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事文化五讲/中华文化公开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李世化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孙武:胸怀璇玑,书成圣典

孙武,春秋时代齐国人,后世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家。所著《孙子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学典籍之一。

孙武(约生于前545年,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后世称其为孙子,兵圣。

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之乱”,孙武不愿意卷入其中,萌发了另谋出路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便离开齐国,来到了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隐居下来,等待机会。不久,他结识了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结为密友,并被引荐给吴国国君阖阊。吴王为图霸业,正在广纳人才,听说孙武的才能,急请他出山。

前512年,吴王阖阊召见了孙武,并和他深入交谈,但对他的实际能力又心生疑惑。为了试探孙武的军事才能,吴王对孙武说:“先生是否可以试试练兵呢?”

孙武答:“可以。”

阖闾问:“可以用妇女试吗?”

孙武说:“完全可以。”

于是,吴王召集了180个宫女,带到练兵场上,交给孙武演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指定两名吴王宠妃为队长,执黄旗前导。孙武说:“你们知道前后左右吗?”队员们都回答说知道。孙武宣布:“你们看着我手中的令旗,听着金锣鼓声,令旗向上,整队起立,令旗指前,队伍前进,令旗指背,队伍退守;左手举令旗,队伍向左行进,右手举令旗,队伍向右行进。”问:“大家听清楚了吗?”这些平时娇生惯养的宫女七嘴八舌地回答:“清楚了。”

于是,孙武发出命令,但是宫女都觉得好玩,大笑起来。孙武说:“大家已经明白了规则,也同意按照规则执行,如果谁不执行,我就要治罪于她。”孙武继续发布命令,但是宫女们还是忍不住都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开始法令不明确的时候,不执行命令可以原谅,现在我已经说明了法令,还是不执行,那就要治罪了。”孙武要杀两队的队长,吴王非常着急,说:“我已经知道将军能够带兵。我没有这两个爱妃食不知味,请不要杀她们。”

孙武说:“我既然已经接受命令做了将军,将军在外带兵打仗,君命有所不受。”于是,孙武杀了吴王的两个宠妃,命令另外两个人为队长,接着继续发布命令。宫女们知道这不是游戏,都规规矩矩地执行命令。于是,孙武派人对吴王说:“士兵已经排列整齐,君主可以下来观看了。如果君主想用她们打仗,就算前面有水火,她们也会照样执行命令。”吴王说:“不用看了,我已知道将军的带兵才能。”

不久,吴王授予孙武将军的职位。  吴王阖闾在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下,励精图治,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要任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针对楚国,吴国实施了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国取得与楚国争雄的主动权。前512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此后吴军屡战屡胜,尤其是通过“柏举之战”打败楚国,并攻破楚国的首都。楚国不得不迁都,躲避吴国兵锋。

吴王阖闾去世后,孙武又辅佐吴王夫差大破越国,从而使吴国达到极盛。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渐渐开始懈怠,进取精神减退,疏远了孙武、伍子胥等功臣,反而重用奸臣伯嚭。越王勾践为了弱化吴王斗志、迷乱其心智,达到灭吴目的,一方面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尝胆;一方面选美女西施郑旦入吴。西施入吴后,夫差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日日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孙武、伍子胥认为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但夫差听了伯嚭的挑拨,不再信任孙武、伍子胥。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

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很大的打击,他黯然离开吴国。

P4-5

作者简介
李世化,陕西榆林人,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资历文化出版创意人。曾在国企及文化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策划、撰写多部图书,代表作有《道法自然》《禅悟生活》等。
目录

第一讲 军事人物——挥斥方遒奏凯歌

 姜太公:韬略鼻祖,千古武圣

 孙武:胸怀璇玑,书成圣典

 乐毅:分路出击,陷城夺地

 赵奢:道远路狭,勇者制胜

 李牧:北方屏障,匈奴克星

 廉颇:老当益壮,英风浩气

 白起:长平血战,威震六国

 王翦:军中智者,独步疆场

 蒙恬:北逐匈奴,控扼河套

 项羽:破釜沉舟,乌江悲歌

 韩信:忍辱负重,终成统帅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卫青:漠南大战,匈奴丧胆

 霍去病:千里奇袭,封狼居胥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曹操:横槊赋诗,乱世枭雄

 诸葛亮:鞠躬尽瘁,人臣典范

 周瑜: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

 韦睿:温文尔雅,威震敌胆

 元英:聪敏锐识,英风绝伦

 陈庆之:白袍七干,直趋河洛

 韦孝宽:慷慨激扬,屡出奇策

 杨素:胸怀大志,位列三台

 李靖:纵兵塞上,屡建奇功

 王玄策:三度大使,以一人而灭一国

 李光弼:血战太原,挫败强敌

 曹彬:仁爱为本,儒将风采

 岳飞:民族英豪,百世流芳

 徐达:戎马一生,明初第一功臣

 戚继光:民族英雄,平倭防虏

 石达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曾国藩:清廷柱石,中兴名臣

第二讲 军事战役——铁马冰河入梦来

 鸣条之战:商汤灭夏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柏举之战: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以弱胜强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诱敌深入

 即墨之战:坚壁清野,借机反攻

 桂陵、马陵之战:围魏救赵,增兵减灶

 伊阙之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秦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瓦解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平灭三秦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彭城之战:风雷激荡,快速袭击

 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奇袭敌军

 昆阳之战:团结一心,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乱敌军心

 赤壁之战:巧借东风,一战而天下三分

 夷陵之战:后发制人,火烧连营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刘裕灭南燕之战:以车制骑,掌握主动

 隋灭陈之战:重点进攻,分割击破

 浅水原之战:后发制人,疲敌制胜

 虎牢之战:避敌精锐,奇兵突袭

 唐平萧铣之战: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宋灭北汉之战:围城打援,结束割据

 蒙哥攻宋之战:迂回包抄,突破天险

 鄱阳湖之战:集中兵力,巧用火攻

 万历援朝之战:打击侵略,扬我国威

 宁远大捷:积极准备,以孤城挡强敌

 萨尔浒之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

 三河镇大捷:正面迎敌,包抄结合

 清收复新疆之战:缓进急战,先北后南

第三讲 军事著作——煌煌典籍有乾坤

 《周易》:正义慎战,方是制胜之道

 《孙子兵法》:兵学圣典

 《吴子》:审敌虚实,教戒为先

 《司马法》:备战慎战,以战止战

 《尉缭子》: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六韬》:兵家权谋始祖

 《孙膑兵法》:反对滥用战争

 《三略》:侧重战略的兵法

 《诸葛亮兵法》:战略与政略相融

 《将苑》:论述将领的专著

 《李卫公问对》:正古人所重

 《太白阴经》:综合性的兵书

 《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

 《虎钤经》:兵学大全,独有见解

 《何博士备论》: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

 《百战奇略》: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守城录》:城邑防御的专著

 《武备志》:中国古代兵家百科全书

 《三十六计》:古代谋略概要

 《纪效新书》:实践的总结

 《读史方舆纪要》:地理与军事的结合

 《兵学新书》:晚清兵工著作

第四讲 军事制度——令出如山掌雄兵

 夏商周时期的军事机构

 春秋时期的车战与军事制度

 商鞅的耕战改革

 秦军的军队编制——部曲制

 征兵制与常备军制度

 两汉的军队编制和组织结构

 隋代体系完备的军制

 府兵制的兴起与衰落

 宋代军队的招募与待遇

 宋代的军队分权

 明代的卫所制

 清代的八旗制

第五讲 军事技术——攻防利器掠敌营

 冷兵器概略

 青铜时代:冶炼业和青铜器的发展

 甲胄:防御性武器的始祖

 战车:纵横陆上的王者之师

 血腥冷兵器:铁质兵器的产生与发展

 弓箭:远距离杀伤性武器

 胡服骑射:马具的成熟与骑兵技术的应用

 弩:以步制骑的最有效武器

 烽燧:古代军队通讯工具

 云梯:攻城破敌的利器

 城墙及长城:古代战略防御性工程

 冶铁:灌钢法和冶炼技术对兵器的影响

 抛石机:古代的大型杀伤武器

 战船:水上决战时代的到来

 火药:催生战火时代

 突火枪:南宋时期火器的发明与创制

 火铳:元明战争中大规模火器的应用

 神机营:明代火器的鼎盛时代

 佛郎机和红夷炮:明代西方技术的引进

 抬枪和鸟枪:清代的火器发展

序言

中国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前22世纪),中国已经建立了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奴隶制王朝夏朝。后来夏朝的统治越来越腐朽,遭到其他部族的反抗,其中“商”强大起来,爆发了争夺统治权的“鸣条之战”,这是史料中较为明确记载的上古战争之一。鸣条之战的结果是商部族获胜,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代的军事力量相比夏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冶炼水平的进步,为兵器的进步提供了优良的材质。商代青铜的冶炼水平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并未大规模地用青铜兵器装备军队,真正广泛使用青铜兵器的时代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一直和铁质兵器共同使用,持续到汉初才彻底被铁兵器所替代。

商周交替的时代,中国诞生了第一个谋略大师——姜太公。他不但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部族,并且直接参加和指挥了周灭商的战争——牧野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已经诞生了一批军事著作,如《军志》《军政》,虽已失传,但仍然可从《左传》《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看到一些只言片语。夏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车战对战车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要求行动统一,严格管理,各个作战单元之间高度配合。车战的方式主导了夏商周,以及后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直到新的兵种骑兵出现,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和战国时代是中国军事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代,不但诞生了先轸、孙武、伍子胥、吴起、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等军事家,还诞生了一大批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等军事著作。尤其是《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受到历代军事家的推崇,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封建时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从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911年,中国经历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先秦的军事思想依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另外,由于各个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军事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秦汉以来,兵种和兵器装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出现了重装骑兵、轻骑兵、攻城部队,而且出现了专门的舟桥部队和水师,这就要求步、骑、水军的协同作战,使战略战术都得到高度的发展。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孙子兵法》的诞生、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防御性的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冷兵器转变为冷兵器和火器并行是四个划时代的进步。《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行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优秀的将帅能够从微妙的变化中洞察到战局的瞬息万变,对战争有了规律性的认识。柏举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基于对战争的客观认识,并作出正确决策和指挥而获得的胜利。车战转变为骑兵作战,主要是马具的成熟,尤其是马镫和马鞍的发明,使得重装骑兵能够保持平衡,轻骑兵能够千里奔袭。这一划时代的贡献归功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国“胡服骑射”后使得其他六国意识到了骑兵的巨大潜力,相继进行了兵种的改革。这一时期马鞍和马镫是否已经出现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考,但却是汉代高桥马鞍和铜铁马镫的准备阶段,为后世的大军团骑兵作战奠定了基础。秦汉之交,第一个运用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将领是项羽,尤其是彭城之战,他率领骑兵兵团进行奔袭,开创了骑兵奔袭战的先河。他的这一作战方式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不但是最优秀的骑兵作战统帅,更是把内线作战转变为远程奔袭的外线作战,深入大漠和敌人的主力作战,丰富和成熟了骑兵战术,如正面冲击、侧翼迂回等战术,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北方的匈奴势力,为保护汉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唐代李靖的破袭突厥、吐谷浑,明代徐达深入大漠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均是继承了这种优秀的军事策略。宋元时代,人们对火药的性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因此火器开始作为一种兵器装备军队,中国的战争进入了火器与冷兵器并行的时代,火箭、火铳、各种抛射和投射型的“炸弹”也都诞生,如火龙出水、一窝蜂、火鸦……到了明清,火器受到更高的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和“火器营”。在明代抗倭战争,以及万历援朝战斗中都可看到火器的应用,显示出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达。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认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写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内容推荐

祖先留下的文化,能让我们完成一种朴素的回归。

百家争鸣,千川汇聚,“兵家”独树一帜。从制敌谋略到治军思想,再到崇仁尚义的战争观,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舍身保国的担当、勇猛无畏的血性,中国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军事文化。

李世化编著的《军事文化五讲》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

编辑推荐

中国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异彩纷皇,在世界军事史上拥有杰出的成就。它们不仅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

李世化编著的《军事文化五讲》分别从中国古代挥斥方遒的军事人物、铁马冰河的军事战役、煌煌典籍的军事著作、令出如山的军事制度、攻防利器的军事技术等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有名的军事将领、战役,流芳千古的军事巨著,为古代各王朝保驾护航的军事制度,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