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下增订本插图珍藏版)/传世少儿科普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发明大王”的秘诀——爱迪生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这是恰如其分的。

爱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发明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项发明(其中有一部分与别人合作)。例如,1877年发明留声机,1879年发明碳丝灯泡,1880年发明电车,1889年发明幻灯,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还有发电机、电动机、蓄电池……

爱迪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的确,爱迪生为此奋斗了一生。

然而,使人惊讶不已的是,这位世界上的“发明大王”,总共只在小学里学过3个月!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的父亲是农民,也给别人做木工。母亲曾做过教师。

由于家境清贫,爱迪生在小学里读了3个月就失学了。从此,他跟在母亲身旁,顽强地自学着。11岁时,爱迪生就在学《科学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著作,后来又读了《法拉第电学研究》。

迫于生活,爱迪生从11岁起,给人赶马车。12岁的时候,他在火车上当报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爱迪生喜欢读书,也喜欢做各种小实验。就是为了做小实验,爱迪生一连三次被解雇。

第一次是在15岁那年,爱迪生在火车的吸烟室里弄了个小实验室,一有空就钻在里面做化学实验。谁知有一次火车震动得厉害,把一个装有黄磷的玻璃瓶从架子上震下来,摔破了。黄磷是一种见了空气就会自动燃烧的物质,平时总是泡在水中,装在瓶里。瓶子一破,水流光了,黄磷就猛烈燃烧起来,射出白炽炫目的光芒,冒出滚滚浓烟,一下子把车厢烧着了。车长一看,气坏了,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耳光,从此爱迪生右耳聋了,被解雇回家。

就在这年8月,爱迪生看到一个2岁的孩子差一点要被火车轧死,就奋不顾身抢救了孩子。正好这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名叫赖门山的车站的站长,站长很感激爱迪生,便让他到铁路上当报务员。爱迪生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便学会了报务技术,成为一名熟练的报务员。

此时,爱迪生一边当报务员,一边仍热衷于做各种科学实验。他差不多每天工作20小时。有一次,由于白天做了一整天实验,爱迪生在上夜班时打起了瞌睡。铁路当局发觉,便把他开除了。这是爱迪生第二次被开除。

爱迪生又失业了。后来,他被介绍到西方联合电报公司里当报务员。在那里,他又做起化学实验。有一次,不小心,硫酸从容器中漏出,流到隔壁的经理室,把地毯烧坏了。经理大怒,把爱迪生赶走了。  尽管爱迪生因做科学实验,三次被解雇,但是他一点儿也不灰心,依旧迷恋着科学,迷恋着实验。人们这样形容他当时的形象:“他无异于普通青年,油垢满身,好像工匠一样,蓬首粗服,仿佛是个流浪汉。”

爱迪生21岁,在西方联合电气公司找到了工作。30岁时,发明了留声机。32岁时,爱迪生发明“世界之光”——电灯,声名鹊起,崭露头角。

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来说,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时间,每天工作20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小时,累了只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先后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碳丝作灯丝。

1879年lO月21日,爱迪生制造的第一只电灯泡射出明亮的光线。那天,爱迪生沉醉在欢乐之中:“我们坐在那里留神看着那盏灯继续点燃着,它点燃的时间越长,我们越觉得神驰魂迷。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走去睡觉——共有40小时的工夫,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都没有睡觉。我们坐着,扬扬自得地注视着那盏灯。它继续点了约45小时的工夫。”

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

有人问这位“发明大王”成功的秘诀,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有人在这位“发明大王”77岁时,问他什么时候退休。他答道:“在出殡以前的那天!”

有人问这位“发明大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明。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本笔记本,上面画着许多奇妙的设计图或匆匆记上的断断续续的字句。原来,爱迪生一想到什么新主意,立即写在笔记本上。有时,在一天之内,他甚至想到20个新主意。这种笔记本,他每隔一星期要换一本!他那100多项发明,就是这么来的。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离开人世,终年84岁。他给人们留下这样的话:“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要这样一直继续下去。”P19-21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目录

“炸不死的人”——诺贝尔

终身努力的人——门捷列夫

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瑞利

X——伦琴

没有电话的一天——贝尔

“发明大王”的秘诀——爱迪生

科学的苦工——巴甫洛夫

在机遇面前——贝可勒尔

一本书的作用——拉姆赛

给自己写信的人——埃尔利希

对“想当然”的惩罚——艾克曼

青龙桥车站旁的铜像——詹天佑

电影和缝纫机——卢米埃尔兄弟

飞机兄弟——莱特兄弟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桃李满天下——卢瑟福

戴草帽的博士——爱因斯坦

偶然,也不偶然——弗莱明

中国的莱特——冯如

珍爱石头的人——李四光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可桢

揭开胰岛素的秘密——班丁

“贡献毕生心力”——茅以升

永存的墓碑——朱洗

“敌侨”的贡献——费米

两颗爱国的心——傅鹰与张锦

“童鱼”——童第周

“学不偏废”——苏步青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学外语像交朋友——高士其

“他抵得上5个师”——钱学森

吃豹子胆的人——蔡希陶

“十个指头按一个跳蚤”——李贵真

“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

物理女杰——吴健雄

奇怪的叶子——吴征镒

“我还应继续努力”——杨振宁

坚强的早产儿——彭加木

“李精于学”——李政道

断手再植的奇迹——陈中伟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数学怪人”——陈景润

“光纤之父”——高锟

丁和“J”——丁肇中

感恩母亲——崔琦

从“红领巾”到数学家——杨乐、张广厚

“渐冻人”的奋斗——霍金

“抓住原子的人”——朱棣文

他在中国刮起“旋风”——钱永健

车库里的“苹果”——乔布斯

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比尔·盖茨

结束语

序言

我写出这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大抵由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毕业于北京大学理科,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常在科学界活动,和科学家们颇为熟悉。

二是我跟小读者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常常应邀到各小学、中学举行报告会。报告什么呢?我发觉,小读者们最爱听故事。于是,我讲起了科学家的故事。

三是出于我的本职——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既然小读者们爱听科学家的故事,我又熟悉科学界,那么我就动手把讲过的故事变成文字。

故事越写越多,分别发表于各种报纸、杂志,竟有一百几十篇。我从中挑出一百来篇,编成一本集子,便成了这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传记。这本《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却纳百于一,以点概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折子戏”,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一出长剧。

百人百貌。这一百多个故事,各不相同:有的写科学家勤奋,惜时如金;有的写科学家勇敢,知难而进;有的写科学家谦逊,永不满足;有的写科学家好学,孜孜不倦;有的写科学家坚定,捍卫真理……这一百多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就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对于每一位科学家来说,书中短短的故事只是小小的片断。为了使小读者能对每一位科学家有概括的了解,特地在故事前写了科学家的简历,并配上画像。这一百多个故事,以科学家出生年份为序编排。书中外国科学家的译名,以《辞海》为准;《辞海》中没有的,采用最常用的译名。有的还在科学家的简历中注明其他译名。书中好几篇故事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本书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谢希德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看重和推荐,深表感谢。

叶永烈

2016年4月1日于上海“沉思斋”

内容推荐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传记。叶永烈著的《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却纳百于一,以点概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折子戏”,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一出长剧。

编辑推荐

百人百貌。叶永烈著的《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这一百多个故事,各不相同:有的写科学家勤奋,惜时如金;有的写科学家勇敢,知难而进;有的写科学家谦逊,永不满足;有的写科学家好学,孜孜不倦;有的写科学家坚定,捍卫真理……这一百多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就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