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变启新(一汽-大众三十年)(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焦捷//万军//赖致远//韦政伟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发展历程、组织体系、制胜之道三个不同方面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一汽-大众坚韧不拔、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深入剖析了一汽-大众立足国产化经营铸就体系能力、创变自强的战略举措,着重探讨了一汽-大众顺应改革开放历史潮流获得斐然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之际,本书由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作为主创团队正式撰写完成,是对这家著名国有合资汽车企业抉奥阐幽的调研成果。本书也成为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加深探索、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一步。 作者简介 焦捷,中共党员,清华经管学院国际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学士,清华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与公共政策专业博士;现任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入选财政部资产管理人才库专家,兼任《国有资产管理》期刊首席经济学家和名誉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创新与实践;国有资产管理;产业与区域发展战略。焦捷教授是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资深会员,国际注册会计师。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文科创新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的多个课题。近年来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以及《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经济学报》《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企业案例入选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英文)和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中文)。焦捷教授实践经验丰富,曾任职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网通公司、世界银行等公司及机构;曾为多个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规划建议和战略咨询。 目录 第一编 应时奋进 筚路蓝缕,风雨初歇 ——筹备起步期(1988—1996年) 雷厉风行,果断决策促大业 严谨务实,利析秋毫致精细 忘我拼搏,艰苦奋斗开宏局 基业初起,砥砺前行有远谋 盛食厉兵,风姿初现 ——夯实基础期(1996—2006年) 经营构方略,企业重文化 迈向国产化,建设新流程 质量控制关,管理是关键 人力成体系,技术靠积累 营销向市场,品牌筑体系 振足万里,风华正茂 ——全面发展期(2006—2017年) 狼堡签约提产,全国布局起航 西南布局产能,桃乡摇身车城 华南跃进智造,佛山腾笼换鸟 青山就是金山,区域迈进全国 战略体系初建,社会责任当先 化蛹成蝶,风起云涌 ——深化创变期(2017年至今) 所在即是巅峰,未来皆是征途 引领“新四化”潮流,探索新兴业务 拓展车后市场,补齐传统短板 数据驱动赋能,敏捷导向转型 重组文化基因,保障持续发展 助力伙伴抗疫,彰显文化韧性 重新审视未来:敢问路在何方? 第二编 厚植创变 采购体系 艰难采购路,跋涉见坦途 挑战存机遇,未来应可期 生产体系 “汽车迁徙”背后的全国生产布局 一汽-大众现场生产管理体系 面向未来工程 定制化与柔性生产 供应链透明化:神奇的E-lane 打造“开源节流”的生产体系 2025战略引导生产体系发展 质保体系 研发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批量生产质量管理 售后质量管理 研发体系 提高国产化率,带动汽车产业发展 推进国产化进程,建立全价值链研发体系 应对“新四化”,开启新征程 人力体系 内外多举兼收,真诚广纳贤才 立足现代管理,构建人力体系 坚持培训之路,升级职业教育 企业文化聚力,转型常规皆变 营销体系 践行营销理念,修炼彰显内功 务实:用户至上,相生共赢 灵活:本土化、区域化、数字化 创新:探索“红海蓝湾” 围绕营销战略,动态因应万变 第三编 创变制胜 求变方能成功 ——汽车发展史即是动态竞争史 风景独好30年,创变诠释优异动态能力 后记 序言 追根溯源,我与一汽-大 众结缘是在2007年。那时 我刚刚回国,第一辆车就 选择了以“皮实”“耐用”而著 称的一汽-大众的产品,成 为这家合资企业的顾客。 迄今13年,小车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地服务,未出 大的故障,因此对一汽-大 众的产品质量,作为车主 的我深以为然。缘起之后 ,我与一汽-大众的逐渐缘 深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本人 对中国支柱产业,尤其是 汽车行业的关注、研究和 分析。自2010年秋季学期 ,我为清华经管学院MBA 同学开设“洞悉支柱产业”和 “知行合 一·中国产业探究” 系列课程,首发课程即为“ 由中国车企看世界汽车产 业”,引导MBA同学对国内 汽车行业中的头部企业的 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研 发、生产、人力资源等进 行深度比较、分析和研究 。一汽-大众作为中国汽车 市场最重要的合资公司, 自然成为课堂上经常研讨 的对象。 2018年,我的研究团队 遇到一次近距离了解一汽- 大众的机会。中国汽车市 场群雄纷争,波诡云谲,“ 新四化”的机遇与挑战同时 开始呈现;奥迪在保持豪 华车品牌市场领先份额的 同时也不断思考新的升级 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研究团队深入一汽-大 众,全面了解其所属奥迪 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 程,并从独立视角开发了 三个商业案例,深度解读 奥迪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三 个阶段。这三个案例入选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中 文)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案 例库(英文),成为商学 院最受欢迎的案例之一。 之后,一汽-大众的发展就 一直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 的对象。 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 面临日益激烈的挑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 情更使汽车市场雪上加霜 ,但一汽-大众在如此逆境 中逆势上扬,包揽各月度 冠军,前9个月累计销量更 是达到了147万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历 经30年的发展,一汽-大众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那么,一汽-大众走过的道 路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我们能获得什么启发?带 着这些问题,本人所负责 的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 研究院再次组织了研究课 题组,对一汽-大众进行了 近一年的跟踪调研,采访 了近百人次,翻阅了大量 原始资料。一个优秀的公 司愈发清晰立体、生动鲜 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认为,一汽-大众的成 功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给我们以启示:中国的 改革开放为一汽-大众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造就了一汽-大众这样一家 优秀的国有控股的合资企 业。一汽-大众成立于1991 年,正值改革开放全面扩 大之际,引进了德国大众 这样的理想合作伙伴。从 成立迄今,一汽-大众跨越 、经历了整整30年改革开 放的历史阶段,合资合作 取得了共赢,成为改革开 放的最大受益者。在漫长 的合资合作过程中,一汽- 大众不仅自身的受益成长 十分突出,而且为消费者 、供应商、相关产业乃至 社会经济都带来全方位的 获益、成长及提升。放到 世界潮流的大环境看,双 方合作可以上升到国家合 作的层面与高度,成为改 革开放进程中中外合作历 史潮流中的一个缩影。正 如一汽-大众人所说的“没有 改革开放,就没有一汽-大 众,更没有一汽-大众的今 天”。 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 过渡的历史时期,一汽-大 众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克 服僵化体制,建立严格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汽- 大众成立早期,领导层即 组织总经理办公室人员集 体上课,课堂深入浅出, 用漫画描绘“油瓶子倒了, 谁先扶”的主题,指出国企 中长期存在的责任推诿的 弊端。一汽-大众起初采用 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 营管理办法,生产制造主 要依靠计划指令,常与市 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甚至 相违背。早先,一汽-大众 的销售权归属于一汽集团 ,包办卡车、轿车一切产 品在内的销售。转变思想 观念后,一汽-大众随即付 诸行动,首先整改销售部 门,将它剥离出来,培育 市场机制,使其与市场需 求紧密相联系,力争效益 第一。一汽-大众最早引进 、布局IT系统SAPR3也是转 变观念的结果,比如,在 实践中改变了油漆线进入 总装、车序计数离不开人 工的局面。以此为基础, 一汽-大众全面开展了针对 主要职能部门的根植塑造 协同力、体系力的基础建 设,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能 力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有力地支撑企业竞争和 发展。 在合资大背景下,一汽- 大众不断发展,逐步适应 国产化的需要,开辟一条 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道路。 一汽-大众在发展初期,即 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诸多 挑战。从内部看,一汽-大 众最主要承受着技术、质 量和成本压力;从外部看 ,一汽-大众面临着诸如汽 车行业技术更新快速迭代 、原材料市场频繁波动、 国际汇率反复变化等一系 列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 而其中,内部的技术、质 量、成本压力是伴随合资 企业成立后难以摆脱的“先 天顽疾”。合资之初,德方 为了保证德系车的精湛工 艺与可靠质量,在零部件 、技术等方面对中方有诸 多限制,但这种限制一方 面造成产品本身水土不服 ,不适应中国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也导致成本高企 。 导语 《创变启新(一汽-大众三十年)(精)》首次结合理论解释和商业实践分析的关于国内具体车企发展,主创团队成员们披星戴月,耕耘不辍,凭借雄健笔触将中国汽车行业引领者的前行印记描绘于一帙卷册。而全书的鲜活生动更离不开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的各位汽车人对企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在访谈中的知无不言。 后记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 主创团队成员们披星戴月 ,耕耘不辍,凭借雄健笔 触将中国汽车行业引领者 的前行印记描绘于一帙卷 册。而全书的鲜活生动更 离不开一汽集团和一汽-大 众的各位汽车人对企业发 展的深刻洞察和在访谈中 的知无不言。 十数万言,精心结撰, 立意高远,亦难尽企业全 貌及企业家的思考,特将 在书籍创作中接受采访的 汽车人们尽书于此,以表 由衷谢意!他们是: 陆林奎 张不杰刘亦功 刘延昌 施安德(Dr.Andre Stoffels) 迪亚德(Andreas Dick) 董修惠 李志宏 张 明 李松 梅 于东海张铁斌窦恒言高 大伟张之昧孙惠斌门欣 王立军赵英如李丹黄杰 梁梁白志强彭德松 刘巍张博程小锋张勇攀 陈昊朱进 《创变·启新——一汽-大 众三十年》主创团队 精彩页 筚路蓝缕,风雨初歇 ——筹备起步期(1988一1996年) 1987年,改革开放将届十载,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已吹响。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当时,经过十二大以来5年的加速发展,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些严重社会经济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伴随着新旧体制的转轨,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社会生产能力支撑不了日益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前,国内汽车工业生产力不强,轿车的定位也只是“官车”,是各级政府官员的座驾。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民用车市场逐渐起步。然而,诚如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生产能力支撑不了日益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在民用车市场上,国内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只能靠整车进口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外汇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关税和外汇管制的原因,走私猖獗,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民用车市场的紧张局面,国家加紧出台政策鼓励并规划中国的轿车工业发展。1987年8月12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决定建设一汽、二汽、上汽和北汽、天汽、广汽“三大三小”共6个轿车生产基地。1989年年底,《关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战略》正式出台,设置了汽车销量、生产数量、技术水平、产品发展、资金投放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及目标。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汽车制造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使其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相对薄弱,进口车成为轿车主流,而且以日本车型为主,当年日本汽车厂商来到北京,发现满街尽是丰田、本田、日产等轿车,他们直抒感受:仿佛回到了东京!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产业史迎来第一次合资浪潮。上汽结束了与德国大众6年的漫漫谈判路,于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同期诞生的还有北京吉普、三江雷诺、长安铃木等一系列合资车企。这批车企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由传统造车走向现代化造车,极大提升了中国汽车的产量和质量。 一汽高层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探索合资办厂的可能,80年代后期,国家计委作出“八五”期间一汽合资项目先起步,并逐渐实现年产15万辆的生产纲领的决定。中央的支持坚定了一汽人引进国际一流汽车品牌、合资办厂的战略意图:借助国际品牌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制造平台,同时切合十三大报告精神,不仅要推进中国传统汽车产业革命,也要迎头赶上世界汽车新技术革命,一汽不仅要成为中国民用轿车市场上的先行者和领跑者,更要促进民族工业现代化,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冲向世界巅峰。一汽-大众的传奇,即将开始。 P4-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