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卢风,男,1956年11月生于安徽六安。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靠前学术期刊《环境伦理学》(英文)编委、靠前学术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伦理学研究》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应用伦理学、科技哲学和生态哲学。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曾兼任湖南省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曾访学英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已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主要著述有《人类的家园》《享乐与生存》《启蒙之后》《应用伦理学》《人、环境与自然》《科技、自由与自然》《生态文明新论》《非物质经济、文化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曹孟勤,男,1957年生,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哲学优势学科、哲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与中国行动方案”(18VSJ01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人对自然的身份认定与责任担当研究”(16AZX021)。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陈杨,男,1989年生于浙江诸暨。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目前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哲学和西方生态思想史。 目录 绪言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 导论 一 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思辨自然主义――一个宣言 生态哲学研究必须超越的几个基本哲学观念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兼评阿伦?盖尔的《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未来宣言》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的生态理念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的新阶段? 生态哲学之解读 生态哲学的新维度与新理念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 论科学自信 复杂性科学及其生态学应用 中国博物经验的哲学价值――基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角 论博物学的复兴与未来生态文明 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 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与科技范式革命――从非生命世界到生命世界的科技范式革命 三 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及其方法论研究 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论深生态学的伦理实践意蕴 深层生态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所遇理论困难及应对――兼论中国环境伦理学借鉴纲领的局限与超越 四 生态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初论 整体主义:环境美学之本质性立场 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合法联结――兼答伯林特先生 五 生态马克思主义 慎待有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探微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想背景――生态学创始人海克尔与达尔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之间的历史联系 六 中国古代哲学对生态哲学的启示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可持续发展意义 道术相济――中国生态伦理实质性传统的经验与启示 七 生态哲学与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时代精神、生态哲学与生态智慧 内容推荐 人类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时代正呼唤新哲学。生态文明的宏伟画卷将在生态哲学和包含生态学的进步科学的指引下徐徐展开。然而,作为新时代之新哲学的生态哲学尚未形成成熟的范式,还有待于长期艰苦的理论探索。也正因如此,生态哲学研究充满活力和希望。本书共收录28篇相关论文,试图从不同侧面部分地展现近年来靠前外学界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仅包括对生态文明基础性哲学问题的论述,也包括对生态哲学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伦理学和美学的探索,还包括对中西方不同哲学传统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