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即“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芮国强著的《产城融合发展:常州实践与特色》以常州市深化产城融合改革、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内容,在准确把握产城融合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及内在机理,科学分析产城融合提出的历史方位、战略前提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从现实基础、基本做法、初步成效、特色亮点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常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概括提炼了常州市向江苏省提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并在靠前外其他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实践经验的指导下,提出了常州市乃至全国深化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进而为提升产城融合度提供了思想驱动和理论引领。 作者简介 芮国强,江苏南京人,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常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州大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常州市产城融合经济研究会会长、常州市委督查室专家库成员等。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汀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新华文摘》《中国行政管理》《江海学刊》等核心期刊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纸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省部级很好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目录 引言 常州产城融合发展的提出 章 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提出的动因及背景 一 城市社会: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提出的历史方位 二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提出的战略前提 三 产城分离: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提出的现实背景 第二章 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 一 产城融合元概念的理论阐述 二 产城融合科学内涵的理论分析 三 产城融合科学内涵的实践界定 第三章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产城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三 产城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 四 产城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 常州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 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 二 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基础 三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常州产城融合综合发展的基本做法 一 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城融合新动能 二 改革行政区划,优化产城融合新空间 三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城融合新支撑 四 拓展公共服务,满足产城融合新需求 第六章 常州产城融合发展的初步成效 一 凸显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了市民化进程 二 统筹建设管理,有效提升了城镇功能 三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动了体制机制创新 四 突出示范亮点,成功入选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第七章 常州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亮点 一 坚持立足全局,明晰产城融合发展定位 二 注重规划统领,优化产城融合发展布局 三 突出以产兴城,强化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四 推进文化建设,彰显产城融合品质内涵 五 建设生态文明,增创产城融合发展优势 第八章 其他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 国外城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二 国内其他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及经验镜鉴 结束语 从产城人融合走向城产人融合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