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秉德女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惠芬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秉德女人》是大连作家孙惠芬的又一新作,本书的故事开始于1905年,辽南海边小镇的王乃容,被匪胡子秉德掠到荒野,从此成为秉德女人。小说从荒野写起,写一个女人如何在无望的生活中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念。小说既写了时间的历史,又写了时间之外一个乡村女人心灵的历史。

内容推荐

孙惠芬的长篇小说《秉德女人》,讲述了一个敏感、内心狂野的乡土女人命运多舛的一生。

《秉德女人》故事发生于1905年的辽南海边小镇,一个尚未出嫁的美丽姑娘王乃容看到了世界地图,开始幻想与丹麦传教士的儿子一起去航海看世界。为了逃避跟父亲去教堂,她躲到绸缎庄刺绣,却意外地被匪胡子掳走,从此人生轨迹发生剧烈转折,她成了秉德女八。她经历与数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历经与子女的集合与离散。国家的政治变迁看似发生于遥远,其实,就作用于她起伏的个人命运之中。在有限的土壤中,秉德女人倔犟地生根,养育果实,也遭受了一次次的风雨摧折。家族变得枝叶繁茂,她却在沉重的支撑和负重中渐渐老去。这是被原始生命力不断滋养的秉德女人,受挫中顽强地,一次又一次重建对生活的信念。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尊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四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五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秉德女人嫁秉德时,除了手上的戒指,这块绸布是她唯一的嫁妆。它五尺长四尺宽,淡蓝颜色。它在她的肩上随风飘动,就像青堆子湾南边大海里的水,一涌一涌随波逐浪。那是一块绣品,她到绸缎庄学刺绣,绣的就是这块布。王乃容本不喜欢刺绣,那细针一经捏在指尖就指尖冒汗,在爹妈逼她很小就学针线活儿时,更多的时候,她偷偷跑出来到渔市街的店铺里闲逛,到渔市码头的吊桥上远眺大海。她有一双街上女人没有的从没包裹过的大脚,甩着这双大脚板子在渔市街扑腾,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糖果店的玄奶奶有她永远吃不完的软糖,周大饼子店里的周大叔把枣花儿饼子当成她未来的小女婿赠送给她,嘎巴嘎巴嚼小枣儿就成了她最开心的事。而中街杂货铺里,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金枝姐姐会编六股辫子,把六股辫子网进簪网,用银制簪锥高高别在脑后,一朵腊梅盛开在头顶,便要多展耀有多展耀了。王乃容放弃好玩的事儿,宁愿让指尖冒汗学刺绣,都因为她父亲和两个丹麦传教士做了朋友。

这两个传教士是父子俩,街上人叫他们大麦小麦,他们白润细腻的皮肤,确实就像吃多了麦子中最精华的养分。做父亲的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子,高高的鼻梁就像渔市码头上的吊桥;做儿子的鼻梁倒不高,可那一双蓝幽幽的眼睛,与雨后海滩上的蟹子洞毫无二致。街上人路遇他们,往往老远就躲开,唯有她的父亲主动亲近,不但亲近,还动辄就把他们领到家里。他们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只不过听起来嘴里像含了鱼丸一样别别扭扭。一段时间以来,她家正屋的八仙桌上,时不时就举行“鱼丸”宴。王乃容倒并不讨厌这两个外国人,尤其那个差不多和她同龄的小麦,他羞怯的目光很像一个女孩儿,两个大人海阔天空时,他蟹子洞一样的蓝眼睛就静静地望着窗外。可有一天,他让她看到了一个连教书匠父亲都没看到过的东西——一张世界地图。那是一个秋凉的下午,在两个父亲讲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时,他把她引到渔市码头吊桥下边,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硬纸抻开给她看。他说他叫艾迪,他在图上指给她看他们的国家,和他们远道而来的路线。他说他们坐大船在那片蓝蓝的大海上航行两个多月,途中停靠的码头就有几十个。这个下午,凉风阵阵的码头就这样成了她永远的忧伤。关于轮船和航行,和王乃容本是有些渊源的,她祖上由富贵人家变成如今靠教书维生的一般有钱人家,就是害在远行的船上。她的太爷拥有青堆子湾半个码头时,为了宠幸爱读书的小老婆,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交给一个在青堆子湾停靠的船老大,可一年过去,那艘船音讯杳无,第二年,太爷又把书单交给另一条船的船老大,想不到第三年,两艘船在同一时间靠岸,同时送来了书卷。。为了支付两份书钱,她的太爷卖掉一半家产。这个故事,王先生在儿女面前之所以只字不提,也许是不想触动祖宗的伤痛。可当大海、航船、远方这样的字眼儿第一次在王乃容眼前出现,就像在洞穴中打开一道天窗,那光立即就吸引了她。

在此之前,王乃容从父亲教给弟弟的《三字经》里知道地球很大,是圆的,“日黄道,日所躔,日赤道,当中权”,却从不知道这圆的地球上有那么多水,通过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国家。尤其不知道青堆子湾的水就通着那些国家。在她父亲给她规划的人生里,除了识几个字,好好做针线活,嫁个好人家生儿育女,从没有什么大船,大海,从没有千里迢迢的风景。她父亲指给她的唯一风景,就是那双大脚板子。她父亲不让女儿裹脚,是听了大麦的话,大麦说,将一个孩童的脚生生裹住,是中国传统礼俗中最违背人性道德的,他就一天天看住她母亲,坚决不让她把裹脚布缠到女儿脚上。大麦说,女人在西方跟男人拥有同样的自由,做父亲的除了给予,没有任何剥夺她天性的权利,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整日扑腾着大脚板子的女儿放逐到大街上。

那一天,给她地图看的艾迪告诉她,在大海上,他看到了那么多好看的风景,一丈多高的海浪,成群结队的鸥鸟,差不多和船一样大的鲸鱼,比海盗的眼睛还要明亮的天上的星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海盗,海盗的眼睛为什么明亮,可摸着怦怦直跳的心窝发呆一会儿,看着辽阔的海面,王乃容从兜里掏出一张纸,依目测的比例,用苇秸当笔,复制了这张地图,并在地图空白部分,升上了无数颗小小的星星。

从此,对着这张地图,她没日没夜地做起了梦。在她的梦里,那比海盗眼睛还要明亮的星星,是镶满了渔市街珠宝店的宝石,她一摇晃,那宝石就纷纷落到她的脚下。要不是父亲后来逼着她跟他一起上教堂,去读那本大麦送的砖头一样的《旧约全书》,要不是父亲在那砖头一样厚的书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为终生的食物而劳累”,她也许一辈子就做做梦而已。可是,她偏偏读懂了那句话,依她的理解,父亲是说这本《旧约全书》,不过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为终生的食物而劳累的书,她为什么要去读那样的书呢?她为什么要为终生的食物而劳累呢?她为什么不可以坐船去看看大海,去看看镶着宝石的星空呢?这么跟自己较劲,就觉得那些梦不再是梦,而是她近在眼前的现实了。

被娇宠坏了的王家大小姐,那时是多么心高气傲啊。P4-6

后记

1985年8月,奶奶去世,我第一次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一场隆重的葬礼之后,奶奶的生命永远地寂于黑暗。从黑暗中耸立起来的,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奶奶的出生年月,1889年生于……在奶奶活着的时候,对时间和历史茫然无知的我,从没有问过奶奶生于什么年代,从不知道奶奶降生时还是19世纪。当在石碑上看到1889这个字样,内心受到意想不到的震动。从1889到1985,隔着九十六年的岁月,在这九十六年中,奶奶经历了什么,奶奶的生命有着怎样的升飞与回落,激荡与沉浮……那时,我刚刚开始写作,还不知道有一部长篇小说在等待着我,还不知道,1889这组数字从此就像一颗种子落入我心灵的土地,因为后来父亲去世,叔叔大爷相继去世,在一次又一次的祭祀活动中来到坟地,我总能看到一片漫长的没有边际的黑暗,它们在一簇簇荒草中间蔓延扩大,它们在1889这组数字的照耀下,露出山脊一般起伏错落的暗影,而这起伏错落的暗影,在我眼前长久地挥之不去……

久久注视着眼前的黑暗,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在某一天显现,2006年年初,这一天终于来了。一个来自家乡的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因为修高速公路穿越乡村墓地,一户人家在动迁祖坟时,从祖奶奶的坟里挖出一枚戒指,而祖奶奶的后人们回忆说,他们的祖奶奶一辈子都没戴过戒指。听来的故事到此结束,我的小说便从此开始了。

这是一次黑暗中的写作,它萌芽于挥之不去的通向1889的黑暗之中,起始于对一枚戒指探险的愿望和激情。之所以险,是说在这黑暗里,我携带的唯一的光是心灵,我曾问自己,我拿什么穿越历史,回答是:心灵。2007年秋天,在奶奶的生命寂灭二十二年之后,我发现只有心灵才能穿越黑暗中的荒野,将生命一寸一寸照亮。我试图照亮的,不只是奶奶,不只是那枚戒指,还有我出生的那个村庄的河谷、庄稼、房屋、草垛和土街,还有那个土街通着的沿海小镇。那个小镇地处黄海北岸,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叫青堆子。因为它地处黄海北岸,很早就与朝鲜、上海、烟台等外面世界有着贸易往来,大量的粮食、土特产、日用品在这里输进输出,使这里的商业自18世纪起就开始繁荣,使这里很早就注入了外来文明。镇内建有教堂、剧院、妓院、税捐局、商会和学校,商店比比皆是。因为这里很早就有着开放的气象,祖辈们的生活很早就受到外界的冲击,奶奶的故事,也就在这冲击下变成了秉德女人的故事。当然,它不仅仅是秉德女人的故事,还集合了辽南乡村许多女人的故事。在我老家那个村庄,一代又一代男人女人一辈子都在关心国家的事外边的事,他们的家国观从哪里来,这家国观是怎样一种面貌,它的背后蕴藏了怎样一种生存状态,黄海北岸这个18世纪就与世界通港的码头小镇究竟给这一带人带来了什么……在长达三年多的写作中,有一句诗一直萦绕耳畔,那是奥斯卡·王尔德的诗:我们都在沟中/可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天上的星空。它激励我在黑暗里探寻,一路爬过悬崖峭壁,历经千难万险,它激励我寻找通向1889道路的出口,寻找从1889往1985走来的路标方向,就像书中人物在黑暗中一路不停地寻找生命的出口、存在的方向一样……这是一种存在感,它来自于生命的原动力,如同一棵树总要参向天空,一条河总要流向大海……每个人都在沟谷中,在自己的沟谷仰望星空。然而在写作中我又深深地感到,这星空就像魔术师变出来的魔术,刚刚还五彩缤纷,却转瞬间踪影不见黑暗一片,我,还有我的人物,不得不又在黑暗中继续寻找,到又一片星空闪烁眼前,又一次为之欣喜若狂……

在黑暗里向着光明,如阿向死而生。

于是,我由衷感谢在这次写作中帮助我挣脱黑暗的朋友,他们不断给我燃起光亮,告诉我出口在哪里,他们是我庄河老家的朋友孙得宇,是与我同乡、现在上海巴金研究会工作的周立民,是我的老师卢奕,好朋友刁斗、脚印、周晓枫、高叶梅、谢不周。虽然我已无力将此书修改得更好,但他们的意见和鼓励给了我机会和勇气。在这里,深深感谢!

孙惠芬

2010年11月28日于大连鹏程家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