乎物质享受,心里
却对有精神追求的男子遗
情缱绻。
这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
伏,到处有伏笔,到处有
机关和高潮。只要你捺住
性子看上几页,就会禁不
住对毛姆高超的写作技法
连发数声赞叹:妙!妙!
妙!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
文学价值,还在于它是一
部具有浓厚哲学意蕴的小
说。你是不是在思考人生
的取向?看完这本小说,
你可能会有醍醐灌顶、大
彻大悟的感觉。
下面我简略介绍一下毛
姆其人。毛姆1874年1月
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
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
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
,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
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
姆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
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
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
子的欺凌和折磨。孤寂凄
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
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
,使他养成了孤僻、敏感
、内向的性格。中学毕业
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
业。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
篇小说《兰贝思的丽莎》
。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
人生的枷锁》。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后,四十岁的
毛姆加入了法国的红十字
急救团。在西线服役时,
遇到了二十二岁的美国人
吉拉尔德·哈克斯顿,自后
二人形影不离。1915年,
毛姆与慈善家托马斯·巴尔
那多博士的女儿茜瑞·威尔
卡姆生下一个女儿。茜瑞
当时是个有夫之妇,但她
次年与丈夫亨利-威尔卡姆
离婚,并与毛姆结婚。但
是婚后,毛姆大部分时间
与哈克斯顿生活在一起。
他们一起游览了中国、印
度、拉美等地。毛姆作为“
世界旅行家”的称号也由此
而来。哈克斯顿好比毛姆
的眼睛与耳朵,在与旅途
中各色人的交往中,为毛
姆搜罗了大量奇闻逸事,
而这些故事日后则成为毛
姆小说创作的源泉。1927
年,茜瑞终于不堪这番冷
落,与毛姆离婚。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毛姆曾去
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
写了长篇小说《刀锋》
(1944年)。1948年写了最
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
,以16世纪的西班牙为背
景。此后,仅限于写作回
忆录和文艺评论,如《总
结》(1938年)、《作家笔
记》(1949年)、《流浪者
的心情》(1952年)、《观
点》(1958年)、《回顾》
(1962年)等,同时对自己
的旧作进行整理。毛姆晚
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
牛津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
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
荣誉团骑士”称号。1954年
,他荣
导语
《刀锋》的主题和《月亮和六便士》有共通之处,都是在讲寻找生活意义,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同的是“月亮”讲一个人的故事,《刀锋》讲述的则是一群人的故事。
无删减全译本,保证译文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文学性,保留原著经典韵味,体会毛姆式毒舌与傲娇。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一切都消失,仍然
会有一个讲故事的人的世
界……这毫无疑问就是永恒
的毛姆世界,我们一旦走
进这世界,就像走进柯南
道尔的贝克街一样,怀着
快乐的、永远回到家的感
觉。
——西里尔·康诺利
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
不搞任何的玄虚,这是需
要底气才能做到的。
——王安忆
写《刀锋》带给我极大
的乐趣。在这本书里我终
于可以一吐为快。
——毛姆
精彩页
以前动笔写小说从未像今日这般顾虑重重。称之为“小说”,只是因为再也想不出别的名称。我所叙述的事情故事性不强,结局无非是“一命呜呼”或者“喜结连理”。死亡可以一了百了,通常讲故事都是以此作为收场,但“喜结连理”也是一种十分恰当的结局。遇见世俗的所谓幸福美满的大结局,奉劝那些老于世故者不必嗤之以鼻。饮食男女嘛,本性使然,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一男一女,不管经历怎样的水深火热,最终喜相逢,在生物功能完成之后,兴趣也就转移到未来一代的身上去了。至于事情的原委,我要给读者留一些悬念。这本书记录的是我跟一个人的陈年往事——此人和我关系亲密,但要隔很长时间才相会一次。在这段间隔期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我一无所知。如果叫我编出一些情节来加以弥补,我也可以写得天衣无缝,让故事一气贯通,可我不愿意这样做。我只打算将自己所了解的实情付诸笔端。
多年前,我写过一本小说叫《月亮和六便士》。在那本书里,我塑造的主人公是个名叫保罗·高更Ⅲ的名画家。关于这位法国艺术家的生平我知之甚少,只是依据一星半点儿的事实,使用小说家的特权添枝加叶编造出一些情节加以渲染。在本书里,我无意如法炮制。此处无任何虚构。书中角色的姓氏全都改过,并且采取了一些别的处理手法使之难以辨认,免得那些还活在世上的人看了尴尬。我写的这人并不出名,也许永远不会出名。也许,他的生命一旦结束,这一生留在世界上的痕迹并不比石子投入河中留在水面上的涟漪多。如此,如有读者青睐本书,完全是书中的内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不过,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他选择的人生道路以及他那坚毅和温良的人格对同胞们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这样,可能在他久别人世之后,人们会醒悟:原来在这个时代产生过一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物。至于我写的是何人,谜底将会昭然若揭。有些人对他早年的身世想略做了解,定会如愿以偿。我在本书中追溯那如烟的往事。书中所述可能有种种不足,但对有意为我友著书立传者尚可资用,不失为好的参考。
我并无意硬说书中对原谈话内容的记载一句不漏。在此类境况中,对于说话人的话语我从不做笔录,而只是将与我有关的事情谨记心间。虽说记载他们谈话的内容我用的是自己的词语,但我敢保证自己所言不虚。刚才我说书中无任何虚构,现在我想做一更正。就像希罗多德…以来的许多历史学家一样,我也有擅自增入的部分;故事里角色的谈话有些并非我亲耳所闻,而且也不可能亲耳所闻。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写法,理由跟那些历史学家是一样的,无非是要渲染生动性和逼真性一一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效果就差了。我渴望赢得读者,自认为采用这样的手法增强可读性是情有可原的。至于何处是杜撰出来的,明眼读者一看便知,取舍由他自己定夺。
写这本书还有一点也叫我顾虑重重——书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美国人。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本国之人尚可以知根知底,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恐怕就难以做到这一点了。了解一个人,不论男女,不但要了解其本身,也得了解其出生的环境、居住的城市公寓、学步的场所、儿时的游戏、外婆讲的故事、吃的饭菜、求学之处、从事的运动、吟咏的诗篇以及宗教信仰。这些因素深入他们的骨髓。你不可能听别人说说就算了解了他们,而非得跟他们同吃同住才能够知根知底。要做到真正了解,就得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对于异国他乡的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不可能真正了解。写书时,就难取信于人了。即便亨利·詹姆斯那般观察细致入微的人,在英国住了四十年,也没能在作品中创造出一个有着地地道道英国昧的英国人来。至于我本人,除了在几个短篇里涉及外国人,我只专注于刻画本国人。敢于在短篇里写外国人,仅仅因为短篇里的人物不必精细描写,而只需泛泛一谈。你给读者一点粗浅的启示,细节由读者自己推想。也许有人要问,既然我能把保罗·高更塑造成一个英国人,这本书里的人物为什么不可以照做?回答是:恕难从命。照葫芦画瓢,那样的主人公就不伦不类了。我敢说,那样的主人公绝非美国人眼中的美国人,而成了英国人眼里的美国人。连他们的语言特点我都没有打算仿效。英国作家在这方面闯的乱子和美国作家打算模仿英国人说英语时闯的乱子一样多。俚语简直就是个陷阱。亨利·詹姆斯在他的英国故事里经常要用俚语,可是总不像一个英国人说得那样地道,因此非但未能取得他所追求的俚语效果,反而弄巧成拙,时常使英国人读来感到别扭和不舒服。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