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茅盾/百年巨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友云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茅盾是浙江人,鲁、郭、茅、巴、老、曹,浙江占二。李友云在鲁迅的故乡绍兴任教,他对于鲁迅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有一些篇章就分析了鲁迅和茅盾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鲁迅,也就可以理解茅盾。
本书从乌镇开始写起。作者把乌镇写得非常富有诗意,也把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梳理得非常清晰。
《百年巨匠·茅盾》一书关于茅盾在抗日战争中的描写具有可读性。如关于茅盾撤离香港,他在《我的一生的道路》中有详细的回忆,香港导演根据这些回忆曾经拍摄过一部由何冀平编剧的电影《清风明月》。在此书中,也有充分展现。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故乡·家世
家风·乡俗
第二章 求学
立志·植材
游学湖嘉杭
在北大预科
第三章 安身
工作
婚姻
第四章 新锐
《小说月报》改革
文学研究会树旗
第五章 社运
共产主义小组活动
“五卅”与商务罢工
投身大革命
第六章 隐身
蛰伏
流亡
第七章 享誉
《子夜》诞生·创作高峰
“左联”盛事·鲁茅携手
第八章 流离
逃难·何去何从
香港·文艺阵地
新疆·死里逃生
第九章 再征
延安行
从重庆到香港
撤离香港
桂林休整
重庆三年
第十章 憧憬
访问苏联
迎接新中国
第十一章 波折
文化部部长
靠边站
第十二章 晚年
交道口南三条
余晖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李友云是一个诗人,也
是一个研究者。
他曾随我攻读中国现当
代文学硕士生,毕业后曾经
凭借诗人的理想奔赴西藏大
学中文系任教,随后又随江
弱水教授攻读美学博士,目
前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任
教。
中央戏剧学院陈珂教授
约我请一个学生来撰写茅盾
的个人传记,我想到了李友
云。他欣然答应了。
友云全力以赴地收集资
料,投入撰写,8个月过去
了,现在这本书摆在我面前
,我觉得他出色地完成了这
个任务。
茅盾是浙江人,鲁、郭
、茅、巴、老、曹,浙江占
二。李友云在鲁迅的故乡绍
兴任教,他对于鲁迅有着自
己的理解。在这本书中,有
一些篇章就分析了鲁迅和茅
盾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理解了鲁迅,也就可以理
解茅盾。
友云为了撰写《百年巨
匠·茅盾》,专程去茅盾的
故乡乌镇考察。本书就是从
乌镇开始写起。这个时候就
可以看出李友云诗人的本色
和博士的扎实功夫,他把乌
镇写得非常富有诗意,也把
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梳理得
非常清晰。
友云写出了沈雁冰去北
京大学预科读书,在上海商
务印书馆工作,担任《小说
月报》的主编,在文学理论
方面做出的贡献。我记得沈
雁冰介绍过西方的各种文学
,一般认为他是倡导现实主
义,其实,早年他曾倡导过
新浪漫主义。
友云阐释了茅盾创作《
蚀》三部曲、《虹》和《子
夜》时的精神状态。应该说
,茅盾对于中国现代的小说
,尤其是长篇小说的贡献是
居功至伟的,他的《子夜》
,与其说是受到了托尔斯泰
的影响,还不如说更多地借
鉴了左拉的长篇小说《金钱
》,尤其是关于证券交易所
的描写。
友云也分析了茅盾的《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的短篇小说的文学成就,
尤其是《林家铺子》,经过
夏衍改编成电影后,成为中
国电影的经典。
在茅盾的个人生活中,
友云写出了茅盾和孔德沚的
婚姻,他没有回避茅盾和秦
德君在日本京都时的同居。
《百年巨匠·茅盾》一书
关于茅盾在抗日战争中的描
写具有可读性。如关于茅盾
撤离香港,他在《我的一生
的道路》中有详细的回忆,
香港导演根据这些回忆曾经
拍摄过一部由何冀平编剧的
电影《清风明月》。在此书
中,也有充分展现。
茅盾后期的《腐蚀》《
锻炼》以及《霜叶红于二月
花》等小说的写作过程也表
现出来了。在我印象中,这
些小说我都是拜读过的。
我本人的出身也是中国
现当代文学,因为研究方向
是中国话剧,因此把更多的
精力都放到了话剧研究上了

茅盾只写过一个话剧《
清明前后》,就是在抗战时
期的重庆写的。我记得曾经
分析过这个剧本,收入了我
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典
藏·戏剧卷》。
本书写到了茅盾的女儿
沈霞因为做人工流产而死亡
、女婿在解放战争前线喊话
被子弹击中牺牲,表现出茅
盾夫妇的内心痛苦,并且认
为,这对茅盾后期写作也产
生了影响。
茅盾访问苏联,由于茅
盾写过两本书,在此书中的
描写也非常详细。但是友云
也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新
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十五
年的文化部长,各种批判运
动,友云也如实地一一写来
,写出了茅盾的内心矛盾和
痛苦。
关于茅盾在“文化大革命
”中“靠边站”,也写得非常
仔细,孔德沚的病痛直至死
亡也写得非常具体。
茅盾晚年续写《霜叶红
于二月花》,尤其是撰写回
忆录的过程,也得到展示,
甚至写出了茅盾和姚雪垠创
作《李自成》的通信长达10
万字。
最后友云写出了茅盾将
其一生的积蓄25万元捐给作
家协会,作为茅盾小说奖。
这个奖至今依然是中国当代
长篇小说成就的标志。
应该说,《百年巨匠·茅
盾》一书,对于茅盾生平和
创作的资料,基本占有和掌
握了,友云也进行了精到的
阐释。曾经有人说茅盾“身
后的寂寞”,友云平和地、
公允地写出了茅盾的一生。
友云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
但内心又极其顽强。
我相信他将不仅会继续
写作他的诗歌,也会在文学
研究方面结出丰硕的果实。
是为序!
胡志毅
2020年11月30日
于浙大紫金港港湾家园
导语
全书采取“择其精要,删其枝蔓,以点带面,图文互见”的方式,用散文的笔调,互联网式的知识链接,同时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和蔼、谦逊、睿智的世纪革命文学老人的形象。突出了茅盾早年就已显露的文学才华及其对革命文艺的重大建树,生动地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个文艺大家的人品与风范。
后记
追踪茅盾先生的一生,
获益是多方面的。好的教育
,积极进取的心态,务实求
真的精神,博闻强记的心性
与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对
社会形势及其发展核心问题
的判断,谦虚而不失气节的
风度,真诚与友爱,情与义
,坚忍不拔的作风等等,都
给人以生命振奋的力量。他
作为伟大的编辑家、文学家
、文学评论家,作为鲁迅先
生生前的战友、鲁迅先生身
后文学界当之无愧的旗手,
坚守“五四”精神启蒙与人性
觉醒的文化理想,恪守共产
主义的社会理想,引领并团
结文学界,把中国现代文学
不断推向更高更新的阶段,
在文化战线上,为中国人民
的精神觉醒与民族解放事业
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不
朽的功勋。茅盾先生是中国
现代文人的卓越代表,对中
国社会的未来始终抱着坚定
的浪漫理想,正是这种理想
,支撑着一代代文化人,为
中国社会更好的前景前赴后
继。
茅盾先生传奇的一生堪
称文学富矿,处处奇珍闪耀
。有幸的是,他晚年亲自撰
写了名留青史的回忆录《我
走过的道路》。但正如他所
酷爱并能背诵的《红楼梦》
一样,也是未完成的作品。
这位经历了20世纪重大历史
事件的老人,一生精彩纷呈
:“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
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
影片,呈现脑海。”他在序
中自叙:“我是有多方面的
嗜好的。在学术上也曾读经
读史,读诸子百家,也曾学
作诗填词。中年稍经忧患,
虽有抱负,早成泡影。不得
已而舞文弄墨,当年又有‘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
稻粱谋’之情势,其不足观
,自不待言。”如此轻描淡
写,意不在张扬自己,而在
为社会人生及文学发展的方
方面面理清线索。
这次有幸撰写《百年巨
匠·茅盾》,我首先要感谢
恩师胡志毅先生的推荐。
2019年底,我正在搬家,
他打来电话,说第一个想到
的是我。我听到电话,既充
满感激,又深感分量之重,
不敢怠慢,我是像对待博士
论文一样来写这部书的。但
我仍不敢保证这部传记能有
多高的水准!
在写作过程中,感奋于
茅盾先生伟大的人格精神,
也承蒙师友的关心与鼓励,
全书撰写进展顺利。特别感
念的是,我是个比较随性的
人,不大有人生规划,茅盾
先生的人生规划意识很强,
让我想起恩师胡志毅先生及
师母沈芯屿先生多年来对我
的鼓励和教诲,写作期间,
他们还担心我的身体和精力
不够,特意请徐承教授打电
话关照询问,令我倍感温暖
。朋友徐承多次与我探讨交
流写作思路,让我获益匪浅
。幼子好友陈奥鑫的父亲陈
思,以诗人的敏锐,对部分
稿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使
我深受启发。三十多年的朋
友李均平和唐兵仿不断为我
鼓劲,让我不敢稍怠。中学
时的好友陈礼学帮我解决了
老家的一些琐事与困难,使
我能够安心写作。绍兴友人
李先国教授、潘海军教授以
及庄焕明、杨增莉博士伉俪
为我提供了多方面的意见和
帮助。徐雨丝和张文萱同学
帮我搜集整理了图片。
课题组陈珂教授为书稿
写作提出了指导性思路,既
随和亲切,又谨严有度,陈
珂教授平时的文章分享与鼓
励,尤其使我感受到长辈学
者的思想风采与精神气度,
以及对后辈的仁爱、包容与
激励。丛书主编刘铁巍女士
的宽容与支持,从各方面为
促成本书出版提供了帮助。
制片人李萍萍女士多方联系
并提供了帮助,画家李焙戈
先生及石明慧女士热情地帮
我联系出版社搜集资料,编
辑陈博洋先生做了大量细致
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特别需要感谢的是,茅
盾先生的孙子沈韦宁先生授
权本书使用珍贵的历史照片
,陈星教授为我的乌镇之行
作了友好引荐,桐乡市文联
主席褚万根先生及文化局副
局长吴赟娇女士给予了大力
支持,茅盾纪念馆馆长王飞
鹏先生对书稿提出宝贵意见
,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照片。
致敬茅盾先生!致敬文
化战线的师友们!致敬人间
情谊!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李
友云
2020年9月12日
于绍兴镜湖
精彩页
故乡·家世
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著名水乡乌镇。他的曾祖父在梧州税关,燕子特别多,以为祥兆,因取小名燕昌,大名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发表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乌镇是中国少有的“枕水人家”,南宋诗人宋柏仁《夜过乌镇》写道:
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
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拓阴移月未沉;
恨.别情怀虽恋酒,送衣时节怕闻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说尽还家一片心。
元朝著名画家赵子昂称乌镇“泽国人烟一聚间,时看华屋出林端”,可以想见当年繁华。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回忆家乡时写道:
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乌镇位于苏杭嘉湖之间,是吴越文化交汇之地,水路交通便捷,可直达上海、南京。这里既有水乡的风韵,又有发达的商业和灵通的信息,上海的消息几可同时抵达乌镇。乌镇船文化发达,有乌篷船的江南烟雨,也有各种渡轮、纤道,还有现代小火轮和大型汽轮。茅盾在《春蚕》《秋收》《故乡杂记》《乡村杂景》等小说和散文中多有记叙。
乌镇地处水陆要冲,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到清末,乌镇人已经广布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发展,各地消息也能迅速传回。乌镇文脉流长,历来才人辈出、文人荟萃。简斋读书阁,就是宋朝陈与义和叶懋、僧人洪智唱酬聚首处。明代有著名的“九老会”,清代有编《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编《桐乡县志》的严辰,近代有主编《快活林》的严独鹤、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续修乌青志的卢鉴泉等。乌镇的文化传统与地方风物交相辉映,构成独具一格的文化景观。这里的桥,不仅造型别致,充满韵味,而且大多数桥的桥柱上都有桥联,多为时人名流所作。桥联景观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化教科书,浸染并哺育了乌镇人特有的灵性、识见与气质。这里许多女性都有较高的素养,茅盾母亲就是一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商业、灵通的消息,在二十世纪中国动荡的大变局中,由于对家乡深沉的情感,和特别敏感的危机意识,乌镇为民族解放和文化建设贡献出许多优秀人才。茅盾的表叔卢鉴泉和茅盾兄弟是其中的佼佼者。
沈家祖上是乌镇近乡农民,后迁至镇上做小买卖,加工经营旱烟生意。茅盾曾祖父沈焕,字芸卿,幼时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是八兄弟之长,太平军兵败乌镇后,只身到上海闯荡,在山货行干出一番事业,在乌镇观前街买下四间两进楼房作为住宅,还汇钱在乌镇开了纸店,请人打理。后到汉口经营时看错行情,几近亏空,捐官买了梧州税关监督的职务,三年后告老回乡,又三年病故。茅盾的曾祖母王氏,祖上三代以“训蒙”为业,家设私塾,因此知书识字,独自在家督促孩子学举业。
茅盾祖父亦为长兄,名恩培,字砚耕,有名士风范,中秀才后无心科举,写得一手好字,书法工整圆润,题写过不少匾额和堂楼馆名,替人撰写对联,均不署名,不取润笔,一生享乐自娱。茅盾祖母是离乌镇百里之远高家桥大地主的女儿,颇懂农事。
茅盾父亲沈永锡,字伯修,1872年生,十六岁中秀才,受康有为公车上书的激励,渴望变法图新,成了维新派,坚信只有科学实业才是强国之道。自学钻研数学和科学,买了许多声光化电、西医西药及欧美政治经济制度的新书,刻苦攻读。可惜染上怪病肺痨,中医无法诊治,卧床不起长达三年,于1906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立下遗嘱,教二子不做亡国奴,努力学习理工,将来振兴实业,为国富民强而奋斗。沈永锡去世后,茅盾母亲用恭楷写下一副对子: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茅盾表叔卢鉴泉对茅盾影响较大,是茅盾祖父妹妹前室的儿子,与茅盾父亲关系亲密,曾一起参加1902年清朝倒数第二次乡试,卢鉴泉名列第九。茅盾一生得到他多方面照顾。
茅盾外祖父陈我如,是江浙一带的名医,晚年留下一本医学著作《内经素问校注新诠》。陈家原籍河南开封,宋朝南渡时迁至乌镇,世代行医,有“自南渡以来,岐黄传世”之称。茅盾外祖母钱氏,祖上开设丝行,因生下两个男孩均早天,得了失心症,茅盾母亲陈爱珠由姨父母代为教养,跟秀才姨父学读写算,跟姨母学做菜缝纫,念过不少古书,十四岁代母持家,把娘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十九岁嫁给茅盾父亲。出嫁时陪嫁一千多两银子,外加八百银圆填箱,使她未受沈家大家庭经济束缚,将茅盾兄弟培养成人。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4: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