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道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焕云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中体现的善良、亲情和爱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是这最基本的美德铸就了个人的成功和家族的兴旺。
本书作者在自己躬行孝道时体会到,孝的更广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家族的孝扩展为对社会的普遍关怀,只有将对家族之责任推广至社会关怀,孝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
李焕云,资深新闻工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工作者。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现任心想事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年创办《优育时报》并担任主编。开始接触优生优育及子女教育的相关内容,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亲子关系;1997年创办《青少年特刊》并担任主编,开始接触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和成长中的困惑,近20年来深入研究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潜能开发;2006年开始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开展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在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完成了从一名新闻工作者到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转变。
目录
自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1章 孝的解读:孝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1.1 孝是爱心的传递
1.1.1 “夫孝,德之本也”
1.1.2 孝是我们与父母爱的连接
1.2 孝是衡量善良的法尺
1.2.1 至孝名扬天下
1.2.2 善待父母是最好的教养
1.3 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孝道浪花
1.3.1 孝治天下
1.3.2 孝可感化他人,成就自己
1.3.3 孝心少年
1.4 《孝经》中的心理学:爱与情商
1.4.1 孝的三个层面
1.4.2 孝的第一个层面:爱自己,接纳自己
1.4.3 孝的第二个层面:实现自我价值
1.4.4 孝的第三个层面:《孝经》中的情商
第2章 孝的本质:人性与人情
2.1 生命教育:珍爱生命即是孝
2.1.1 在孩子的心田栽种一棵生命树
2.1.2 作践自己之身,伤害父母之心
2.1.3 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2.1.4 敬畏生命才能善待众生
2.1.5 生命的传承
2.2 人性教育: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性
2.2.1 人之初,性本善
2.2.2 善良从善待生命开始
2.2.3 孝心尽显人性之美
2.3 亲情教育:孝起源于爱
2.3.1 浓浓的亲情一直温暖着我
2.3.2 孝心从感恩开始
2.3.3 亲情传递爱的能量
2.3.4 凡是人,皆需爱
2.4 祭祖教育:不忘我们的生命之源
2.4.1 祭奠祖先,传承美德
2.4.2 感恩祖先的“四节”
2.4.3 与祖先连接
第3章 孝的代码:优秀的道德品质
3.1 孝敬蕴藏着教养
3.1.1 善良:孝的前提
3.1.2 宽容:孝的内涵
3.1.3 诚信:孝的智慧
3.2 孝是品德,更是文化
3.2.1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3.2.2 无须提醒的自觉
3.2.3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3.3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3.3.1 孝是好品德,也是好习惯
3.3.2 古代的道德教育
3.3.3 在孩子心中种下优秀文化的种子
3.4 孝是衡量品德的标尺
3.4.1 古时选贤任能的“举孝廉”
3.4.2 孝在点滴中
第4章 孝的底色:正确的三观
4.1 以孝为底色的人生有亮度
4.1.1 人生底色就是核心价值观
4.1.2 当孝道遇上“平安”
4.2 正确的价值观
4.2.1 正确的亲子观
4.2.2 正确的师生观
4.2.3 正确的金钱观
4.3 孝的三个层次
4.3.1 小孝孝于亲
4.3.2 中孝孝于企
4.3.3 大孝孝于国
第5章 孝的力量:成长的内驱力
5.1 本末倒置,难成大器
5.1.1 德为本,才为末
5.1.2 德厚人杰
5.2 孝心从自立开始
5.2.1 习劳知感恩
5.2.2 舍得让孩子吃苦
5.2.3 磨难铸就成功
第6章 孝育360:家庭、学校、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6.1 德育五部曲
6.1.1 人生“五育”
6.1.2 “五育”立德
6.1.3 孝育则德立
6.2 成才先成人,立德树人
6.2.1 “三全”联动
6.2.2 一生都在成长
6.2.3 老人如何成长
6.3 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缺席孝育
6.3.1 父母是孝育的示范
6.3.2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
6.3.3 社会有引领监督的责任
第7章 孝的现实:孝道面面观
7.1 孝的铁三角: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7.1.1 解读孝的铁三角
7.1.2 尽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
7.2 孝顺不是盲从,而是顺得有原则
7.2.1 孝顺不是盲从
7.2.2 孝顺不失自我
7.2.3 劝谏父亲求家和
7.2.4 孝顺不失原则
7.3 让父母活得有价值,老去有尊严
7.3.1 孝道有方
7.3.2 让父母活出价值感
7.3.3 让父母体面地老去
7.4 异地他乡之孝:把孝心变成孝行
7.4.1 有孝心才有孝行
7.4.2 把孝心变成孝行
7.4.3 孝是真心付出
7.5 巨婴之孝:自食其力,不再啃老
7.5.1 巨婴啃老,理直气壮
7.5.2 离开父母无法生存
7.5.3 自救从自食其力开始
7.5.4 隐形巨婴
第8章 孝道新课题:如何孝敬失智父母
8.1 如何孝敬失智父母
8.1.1 初识阿尔茨海默病
8.1.2 原因不明的阿尔茨海默病
8.1.3 蓄满自己爱的河流
8.2 孝的实践:用爱唤醒遗忘的岁月
8.2.1 爱的牵挂
8.2.2 爱的陪伴
8.2.3 爱的回忆
8.3 孝行路上点点滴滴
8.3.1 在觉察中省思
8.3.2 帮老人改过
8.3.3 心理疏导好用也有效
8.3.4 支持老人的爱好
8.3.5 最大限度保护老人的自理能力
8.3.6 别和老人较真
8.3.7 在困惑中学会理解
8.3.8 技能让老人活出价值感
8.3.9 重视老人的生日
8.3.10 让老人陪你工作
8.4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8.4.1 闲不住的婆婆
8.4.2 收获了感恩
8.4.3 收获了包容
第9章 重塑家文化: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9.1 家之学:文化的认同
9.1.1 孝的传承
9.1.2 传统二十四孝与新二十四孝
序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这些年,我花了大量
的时间和金钱,参加心理
学、教练技术、家庭教育
等各类课程的学习,以寻
找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如夫
妻反目、婆媳不和、兄弟
相残、子女叛逆等问题的
“灵丹妙药”。我到各地讲
学,用学到的技巧和方法
帮助一些人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面对道德沦丧、
人性丧失的事件,我也常
常感到困惑和无奈。直到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
给我的家庭甚至是家族带
来挑战的时候,我才意识
到:解决人性和人生的大
问题,仅仅用技巧和工具
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更好
的方法。
婆婆今年90岁了。近
几年,她的记忆力严重下
降,通过咨询医生我才知
道,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医院也没有好的治
疗方法。
跟自己的儿女都无法
相处的婆婆,先后去了两
家养老院,但都被下了逐
客令。养老院多少钱都不
收,也雇不着保姆,因为
婆婆总是怀疑保姆偷她的
东西。雇用保姆,不是保
姆照看她,而是她像防贼
似的看着保姆。
面对躲不过、绕不开
的现实问题,我开始有意
识地思考“何为孝、如何
孝”的问题,也开始关注“
孝道”这个课题。于是,
我凭借支离破碎的孝道记
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
觅和学习。
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手
书的“孝”字,正看是一子
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
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
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幅
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
母,否则便禽兽不如。
晚清大儒曾国藩曾说
:“读尽天下书,无非一
个孝字。”近代著名学者
梁漱溟也说:“中国的文
化就是‘孝的文化’。”孝是
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
心、爱心的源头,是中国
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
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源远
流长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小
躬行孝道,就会培养出孝
悌、仁爱、感恩、礼让、
嘉言善语悦人、敦伦尽分
守责等美德。诚如孔子所
云:“少年若天性,习惯
如自然。”而我和很多人
一样,小的时候缺失了这
一课,现在尚需补课。补
课时虽然吃苦又吃力,但
与一直缺课相比还是幸运
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道
理我们都懂,很多事情也
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往
往知行不一,讲起来头头
是道,做起来却弯弯绕绕
。比如,我们都知道应该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但
做起来又要做好并不容易

我在躬行孝道之前,
与大多数人一样,是“语
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孝道的学问不是纸上的
东西,而是要躬行实践的

婆婆清醒的时候特别
善解人意,也很好相处,
可是在发病状态下,就像
变了一个人:找不到东西
时,会说是别人偷了;当
我把刚做好的饭菜端到餐
桌上时,会说是她儿子做
的;我给她买的新衣服,
转眼就说是别人买的;饿
了会说你想饿死她……这
一切似乎都那么不可
理喻,是“孝道文化”
和我们婆媳之间的感情支
撑我走了过来。
在忍耐和接纳中,我
不再跟婆婆讲理,也不再
要求婆婆改变,只想自己
还能怎样适应和改进。当
我们只用心不用脑的时候
,我们之间的爱接通了彼
此的心。我感受到婆婆“
作”和“闹”背后的心理需
求是对爱的渴求,她需要
安全的生活环境,需要有
人关心和爱护……
在躬行孝道的时候,
我体会到孝道有助于个人
修养的提升。当我们能够
忍受原来不能忍受的,接
纳原来不能接纳的,我们
平和、宽容、善良的品质
会慢慢养成,我们也才能
够做到“即使‘作’‘闹’千百
遍,我还爱你如初见”,
进而对很多人和事物的包
容之心也出现了。而此时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包容
父母,足以包容天下”的
道理。孝敬父母,表面上
是对父母好,其实最大的
受益者是尽孝者自己,因
为通过尽孝可以提升自己
的修养。孝道是双赢文化

在躬行孝道的某一刻
,我顿悟:天有天道,地
有地道,孝道即人道;孝
心一开,百善皆来,孝品
即人品。
同时我也体会到,孝
道对家族关系和谐有重要
的作用。因为对婆婆尽孝
,我们兄弟姐妹的关系更
融洽了,如果没有孝心爱
心,就不会有我们大家庭
的和谐。
在躬行孝道的时候,
我体会到,只有将对家族
之责任推广至社会关怀,
孝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在
照顾婆婆时,我发现患有
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比我
想象的多,而且目前没有
较好的治疗方法,如何照
顾好这部分老人,更是一
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我
想将我的经验告诉更多的
人。
萌发写这本书的想法
时,我的心情可以用“战
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
薄冰”来形容。因为孝道
是一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
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
深,岂是我一介百姓能说
得清道得明的。
然而,学识有厚薄,
认识有深浅。虽然我既不
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
也不是名门望族之后,更
不是孝道楷模,对孝道文
化的认识也非常浅薄;但
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
者,是孝道文化的践行者
,我可以从普通老百姓的
视角来与大家探讨。
所以,本书既不是学
术上的论述,也不是成型
的经验,而只是我在学习
和躬行孝道过程中的心得
以及由此引发的
导语
这是一本弘扬孝文化的书。孝道文化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家庭和睦的良方,是员工融洽的妙剂,是社会和谐的先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需要弘扬孝道,家庭需要传承孝心,全社会要形成“讲孝道,有孝心”的良好风尚。
全书以作者自己学习和践行孝道文化为主题和主线,从孝道文化与人性、与优秀品德及正确三观等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尽孝和孝道面临的新课题等,从理论、实践,案例、方法等角度探索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对现实生活、工作及社会的发展等问题,期待对读者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落实孝道文化有借鉴的意义。
后记
据《人民健康报》报
道:国家统计局2020年1
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
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
上人口数量接近2.5亿,
孝道、养老是我们必须面
对的课题。我在《家道智
慧》和《孝道智慧》的讲
座中曾多次分享我照顾婆
婆的经历及感悟,很多学
员反馈对他们很有启发,
特别是对陪伴患阿尔茨海
默病的人,具有指导作用
,期望我能早日出版《家
道智慧》的姊妹篇《孝道
智慧》。本书也是在学员
的鼓励下完成的,希望能
够对广大读者有帮助。
在照顾婆婆的过程中
,我对孝有了更深入的理
解,婆婆从几年前开始记
忆力减退,后确诊阿尔茨
海默病。婆婆年轻时非常
上进,曾荣获国家卫生部
荣誉证书;而且为了鼓励
我继续深造,她帮我承担
了很多家务事。所以当我
把婆婆生病的事告诉我母
亲时,母亲说:“你婆婆
平日对你那么好,这个时
候她最需要你照顾,再难
管,你也得管。”母亲的
善良让我下定决心:辞去
工作,照顾婆婆。
孝敬父母绝不仅仅是
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
神上、情感上、心灵上、
人格上对父母的关爱、慰
藉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
更为看重的。在照顾婆婆
的过程中,绝不是简单地
伺候吃喝拉撒,更多的是
付出智慧,我学习了心理
学知识,分析婆婆很多行
为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
办法,琢磨如何让老人活
得有尊严、有价值,让老
人真正快乐起来。当婆婆
从原来找不到家到能送不
认识家的邻居老太太回家
时,婆婆拉着我的手哽咽
地说了一段让我感动的话
:“云啊,我真的好感谢
你啊。你救了我一命啊!
要不然我真的就是一个疯
子、一个傻子了。我现在
的大脑越来越清醒了,记
忆力也越来越好了,这都
是你引导的。你教我唱歌
儿又教我画画儿,还教我
念经,那么有耐心。你真
的是太善良了,对我是真
心的好。谢谢你……”
那一刻,我觉得我让
婆婆找到了生活的价值,
爱点亮了我们彼此的心灯
——让我们明白了:我是
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
解答。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
原生家庭,是它给予了我
爱的能力,直到现在大家
庭依然是我幸福的港湾。
同时我也要感谢婆家
的兄弟姐妹,在婆婆生病
期间,大家群策群力,共
同努力照顾婆婆,温暖一
直在我们之间传递。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婆
婆,不只是因为婆婆曾经
照顾我的小家,更因为现
在的婆婆依然在帮助我。
在照顾婆婆的过程中,婆
婆有很多感动我的瞬间,
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同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
更深的感悟。这些都是婆
婆给予我的,我在这里要
向婆婆说声:感恩您给了
我躬行孝道的机会!
我相信我们只要有爱
和善良,就一定能尽好孝
道。
李焕云
2021年3月
精彩页
1.1 孝是爱心的传递
民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七岁之前是健康的心理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孝是形成美好人性、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七岁之前相当于我们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如果人生的扣子从孝道开始扣好,剩余的扣子就顺理成章了。
1.1.1 “夫孝,德之本也”
中国的家长是最重视教育的。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有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费尽心机把孩子送进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有的家长不惜花重金为孩子请最好的家教;有的家长承包了一切家务,包括帮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等,希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现实常常事与愿违。有的孩子不仅没有成龙成凤,还厌学、叛逆、自私、任性,甚至打骂父母。这让很多家长非常困惑:作为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上好学校,找好老师,是在向外求助。其实,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再多的才艺也弥补不了道德修养的缺失。人无德不立,修德是做人之要、立身之本。如何修德?《孝经》早就给出了答案:“夫孝,德之本也。”从孝行开始修德才是根本,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不孝之人就是无德之徒,才华越出众,危害就越大。如同穿衣服。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剩余的纽扣都会扣错,未来的人生肯定会跑偏。走得越远,偏差越大,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论语》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德的根本啊!由孝行修出一个人的私德,再衍生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孝是德行的源头,把道德的根牢牢地扎在孝道上,未来的人生之路才能走正、走好。
黑龙江女孩马芯洋11岁时,她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没能醒过来,成了植物人。为了唤醒爸爸,马芯洋一边跟爸爸说话,一边主动帮助妈妈挑起生活的重担。担心妈妈太累,她每天都早早起床为爸妈做旱饭。
爸爸只能吃流食,于是她精心给爸爸熬粥,一勺勺地喂爸爸吃。她和妈妈一起把爸爸从床上抱到轮椅上,然后把爸爸的床单、衣服全部换下来清洗。
每天放学后,她写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爸爸洗脚、按摩,以刺激爸爸的脚部神经,她期待爸爸早日+醒来。可是,几年过去了,爸爸一直没有醒,但马芯洋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唤醒爸爸!
很多人以为马芯洋被家所累,学习会受影响,但事实恰好相反,马芯洋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里的前几名。她为了腾出时间照顾爸爸,减轻妈妈的负担,在学校不敢浪费一点时间,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讲,下课认认真真写作业。她要让醒来的爸爸看到一个优秀的女儿!
马芯洋的孝行在当地传为美谈,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活动“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组找到她,专门报道了她的事迹。她孝敬长辈、为家庭排忧解难、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全国各地的观众,大家在赞扬她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帮助她。
“孝心”的力量,能让+几岁的少年用自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重担!正因为她爱爸爸、爱妈妈,也爱自己,才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没有孝心的人,是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他们价值观扭曲、自私自利,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活、怎么活。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