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专著。全书梳理了端午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变迁的轨迹;考察了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端午节日习俗“同核化呈现”“糅合化呈现”和“边缘化展示”的涵化模式。并结合多地田野调查的素材,基于“核心元素”的普遍性和“变动元素”的多样性,来探寻中国各地端午节的现状。具体内容包括:绪论,端午研究史;章,端午的历史流变;第二章,端午的地域类型;第三章,族群视角的端午过节方式探讨;第四章,讨论屈原传说与爱国主义精神;第五章,端午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第六章,传统节日与民族国家的立场之间的张力研究。 作者简介 宋颖,2004—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2007年7月至今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担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华传统技艺保护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年俗》民俗顾问,中宣部国家重点工程纪录片《记住乡愁》撰稿人。发表论文有《从文献、媒体到现代生活:端午节的讲述与变迁》《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从“少数民族过端午”模式看文化的涵化与误读》《乡愁情怀的多诉求视听语言表达》《“一国”的文化共享:民俗国家化过程探究》等10余篇,发表译文40余万字,其中有7篇载入2008年6月由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民俗学历史、理论和方法》中。2008—2010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金项目;2009—201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2016年承担中宣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撰稿40余集。 目录 绪论 研究史与当前研究动态 研究的立场、视角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资料来源及说明 章端午节的历史流变 节先秦至两汉时期:形成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期 第三节隋唐至宋元时期:繁盛期 第四节明清时期::普及期 第五节端午符号系统的构建 第二章端午习俗的事项类型 节节日亊项的共有、扩散和移借 第二节乏水地区过端午:厌胜、竞技与社会交往 第三节临水地区过端午:竞渡、送瘟与画舫嬉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