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辇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筋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
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焊所。焊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之。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余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报恩塔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亳,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天台牡丹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叶离披,错出檐甃之上,三间满焉。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淋漓簇沓。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
金乳生草花
金乳生喜莳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濒河构小轩三间,纵其趾于北,不方而长,设竹篱经其左。北临街,筑土墙,墙内砌花栏护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栏,长丈余而稍狭。栏前以螺山石垒山披数折,有画意。
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莺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绿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墙头屋角,以遮烈日。
乳生弱质多病,早起不盥不栉,蒲伏阶下,捕菊虎,芟地蚕,花根叶底,虽千百本,一日必一周之。癃头者火蚁,瘠枝者黑蚰,伤根者蚯蚓、蜒蝣,贼叶者象干、毛猬。火蚁,以鲞骨、鳖甲置旁引出弃之;黑蚰,以麻裹筋头捋出之;蜒蝣,以夜静持灯灭杀之;蚯蚓,以石灰水灌河水解之;毛猬,以马粪水杀之;象干虫,磨铁线,穴搜之。事必亲历,虽冰龟其手,日焦其额,不顾也。青帝喜其勤,近产芝三本以祥瑞之。(P7-12)
提起《陶庵梦忆》这部书,不少读者脑海中浮现的想必是品茗、赏花、观剧、访古、宴饮之类奢华而不失优雅的场景,这种印象无疑是正确的,有书中的相关内容可证,但它还不够全面和深刻。既然能成为传世经典,自有其特别之处,欣赏该书既要看其正面,更要看其背面,因为在繁华富丽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充满血泪的故事,而这也是那些仅将《陶庵梦忆》作为小资读物来欣赏的读者们需要格外留意的。
首先从该书的作者说起。张岱(1597-1684),字宗子,号石公、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著述颇丰,今可见者有《琅嫒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四书遇》《古今义列传》《史阙》《快园道古》《夜航船》等。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著述可以看出,张岱并非散文家或文学家一词所能概括,其著述涉及经史子集各部,所取得的文学及学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如果不是人生轨迹因改朝换代而发生戏剧性的改变,张岱很可能不会去写这本《陶庵梦忆》,自然也不会去写另一本同类性质的《西湖梦寻》,因为他的兴趣主要在史学,他更愿意撰写《石匮书》《石匮书后集》这样的史书。
张岱出生在一个显赫、富贵的仕宦之家,父祖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为其营造了一个十分优越的生活环境,由此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根本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别人辛苦一生所追求的富足和安康,他从一出生便已经拥有,而且还更好。没有衣食之忧,他过着一种清闲、适意的生活,人世间的各种享受他都曾一一亲身体验过,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生活状态:“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这是其入清之前日常生活的形象写照。这样的生活真是太闲适、太自在了,以至于科场上的连连失利都未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
但命运之神并不总是垂青于某一个人,很快,充满血腥的改朝换代所带来的沧桑巨变不仅改变了这个国家,改变了一个时代,同样也彻底改变了张岱的生活。国破家亡,这个原先在书籍上看到的抽象词汇转眼间已成为刻骨铭心的切身感受。谁能想到,一位安享人间富贵的纨绔子弟转眼间成为让人惟恐避之不及的下层贫民,生活一下陷于十分困窘的地步:“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但就在这种极端困顿的环境中,张岱仍然很可贵地保持着一个读书人的人格和尊严。
明亡之后,张岱曾请缨带兵三千,去诛杀奸臣马士英,但未能如愿。他也曾参加过一些抗清斗争,很快就发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随后埋名隐迹,以遗民自居,不与新朝合作。他没有获得过功名,更不是朝廷命官,却有着比达官贵人更为自觉的民族意识和文人气节,以自身的言行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可贵精神,与那些曾身居高位、转眼却在新朝委曲求全的贰臣们形成鲜明对比。
富贵、优雅的生活如过眼烟云,一阵腥风血雨的洗劫之后,剩下的只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人生仿佛一场梦,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品茶、赏花、观剧、宴会、远游,这些先前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如今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但张岱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和绝望,他看到和听到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这些都是不能被忘记的。他要以个人之力,留下一段可信的历史,让子孙后代了解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情。他笔下的历史可分两种,一种是全景式的刻画,比如《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另一种则是个人生活的描绘。《陶庵梦忆》显然属于后者。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化的日常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时代画卷,更为重要的,它是一部写满沧桑的心灵史。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在眼前。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和反思,作者不自觉地会进行过滤,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字里行间,作者不时流露出忏悔之意。不过,更应该忏悔的不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布衣平民,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贵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仅是一个人在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忏悔。
作者追忆似水年华,极力描绘改朝换代前个人生活的闲适和富足,但绝不是为了炫耀,只要看一看作者那篇写得极为沉痛的自序,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沧桑和寄托,全书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难以释怀的痛苦和忧伤。相比那些沉溺于感官享受的晚明小品文,本书无疑要高出一个层次,它开创了小品文艺术的新境界,代表着明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全书所写,都是极为生活化的内容和场景,这些精心描绘的种种生活细节在当时看来,也许是司空见惯,但在今天,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审美意义。如此十分详尽、个人化的琐细内容,各种官方文书档案自然是不屑于记载的。如果要了解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民众特别是士人阶层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该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由于作者生活优越,游历广,见识多,不经意间的描绘,往往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叹,感到震惊。它所描写的,是一种感性的历史,因而也更为真实。
对不少读者来说,除了增长见闻、开阔眼界,他们更喜欢该书闲适、清新的风格和亲切、随意的文字。《陶庵梦忆》一书,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所谈皆日常琐事,内容庞杂,如叙家常,但都围绕着个人的感性生活而展开,收放自如;每则字数不多,但篇篇写得精彩。作者文笔清新、洗练且富有表现力,不管是写入还是叙事,都娓娓道来,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可谓琐而不厌,细而不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需要注意的是,该书文字读起来轻松、随意,但细细推敲,实际上还是颇为考究的,遣词造句,皆见功力,毕竟轻松不是松散,随意不是随便。全书引经据典之处,也有不少,颇见作者广博的学识,只是大多用得贴切自然,不易发现而已。这种既见才华又显学识的文字不是谁都能写得来的。
本书以八卷本的最早刊本乾隆间王文诰评点本为底本,以《粤雅堂丛书》本为校本,并参考其他刊本及今人整理本,择善而从,因系普及读本,不再出校记。
《陶庵梦忆(精)》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共八卷,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故事,作者将种种世相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细致的笔触,将晚明时代的生活风情写的真率洒脱,别誉为晚明生活世相的“清明上河图”。
张岱著的《陶庵梦忆(精)》都是极为生活化的内容和场景,这些精心描绘的种种生活细节在当时看来,也许是司空见惯,但在今天,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审美意义。如此十分详尽、个人化的琐细内容,各种官方文书档案自然是不屑于记载的。如果要了解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民众特别是士人阶层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该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由于作者生活优越,游历广,见识多,不经意间的描绘,往往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叹,感到震惊。它所描写的,是一种感性的历史,因而也更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