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医家医著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章 望诊
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的基本概念
二、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鉴别
三、神乱
四、望色基本概念
五、五色主病(一)
六、五色主病(二)
七、望色十法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眼目五轮分属
二、分部望色
三、分部望形
第三节 舌诊
一、舌诊基本概念
二、舌色及其临床意义
三、舌形及其临床意义
四、舌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五、苔质及其临床意义
六、苔色及其临床意义
七、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第五节 望排出物
第二章 闻诊
节 听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第三章 问诊
一、问诊基本概念
二、问寒热
三、问汗
四、问疼痛
五、问头身胸腹不适(除疼痛之外)
六、问耳目
七、问睡眠
八、问饮食口味
九、问大便
十、问小便
十一、问经带
第四章 切诊
节 脉诊
一、脉诊基本知识
二、病理脉象
三、病脉临床意义
四、相兼脉(复合脉)、真脏脉
五、妇人脉、小儿脉
第二节 按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一、八纲基本概念
二、表证、半表半里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四、寒热真假的鉴别
五、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六、虚实真假的鉴别
七、阴阳辨证
第六章 病性辨证
节 六淫辨证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辨证
第三节 气血辨证
一、气病证候表现
二、血病证候表现
三、气血同病证候表现
第四节 津液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节 脏腑辨证
一、脏腑病常见症状
二、血虚类证候表现
三、气虚类证候表现
四、阳虚类证候表现
五、阴虚类证候表现
六、实寒(含寒湿)类证候表现
七、实热(含湿热)类证候表现
八、病理产物停积类证候表现
第二节 六经辨证
一、三阳病证候表现
二、三阴病证候表现
三、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三焦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