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副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出版有《文学如何立心》《散文的常道》等著作十几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新世纪很好人才”。
序
第一辑 为诗歌申辩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为诗歌说一点什么
诗歌与什么相关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从诗集《出生地》说起
“诗教”的当下意义
诗歌是不知道的,在路上的
写作是身体的语言史
诗歌内部的真相
谁在伤害真正的诗歌
诗歌在疼痛
诗歌在前进
文学身体学
第二辑 理解诗人
回到事物和存在的现场——于坚的诗与诗学
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写出生命的热烈与凉意——论田湘的诗歌
生命的探问与领会——谈谈冯娜的诗
为山水立心
词语的冲突及其缓解方式
走向“综合”的诗——我读哈雷的诗歌
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
向下的,慢的——读梁平的《重庆书》
想念一种有感而发的诗歌
读诗:经验与叙事
一种有方向感的写作——关于雷平阳的诗歌
学术简表
后记:对话比独白更重要
《诗歌中的心事》所辑录的都是谢有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有关论诗的文章,有些是诗歌专论,有些是诗人或诗集的评论,也包括其在90年代末参与的关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几篇争论文章——这场盛大的争论,直接由一本“诗歌年鉴”和关于这本年鉴的评论(《诗歌内部的真相》)所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