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萨提尔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我,在我为人母之后,回到人的本质,以“人性的角度”同理孩子,并且努力在孩子面前“活得像一个真实的人”。换句话说,父母愈真实,愈不像高高在上的操控者,就愈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曾有学者统计过,一个五岁大的孩子,就已经和外界发生过六万种互动。让我想起,战争时期有很多孤儿、婴儿被送进医院,得到医学和生理上各种照顾,却在短短几周内一个接一个停止生命的呼吸。一位心理医师察觉到这些婴儿也许需要一些“心灵的食物”,于是规定凡是进入婴儿房的人,不论医生、护士、工人,都需要花至少五分钟的时间抱抱婴孩,和他们说话玩耍。突然间,死亡停止了,婴儿开始发出咯咯的笑声,开始正常成长。我想,即使搂抱婴孩的人没有当过父母,应该也会被这种爱的奇迹所撼动。 爱,是一种能量的转移和流动,也是身为一个人基本的渴求。如果你意识到孩子也是充满人性的个体,自然就会赋予孩子像人一样的尊严和尊重。有些父母常以为孩子幼稚无知,潜意识以为自己是大人,自然比儿女来得有尊(威)严。想想孩子是什么呢?他们只是年纪比较小,却和大人一样是人类,当然一样具有同等的生命需求——需要爱与被爱。因此,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把“大人”的“大”字(也就是权威)拿掉,回到“人”的本质,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去对待。 什么叫做“完整的人”呢? 一个完整的人,具有生命各种不同的面貌,会经历生命各种高低起伏,有坚强有软弱,有优点也有缺点。也就是说,只要是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会受伤流泪,也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肯定。 可惜的是,大人在管教小孩时,常常过于急切地告诉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或者“不听话就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而忽略孩子真实的感受和实际面临的困境。我常听到许多青少年在背后嘲讽大人:“爸爸妈妈只会嘴巴说教,事实上他们要求我们的,自己都做不到。” 《爱、生活、学习》的作者利奥·巴斯卡利亚曾直言不讳:“父母该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却未必是最好、最完善的老师。当我们还小时,总把父母想象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长大后发现父母的缺点后,往往变得非常失望和愤怒。或许决定孩子是否成年的关键,在于面对并了解到父母也像我们一样是平凡人,有烦恼、有错误的见解,也有喜怒哀乐。” 因此,我和孩子相处时,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脆弱和缺点。我的孩子知道妈妈的优缺点,甚至知道妈妈有些缺点可能一辈子都改不掉,但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对我的感情。我是个不完美的大人,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更能体谅我的孩子为何在某些方面无法符合我的期待,而更能鼓励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长。也许,许多大人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让自己失去尊严,事实上,承认自己(人)的不完美,反而能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加接近。 打个比方,也许你觉得你的孩子“应该”要善解人意、体贴他人。在你说出自己理性的期待之后,不妨也坦承自己有时无法做到,并进一步分享你过往的体验和挫折,同时也说出你亲身体会而来的方法,希望孩子和你一起努力。这样的表达方式,说不定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孩子。 记得七年前刚开始投稿写作,常常被退稿,最高纪录连续被退了九次,第九次收到退稿通知时,忍不住在电脑桌旁哭了起来。受到两个孩子的安慰和鼓励,才鼓起勇气投第十次,终于成功了。收到两千元的稿费后,便开开心心请孩子吃大餐分享我的喜悦。P36-38 作者简介 黄淑文,中国台湾地区心灵作家,心灵绘画老师、中国台湾地区博客百杰“文学创作奖”金奖得主,认证靠前治疗师、YAI靠前静心引导老师。著有《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妈读心术》等多部著作,其中《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登顶畅销排行榜20周,作品还被编入大学国文教科书,作为生命教育与自我探索的读本。先后接受过中国台湾地区各大电视台、媒体的报道。目前是《康健杂志》《妈眯宝贝》专栏作家,并在学校社区开设心灵成长课程和亲子彩绘课,透过图书和色彩帮助父母和孩子触摸彼此的内心。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朴素、周全而又非常实用的微型育儿全书。当合格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和艰巨的职业,很多妈妈熟记若干条条框框,口中念念有词,实践起来却经常手足无措陷入混乱。本书正本清源,卓有见地提出只有妈妈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把一些家长高度聚焦于孩子所引发的焦灼雾气,轻轻拨开,重见天日。妈妈们做好自己,才能走上母子同步成长发展的坦途。 ——著名作家,毕淑敏 这不仅仅是一本家庭教育书,更是一本引领父母成长的书。我也是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读淑文的这些文字,内心感到很滋养。 ——贝瓦儿歌内容总监,李少林 阅读最大的快乐,就是你可以跟世界上所有的好大脑谈话。最近我在读黄淑文的这本书时,数度有遇见知音之感。我们读过同样的书,被同样的句子触动过心灵。我们都在养育孩子开始思考,有时候,涌入我们脑海的句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儿童教育作家童书妈妈,三川玲 黄淑文如她画中所言:“我的心中有一颗小太阳,在雨中,在黑夜中,为自己发光。”她如昔日好友般,散发着独特温暖的光娓娓道来她的故事,感人又有力量。与自己内在的小孩对话,借由养育回归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寻到最合适的养育良方。 ——亲子阅读推广人育儿书籍作家,陶小艾 后记 儿子小学毕业典礼时,有一段播放着每个毕业生从小到大的成长照片,我的眼泪掉得比儿子还多。回想十二年来的教养旅程,儿子简直是我教育的实验品啊。儿子是我全职带大,没有读过幼儿园。上小学之前,我故意不教他写字,我教他用画去画,教他打开耳朵聆听,打开眼睛观察,打开心灵阅读这个世界。 上小学之后,我只在乎他有没有开心,有没有对自己做的事尽责,其他一切都随他自由发展。许多家长也许以为我这种“自然放养”的管教,会让孩子没有竞争力,没想到让儿子往自己的兴趣发展,仍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我不在乎他得第几名,只知道如果我强迫儿子读书,他一定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就,也不会快乐。我真正开心的是,我给了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很多家长想尽办法栽培孩子,也许想要一个“绝对性”的教养结果,以为“我为孩子做了……孩子绝对会……”这种“绝对”“非得怎么样不可”的教养观,造成父母自身的焦虑,也剥夺孩子成长的快乐。我觉得教养,甚至生命本身,只是一场假设性的实验。因为只是“假设”,相对地也给自己和孩子更多弹性的空间,也会随着外在的变因调整自己,心态是开放的,容许自己和孩子做更多的探索。 陪伴孩子十二年,我做了三个假设性的实验。 实验一:上小学前,不教孩子写字,将来学业成绩会跟不上吗 我做这个实验的前提是,学写字只是一种知识性的技能,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就可以迎头赶上。学习最重要的关键,应该是孩子的热情和动力。如果我在孩子上小学前,打开他探看这个世界的眼睛,养成他认真探索、自我负责的态度,哪怕将来上了小学,学写字落后一些,只要我们好好陪他,应该可以慢慢跟上。 很多家长提早让孩子学写字,也许是希望孩子吸收更多课外知识。虽然我没有刻意教儿子写字,但儿子仍然很自然地认得一些字并念出正确的发音。譬如,有时念故事书,我会指着书一个一个字慢慢念;去餐厅吃饭,我会让儿子看菜单,告诉 他菜单上的字代表什么意思,让他学习自己点餐;走在路上逛街,我也会指着招牌上的字和图案,告诉他招牌代表的意义。 换句话说,我只是没有强迫儿子“用手拿笔学写字”,但他仍然很自然地透过日常生活、电视、DVD、听cD、做各种科学实验、去图书馆翻书,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感官的刺激,认得一些字并展开学龄前多元的学习。 我和先生都是老师,原本有能力在儿子上小学以前教他小学一年级的所有课程。但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儿子以后去学校还学些什么呢?我认为学校有学校的功能,父母在学龄前应该要给孩子“学校不能给的”,比如“亲情的陪伴照顾”与“没有堂数限制,不会被时间切割的学习”。因此儿子小学以前,我总是带着他四处旅行,自由自在地玩,尽情地探索。 …… 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非常多,没有他们我无法走到现在。感谢陆雅青老师和蔡渝娴老师开启我的绘画之眼,感谢我先生当年有勇气让我辞职,感谢两个小孩丰富了我的创作,感谢娘家和婆家的家人给我写作的支持;感谢我的好友、读者、学生、广播电台主持人,以及编辑朋友不断地给我往前走的力量。更感谢天下杂志群《康健杂志》总编辑李瑟、副总编辑惠如,以及惠婷、樱憾、家盈、亚屏、俐君对这本书的付出。 生命是一场严肃的实验,永远充满未知和挑战。我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多的想象,也开放很多的可能。而我对自己的实验旅程,仍然持续进行着。每次提起笔书写或画画,总有个声音轻轻撞击着我:“长大后,我们追求成功,学会了包装,却失去了自己的外皮,遗忘了灵魂的内里。如果我回到童年纯净的质朴,返回生命的原乡,我可不可以找回内在的灵魂,活出自己的独特?同时,也活得更加闪亮、更加幸福?” 画作里,生命的小精灵乘着绿叶的翅膀,舞动着生命的根须,自在快乐地舞动着,似乎从某个深处传来好多个回音给我。我正竖着耳朵,用心聆听。你呢,你在我的画里看到什么?看完这本书,你可有自己的答案? 目录 推荐序 当妈妈的心 淑文的教养智慧,我们太需要这样的营养 卷一 家的心灵地图 家,是心灵的巢穴 教养是回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土地的根、生命的根 找到情感的根:了解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你 找到土地的根:亲近故乡、在地生根的教养 找到生命的根:回到人的本质,坦承自己的不完美 吾家有女初长成 容许孩子寻找自己的宇宙 帮助子女通过“蛹”的考验,找到自我的图像 保有孩子纯真的宇宙,每天都有新发现 温暖的守护,再怎么叛逆的孩子,都渴望有人了解他 生命列车:请跟我坐上孩子的车 打破爱的迷思 迷思一:养育孩子是牺牲奉献? 迷思二:我这么爱你,你就必须听我的? 迷思三:孩子的表现,是你的成就? 创意手拉车:考验父母容忍指数 找回对孩子的直觉 教导孩子在游戏中保护自己 何时该生气?何时该禁止? 深入孩子的心灵,和孩子同步成长 让孩子享有自由奔腾的幸福 没有轮胎的怪手 你,是否有过同样的纯真? 无尽的想象,打造无限的可能 请别杀了孩子的梦 不要断绝自己与童年的关系 支持孩子把最饱满的能量,用在自己的热情所在 卷二 爱的方程式——孩子的告白VS妈妈的观点 孩子的告白 妈妈没说出口的秘密 冲突过后,把爱完整说出来 给孩子一个可以痛哭的肩膀 有机教养.让爱自由流动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偏心 养孩子像跳探戈,父母退后,孩子才能往前 碎碎念,真的有用吗 另类的亲子旅行——露宿街头 换位思考,孩子更有智慧 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爱是动力,而不是包袱 有爱支撑,孩子更坚强 如何帮孩子面对负面的阴影 爸妈大不同。应变之道 了解妈妈,要先了解外婆 爸爸和妈妈一样亲 妈妈的观点 回到自己的童年来了解孩子 回到初衷,让爱不再转弯 如何陪伴孩子走过低潮 什么时候开始用有机的方式养小孩 陪伴孩子,找到阅读的感动和乐趣 用正向的态度,安抚手足的争吵 让孩子从日常小事练习做决定 找到情绪的出口,让心灵重新充电 父母先摸索,再用自己的生命经验陪伴小孩 告诉孩子,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生生不息的角度,和孩子谈死亡 孩子的发展和妈妈的期望不同,怎么办 从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负面的阴影,是生命的提醒 家,是生活修行的好地方 从家族树吸取养分,长出更好的自己 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两种爱 卷三 女人,你的名字不只是母亲——妈妈的爱与自我追寻 最圆满的亲子关系 妈妈做自己,也让孩子做自己 走在自己所爱的路上,人生永远不会嫌晚 接纳真实的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养小孩 雨中的我,永不放弃——留给孩子一本爱的存折 雨中联想一:妈妈的爱,像把坚强的保护伞 雨中联想二:带给孩子穿越困境的韧性 雨中联想三:怀念爸爸雨中的车声 在人生的大海,我想要成为一只飞鱼 画一张生命地图,检视自己的生命历程 向过去的痛苦,寄上一张慰问卡 将生命的哀伤,化为喂养自己的养分 品尝生命的果实,让自己过得更好 我要为自己做什么,才会过得更好? 自己制作一个锦囊妙袋 唤起内心的力量:我渴望什么?我向往什么? 制作生命美好的蓝图,找出最坚强的后盾 为自己做周期性的心灵打扫 不同阶段,为自己画不同的自画像 女人,你的名字不只是母亲 后记 我曾做过的三个生命实验 实验一:上小学前,不教孩子写字,将来学业成绩会跟不上吗? 实验二:孩子没有读幼儿园,将来上学人际关系会不好吗? 实验三:如果把自己还原成新生的种子,我会怎么长呢? 幸福小幽默 ◎ 爱自己的优点,也爱缺陷 ◎ 妈妈总有神奇的读心术 ◎ 出租车惊魂之旅 ◎ 孩子奇怪的逻辑 ◎ 如果有一天,妈妈变成小孩…… ◎ 幽默会遗传!? ◎ 妈妈,你把我的“宝贝”当垃圾啦! ◎ 幸福,藏在平凡细微的小事 ◎ 鸡腿事件的领悟 ◎ 妈妈的心里,永远有个不会变老的小孩 ◎ 无辜的洗衣机 ◎ 幸福沟通法则 ◎ 你像爸爸还是妈妈? 序言 终于有时间再次品读黄淑文老师的《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淑文在书中提及2012年一家四口来南京的情形。那是7月3日到14日,我们邀请淑文一家人,同时邀请了美国亚利桑那州I图桑国际学校10个家庭,来行知小学开展文化浸濡活动。确切地说,那是我们学校第一次接待美国家庭,我担心力不从心,便向淑文的先生台湾Power奖(台湾教师年度奖,一年只有1位获奖者)获得者杜守正老师求援,没想到,杜老师带来整个家庭支援我们。我记得杜老师教美国孩子玩扯铃,造纸,淑文和两个孩子在一边参与、协助,最后一天,我们在南京长江三桥下边举行告别会,杜老师又弹吉他,又吹口琴,淑文拿着歌谱,小红豆站在爸爸的背后,拿着口琴,娴熟地配合着吹奏,元椿则在一旁拍照。长江边的那一幕动人的景象,令人感动,难以忘怀。我们特别邀请了《生活教育》杂志社和浦口电视台记者来学校访问,一起探讨大陆家庭、台湾家庭和美国家庭,在子女教育和家长自身成长上的种种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儿子元椿说,爸爸比较严格,妈妈比较随兴,加起来刚刚好。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感慨和深思。 那次来南京,淑文送我2008年写的《最长的辞职信》。从那以后,这一家人更加令我刮目相看了。201 1年5月7日到14日,杜守正老师带着自己任教的水源国小毕业班的孩子来行知小学交流,让我有机会了解杜老师是如何经营一个精彩的大家庭的。而见到杜老师一家人,拜读了淑文的书,我又有幸开始领略杜老师和淑文以及两个孩子共同经营的一个精彩的小家庭。 淑文即将在大陆出版的这本书,在台湾出版已经有4年了,受到广泛好评。很可惜,我没能更早地看到这本书。这本书真是太好读了,太受用了。我想,我一定会将这本书推荐给南京行知教育集团的家长们和老师们,我要争取请到淑文来行知教育书院开工作坊,细细地导读这本书,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从淑文的教养和成长智慧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件事,本来在4年前就该做了。 在信息化、自媒体、多元价值观涌现的时代,人们被各种资讯包围着,越来越多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感觉是恐惧、悲伤、疑惑、愤怒、软弱,而淑文却透过的她真诚、细腻、幽默、充满灵性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从容、喜悦、通达、平和、有力,更是以她勇敢的实验、广博的阅读、深入的思考,为许多迷思中的父母揭示了成功教养、有机教养的奥秘:关键在于做自己——“快乐来自于按照你自己的价值观享受人生,来自于接纳真实的自我”,“借由养育孩子,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圆满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的那些故事平实动人,生动传神,引人深思,很多观点新颖独到,触动心灵,引发共鸣。十几天操办寻根之旅夏令营,与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亲密接触,我的许多感受都能从淑文的书里面得到印证。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寻根,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在寻根啊。看到营员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精彩表现,特别是看到他们在闭营式上的风采展示,我感到我们又一次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孩子。于是我在夏令营告别讲话中说了4句话:无比真诚地感激,发自内心地赞叹,心悦诚服地学习,满怀深情地祝福。我们就是要向淑文那样对待孩子,向孩子学习,家长的教育力量来源于自身的成长,相信做好自己,“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两周后,我就要去台北拜访淑文、守正、元椿和小红豆了,我要当面向淑文发出真诚的邀请。我相信这本书和这个台湾家庭所讲述的故事,所积淀的文化力量,一定会带给大陆的父母和老师们无比的感动,无尽的启示。 杨瑞清 2016年8月6日于南京 内容推荐 黄淑文编著的《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是一本关于养育的书,其实更是关于生命探索的书。这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power教师,辞去教职之后远离喧嚣,把家安在了人家四月萤火虫满天飞舞的地方。后来,她又把家安在了中国台湾的淡水,那里有一个平房瓦屋,瓦屋左边有一条小河流流过,旁边旁边有几棵芬芳的柚子树,右侧后方有一棵很大的台湾朴树,屋子后面就是一片开阔的山谷……从那时起,她便赋予孩子成长的“有机教养”,她从自己的教养经验出发,把个体放在原生态家庭中去提升亲子之间的关系。透过17个真实易操作的沟通方法,结合3个令人省思的生命经验,为父母呈现教养的大智慧。特别加入具有艺术天赋女儿的漫画插图,一笑而过之后令人醍醐灌顶。当我们用成人的眼睛去看待儿时的自己,就会发现,你越了解自己,就会越了解你的小孩。你儿时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正是孩子心中渴望的亲子关系。 编辑推荐 《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作者黄淑文用养育两个孩子的教养智慧,找到自己,找到情感的根、生命的根、土地的根,通过展示孩子的作品和日常生活,让所有的父母找到的自己的不完美和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容许孩子找到自己的宇宙,通过叩问和启发,让母亲懂得,妈妈的身份和名字不只是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