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考古人生(杨育彬回忆续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育彬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考古人生》是继2017年出版的《走进考古之后》杨育彬先生又一本回忆续录。本书除少量几篇涉及乡愁童年生活经历、农村“社教”和参加救灾活动的内容之外,大部分篇幅都是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往事的回忆,包括大型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重大学术会议的记述,考古研究课题的诠释,学术专著、考古报告、研究论文的编写,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等。以激情洋溢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照片勾画出个人成长的道路和所在单位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一个老考古人对事业的追求和执着,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南考古的缩影和记录。
作者简介
杨育彬,祖籍吉林长春,1937年出生于河南泌阳,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曾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又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考古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考核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主持或参加过郑州商城、侯马晋都新田、新郑郑韩故城、上蔡宋代雕砖壁画墓、三门峡战国及汉唐墓地、平顶山周代应国墓地、焦作府城村商代城址、黄河小浪底水库区等多项大型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考古报告、论文和其他专业文章200余篇。曾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多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考古学家名录。其长篇学术成就传文收录在《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一书中。
目录
时光荏苒——悠悠乡愁话童年
我的1953——一位初中生的日记
纵观沧海——寻觅尘封的往事
时事聚焦——参加固始农村“社教”工作队的回忆
救灾实录——75·8驻马店大水祭
学海无涯——三篇小文初学步
考古辉煌——郑州商城三座青铜器窖藏坑发掘亲历记
守土有责——河南文物遭受破坏现象的反思
探寻江湖——激情岁月风云录
他山之石(一)——三位海外学者在河南做学术报告片断
他山之石(二)——几次出访的日志
考古丰碑——从殷墟科学发掘60年到90年
喜从天降——国际图联知识竞赛获大奖
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对话
考古记忆——《新京报》考古学家个人史访谈录
扣问芳华——生命之树长绿
我爱读书——《图书馆报》笔谈录
奋斗有我——编纂《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
为梦发声——编纂《河南省文物志》
砥砺前行——编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南卷》
考古札记——晋文化和三晋文化在河南的发现与传播
考古摭拾——从夏商周断代工程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断想——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学术思考
泱泱夏都——一次载入考古学史册的学术盛会
考古钩沉——古老的商丘大地
春华秋实——参加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活动纪实
不负韶华——永恒历史的回声
学者寄语——为《大众考古》题词
师恩重如山——永远的怀念?永远的先生
老同学印象——与樊锦诗交往琐记
峥嵘岁月——老照片里话春秋
不忘初心——红色旅游散记
心中的歌——《走进考古》回忆录的口碑
考古人生——2019年《河南日报》采访录
光耀中华——建国70年一个普通家庭的岁月回眸
附录 杨育彬其他活动照片
后记
序言
上小学的时候,写作文
的开头往往会用“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来形容时间飞
速的流逝,至今的这种感觉
,似乎还没有什么变化。
2017年10月,《走进考古
》回忆录出版,一晃两年过
去了,真可谓是时光何其速
也!令人欣慰的是,这本回
忆录在同学、同事、朋友和
社会上,还真是有一点儿口
碑,都觉得书中不少内容有
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
可以从一个侧面作为河南文
物考古事业发展历史的见证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今
天又是明天的开始;无数的
昨天凝成为历史,今天也就
有了记忆。当昨天渐行渐远
的时候,记忆中的那些刻骨
铭心的往事,便成了我们今
天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永恒主
题。为留住魂牵梦萦的历史
情结,为铭记可圈可点的激
情岁月,于是就有了回忆录
的问世。限于时间和篇幅等
原因,在《走进考古》出版
之后,还有许多记忆和意犹
未尽的思绪。在我们河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院领导的支持
下,又写了这本《考古人生
》的回忆续录。
这本回忆续录除少量几
篇涉及乡愁童年、生活经历
、农村社教、参加救灾的内
容之外,大部分篇幅多是关
于文物考古往事的记忆,那
几十年工作的栉风沐雨,那
一次次的文物调查,那一年
年的田野发掘,那一篇篇的
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
那一部部的学术专著,还有
对老师的怀念,对同学的回
忆,以激情洋溢的文字和丰
富多彩的照片,勾画出个人
成长的经历和单位发展的轨
迹。植根于中原沃土,能在
文物大省河南从事文物考古
工作是十分幸运的。著名作
家莫言说过:“人生就是一
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
有彩排,每场都是现场直播
。”既然选择了文物考古工
作,那就义无反顾,再苦再
累也要坚持下去。我一直铭
记在学校毕业时学子们“要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的庄严承诺,吾心归处是考
古,文物考古工作已融进了
自己的一生血液当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
生。也是在同一年,河南省
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开始发掘
,掀起了中国近现代考古学
的第一页。其后不久,又有
河南安阳殷墟和其他遗址的
考古发掘。已故的老一辈考
古学家们,作为开拓者,筚
路蓝缕,艰苦奋斗,为中国
的考古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
力,铸就了百年考古的辉煌
。他们治学严谨,实事求是
,安贫乐道,不计名利,体
现了一种精神,一种魅力,
一种永恒的人生价值,成为
后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这一
代考古人,沿着先辈们的足
迹,一步一个脚印,数十年
如一日,顶烈日,战严寒,
风餐露宿,呕心沥血,坚持
“工作第一”的信念,同样为
中国的考古事业默默地作出
奉献。我们更希望这种传统
和精神,能够在今天的中青
年考古工作者中,薪火相传
,发扬光大。再过两年,我
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这
是中国大发展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中的第一个一百年,
是一座光耀夺目的里程碑。
随着中国的中西部逐步脱贫
奔小康,老百姓的日子越来
越幸福。在祖国的大地上,
每天都创造出经典,在经典
的背后,是人们为实现中国
梦而不懈的奋斗,奋斗有我
,为梦发声,不负韶华,我
们都是追梦人。这中间,我
们文物考古工作者,同样有
一份责任,有一份担当。
最近,浙江的良渚古城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
国已拥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随着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造福于全人类,
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在《
光明日报》上,先后读到北
京大学李伯谦教授发表的《
我们应该成为国际考古和遗
产大国》、中国考古学会王
巍理事长所写的《新中国70
年考古学回顾与思考》两篇
文章,很受启发。近些年来
,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工作
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与日本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研究
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调查
、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
国考古队伍走出国门,到俄
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
、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
、肯尼亚、洪都拉斯等国,
参与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
护。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考古
学的发展,加强了我们对人
类文明研究的话语权,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
誉。在这些方面,我们河南
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也有
一定的作为。我们河南与日
本、韩国、法国等有着很好
的考古研究以及考古工地发
掘的合作项目,还承担着蒙
古、肯尼亚等一些国家的考
古发掘与科学研究项目。我
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拥有一批文物考古专业的博
士团队,其中还包括多位海
归博士,他们在国外田野考
古发掘和科学研究中,都取
得了良好的成绩。
作为一位终生献给文物
考古事业的老兵,我还在策
划和构思,准备再撰写一本
大部头的学术专著《郑州商
城考古学研究》,写出来郑
州商城60多年的考古发现成
就、重大文物的历史科学价
值、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
使其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复
原3500年前商代王都的面
貌,将其全方位、深层次呈
现给学术界,介绍给全社会
。让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郑
州人、河南人、中国人,为
自己
导语
本书除少量几篇涉及乡愁童年、生活经历、农村社教、参加救灾的内容之外,大部分篇幅多是关于文物考古往事的记忆,那几十年工作的栉风沐雨,那一次次的文物调查,那一年年的田野发掘,那一篇篇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那一部部的学术专著,还有对老师的怀念,对同学的回忆,以激情洋溢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照片,勾画出个人成长的经历和单位发展的轨迹。
后记
河南地处大中原的腹地
,寒来暑往,沧桑更迭,旧
石器时代,南来北往,东传
西播,都要经过中原沃野,
留下了上百万年人类活动的
轨迹;而许昌灵井古人类头
盖骨化石的发现,更找到了
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祖先
,意义非常。新石器时代,
河南成为华夏文明的源头,
新密李家沟文化遗址的发掘
,开启了1万年前小聚落的
窗口;这里又是裴李岗文化
和仰韶文化的故乡,东方大
汶口文化与南方屈家岭文化
在河南相遇,大开放、大动
荡的龙山文化,在河南得到
大发展,这些构成了中国古
代文明连绵延续从未中断的
基石。夏商周时期,河南成
为三代文明的核心,登封王
城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
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
夏商王都的发掘,在全国独
领风骚;从春秋战国到汉魏
隋唐五代,河南仍处于全国
的中枢地位;直到北宋在开
封建都,还展现了中原古文
明最后的辉煌。历史对河南
如此厚爱,留下了极为丰富
的遗迹和遗物,遂成为文物
考古工作者的福地。责任重
大,使命光荣!
河南是中国近现代考古
学的发源地,20世纪二三十
年代渑池仰韶村遗址和安阳
殷墟等地的考古发掘,永远
载入了史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更是迎来了考
古学的黄金时代,考古大发
现层出不穷,奠定了河南文
物大省的历史地位。
2012年,是河南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建所60周年,我
们出版了《岁月记忆——河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历
程》《考古河南——河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岁月如歌—
—一个甲子的回忆》3部书
,还出版了一批考古发掘大
报告;与此同时,又为9位
离退休的研究员分别出版了
他们个人的考古文集,这9
部考古文集组成了一套“河
南文物考古研究丛书”。考
古文集的作者都是毕生从事
文物考古工作的老同志,从
最初的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到
今天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
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
献给了河南的文物考古事业
。书中的文章是他们学术活
动的概括,又是思想智慧和
科学研究的总结,凝聚了他
们对河南文物考古的深度思
考,也代表了河南文物考古
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2013年,他们中间的几
位入选了20世纪中国知名考
古学家名录,其学术成就长
篇传文收录在《20世纪中国
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考古学卷》一书中,这是河
南考古界的光荣。这些老考
古人的成长经历、考古生涯
、科研成果、突出贡献、道
德操守……都成了河南文物
考古事业发展的宝贵见证,
也是河南考古学史难得的鲜
活资料,他们为年轻人树立
了榜样。要让老一辈学者的
无私奉献、治学态度和艰苦
奋斗的精神薪火相传,对过
去的历史应该有所记录,有
所发扬,为此,。河南省文
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这些老同
志撰写回忆录,以作为“河
南文物考古研究丛书”的继
续,这也是对河南文物考古
工作的又一个贡献。相信会
对每位读者,尤其是青年学
人有所裨益。
作为在河南已经工作了
近60年的老考古人杨育彬先
生,2017年撰写了一本《
走进考古》的回忆录,由科
学出版社出版后,在文物考
古界和社会上反映良好。今
天他仍然笔耕不辍,又编写
了一本《考古人生》回忆续
录,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献礼,
为河南文物考古工作继续增
砖添瓦,这种精神值得点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年10月
精彩页
时光荏苒——悠悠乡愁话童年
1931年秋,日本侵略者侵占长春,为躲避战乱,我们老杨家祖孙三代从东北南迁中原,最后落脚在河南泌阳。那时正值战争年代,整日惶惶不安,全家辗转奔波,用当时老百姓的话说那叫“跑反”“跑老日”。除了泌阳之外,我们家还到过舞阳、方城、南阳、内乡、唐河县城和一些村镇。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举家又迁到临汝县城。1946年随父亲工作调动,全家再迁到河南省会开封,结束了十年动荡的童年,真正开始定居的生活。浓浓的乡愁,一些童年记忆中的碎片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在泌阳那几年,年龄太小了,只隐约记得偶尔过往汽车尾部的汽油味,以及车后圆形红玻璃的反光镜。在舞阳,全家住在邮政局大院内,几株桂花树,金秋满院香。1940年,在院内妈妈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合拍了一张照片;1942年,在舞阳县城照相馆,爷爷、奶奶、妈妈、叔叔和我们小孩子拍了一张全家福,这七八十年前的老照片,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真正是非常珍贵的。小时候,我对于古代建筑似乎既有与生俱来的迷恋,又好像有特殊的反应和记忆。舞阳县城内西大街,有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和元代创建的城隍庙,去过一次之后,就对大屋顶、粗木柱和石雕柱础有了印象。北舞渡镇有山陕会馆牌楼,有晋商的大当铺,还有一座天爷庙,木雕、壁画、大屋顶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有着朦朦胧胧却又真真切切的记忆。在孟寨镇住的时候,我父亲在邮局的同事孟宪胜先生,就是孟寨人,不知为什么让我拜他为干爹,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家还有些来往。
1943年,全家迁到了南阳,这里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的北侧,北部、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南部为冲积平原,白河、潦河南北纵贯全境。四周北接南召、方城,东临社旗、唐河,南连新野,西依镇平、邓州,地当豫鄂陕三省交通之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豫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夏属《禹贡》豫州之域,商代“挞彼殷武,奋发荆楚”,西周昭王“南征而不复”,都是中原王朝对江汉荆楚的战争,南阳均处在这一争战的前沿。东周时期,楚据此地,筑建宛城;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克宛城置南阳郡。两汉是南阳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西汉仍为南阳郡,汉光武刘秀乃南阳人,起兵于宛,建立东汉政权。医圣张仲景、大科学家张衡均出自南阳,并长眠于此。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南阳……直到元明清时期,这里均为南阳府治所,宛城遗址、南阳府城址、南阳府衙等,一直保存至今。还值得一书的是,南阳还是近现代考古学大家郭宝钧先生和甲骨学泰斗董作宾先生的故乡。
南阳城内小街“老箭道”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这里现在是老城居住密集区,附近有民主街、民权街、联合街,距离南阳府衙不远,老箭道实际上是一条胡同,状如弓箭,整个小街画了一个半圆弧形。2019年五一假期,大儿子向明开车与老伴出行南阳,算是“怀旧之旅”!在老城区问“老箭道”,不是答日不知道,就是说错方向不对路,最后总算千辛万苦找到了儿时居住的地方,但整条街的房子都改建了,除了街道名称之外,其余找不到一点点旧时的模样。站在“老箭道”的街牌旁边,这是我儿时成百次走过的地方,感到很温馨,很满足了!南阳印象很深的还是爷爷带领我们去游卧龙岗上的武侯祠,这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纪念地,位于县城西郊,沿着梅溪河边田间小路步行,觉得好远好远,如今早和市区连在一起了。这里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诸葛井、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小虹桥、宁远楼;两侧有躬耕亭、野云庵、伴月台、古柏亭、左右碑廊;左边另有道房院,右边有三顾堂、关张殿,还有十八罗汉塑像;祠内有历代碑刻400余通,匾额70余块。1962年,河南全省碑刻调查,我在武侯祠住了一个礼拜;那时还是生活困难饿肚子的年月,印象很深的是每天早晚都吃煮红薯干的面汤。道房院住着两位道爷,一位姓田,一位姓朱。当时困难年景,百姓思动,迷信盛行,抽签算卦的甚多,卜问向哪里走动才好,老田、老朱还做点安抚工作:不宜远行,在家为好,过些日子生活就会变好了。老百姓听过之后,慢慢就安心一些了。1965年10月,去南阳进行文物普查时还到过武侯祠,其后又来过一次。2019年五一假期是第五次来武侯祠了。在大拜殿左侧墙壁上,镶嵌有一通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维修大拜殿的碑刻,上有捐款人的名字,其中第一人就是爷爷“杨子和捐洋三拾元”。做善事永存人间,现在碑刻还保存得很好。这次重游武侯祠我很注意大拜殿的两副楹联,一副是清代南阳郡守顾嘉衡撰写的“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另一副是胡耀邦同志撰写的“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前者是因为诸葛亮躬耕南阳,一说在河南南阳卧龙岗,另一说在湖北襄阳古隆中(汉时归南阳郡管辖),顾嘉衡的意思是不要争了。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河南南阳武侯祠和湖北襄阳古隆中(又称诸葛亮故居)一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很符合顾嘉衡楹联的原意,对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