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群体创伤心理实证研究》(张妍著)。该专著依据伦理学的原则,在不给被试带来二次伤害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方法,首先了解“5·12”地震灾区亲历灾难的被试的心理状况,对其心理健康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然后通过ERP实验,对地震亲历者未显现的、较隐蔽的创伤后压力反应的远期效应进行研究,探明其神经生理机制;最后归纳总结出比较有效的创伤心理治疗和干预方法,并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证明了神经可塑性原理在脑功能修复运用中的可行性。该专著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地震灾后创伤心理的表现和心理一生理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还有干预研究,为地震创伤心理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数以万计的人受到了这场灾难的影响。如此强烈的自然灾害不仅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重创,对人的精神系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引起了国内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地震后研究者出版了很多著作,但是大多是科普类的读物,少有研究类的。本书依据伦理学的原则,在不给被试带来二次伤害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方法,首先了解灾区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对其心理健康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然后通过行为和ERP实验对地震亲历者未显现、较隐蔽的创伤心理进行远期研究,探明其神经生理机制,最后归纳总结了比较有效的创伤心理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并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证明了神经可塑性原理在脑功能修复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张妍编著的《地震灾后群体创伤心理实证研究》不仅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同时还有干预研究,为地震创伤心理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应用心理前沿研究丛书:地震灾后群体创伤心理的实证研究》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以及有相应兴趣爱好的社会人士阅读参考。
第一部分 灾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影响的普遍性与广泛性
二、影响的长期性与持久性
三、灾难暴露程度的差异性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创伤性经历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不同受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节 灾区大学生的焦虑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四节 灾区大学生的情绪、心理控制源与领悟社会支持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五节 灾区初中生的人格发展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章 灾区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第一节 地震前后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比较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探析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地震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四节 地震灾区大学生生活质量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灾后群体创伤后压力反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四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的被试
二、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创伤后压力反应
二、注意偏向
三、记忆偏向
四、启动效应
五、负性偏向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注意偏向的理论
二、创伤记忆的理论
三、启动效应的理论
四、情绪加工的理论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二、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神经生理机制的影响
三、汶川地震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神经生理机制的影响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范式
一、线索提示范式
二、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
三、oddball实验范式
四、学习一再认实验任务
五、阈上/下情绪启动实验范式
第五章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第一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资源空间分配的ERP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转移的ERP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oddball范式中地震亲历者对中性靶刺激注意加工的ERP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总结
第六章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再认记忆的ERP研究
第一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记忆偏向的ERP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总结
第七章 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的ERP研究:威胁性刺激的启动效应
第一节 威胁性刺激阈上启动效应对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一、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威胁性刺激阈下启动效应对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一、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节 总结
第八章 模型建构与刨新
第一节 总讨论
一、不同受灾区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不同年龄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节 创伤后压力反应合作认知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结论
第四节 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创新
二、不足
三、展望
第三部分 灾后创伤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第九章 灾后创伤心理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音乐疗法在灾后情绪自愈中的作用
一、前言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与运用
三、音乐治疗与情绪自愈的关系
四、音乐疗法在灾后情绪自愈中的作用
五、总结
第二节 动作疗法在灾后心理康复中的运用
一、前言
二、重大地震灾害引发的典型心理与行为反应
三、动作疗法的定义和治疗步骤
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选择相应的动作疗法
五、总结
第三节 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本质与适用范围
二、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疗法在灾后心理治疗中的运用举要
四、积极心理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第十章 灾后刨伤心理的干预
第一节 团体辅导在地震亲历大学生积极行为模式塑造中的作用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认知与脑功能修复中的神经可塑性研究——以生物反馈训练法调节焦虑情绪为例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