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亚南,金山区教育学院初中历史教研员,金山区第六届骨干教师。从事中学历史学科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历史学科如何加强国家利益教育》《有效教学视域下的初中图像史料教学探析》等多篇文章发表于《上海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等刊物。 目录 前言 历程与理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历史课程德育目标的演变/李亚南(金山区教育学院) 历史德育概说(外一篇)/杨向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思辨与阐述 要重视史学思想方法的育人价值/於以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历史德育:情感教育的底子不能丢/郝宇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充分发挥历史叙事的育人功能/鲍丽倩(普陀区教育学院) 历史学科德育的“跨学段”思考/王群(金山区教育学院) 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的使命与策略/李亚南(金山区教育学院) 多管齐下,提升历史德育水平/余兆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高中生“集证辨据”思想方法的培育/王超(金山中学) 5分钟演讲:思想方法的自我锤炼/陆兵峰(张堰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贯彻民族精神教育/王醒(张堰二中) 场馆育人:从金山卫遗址到嘉定孔庙/方晨(蒙山中学) 历史地图作用于初中生思想方法的探索/钱佳萍(西林中学) ――以时空观念培养为例 中学历史学科加强国家利益教育的意义及策略/李亚南(金山区教育学院) 国家利益教育怎样在教学中落实/王群(金山区教育学院) ――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 历史场馆资源的育人价值探讨/唐维(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人性之光让历史更有温度/曹敏(奉贤区洪庙中学) 培养学生的历史理性与温情/杨静(青浦区中学) 地史不分家育人更到家/梁艳辉(蒙山中学) 例说与实录 心系天下、脚踏实地的诸子百家/孙庆艳(存志实验中学) 学习祖冲之执着追求的精神/马红梅(亭新中学) 继承和光大“求真”精神/胡佳秋(漕泾中学) 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唐太宗/周瑛(罗星中学) 做一个促进民族团结的人/金慧巧(金盟中学) 学习李白 自尊自信/胡佳秋(漕泾中学) “公忠体国”的林则徐/王志英(张堰二中) “以国为家”的清末留美学生/方晨(蒙山中学) 以天下为己任的维新志士/陆华英(蒙山中学) 舍身为民的护国将军蔡锷/王慧(金盟中学) “以强毅之力行其志”的张謇/顾其杰(朱行中学) 触摸五四历史感悟五四精神/钱佳萍(西林中学) “得民心者得天下”/钱益红(蒙山中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黄莉慧(同凯中学) 学习周的高度敬业精神/王醒(张堰二中) 体悟苏格拉底培养公民意识/方毅(张堰中学) 一生“求是”的孑L子/林芸(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孔子天下归仁的社会责任感/苗露阳(金山中学)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张丹(朱泾中学) 以国运为己任的李鸿章/陆兵峰(张堰中学) 他们是领跑时代、勇于担当的人/余兆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矢志弥坚的辛亥革命先行者/吴勇(亭林中学) 感佩胡适的家国情怀/王超(金山中学) 感受美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顾周易(亭林中学) 不懈追求民主之路的华盛顿/沈幸琪(亭林中学) 不惧困难、探索创新精神的典范/夏佩玲(金山中学) 感悟历史,认同“自由”的时代内涵/杨会(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学习周,提升自信心和责任感/赵静(亭林中学) 独立思考精神的教育/陈紫微(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养成责任意识守住良知底线/彭伟成(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编后 内容推荐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是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金山区)实践成果集。全书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育人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金山区历史教师基于历史学科本体,开展跨学段、跨学科、跨区域学科德育实践。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呈现研究成果,期望给一线教师开展历史学科育人实践一定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