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马思主义的区域经济理论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不仅从批判社会学的思维审视了实证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误区所在,而且把国家、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等因素引入了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成果使马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拓进到被资产阶级学派长期占领的区域经济学领域,为马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周立斌(1969.5-),男,副教授,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吉林怀德人。近年来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7lO080)、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会项目(L14DSZO72)、河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GHl52024)、河北省社科联重点项目(Z040120160006)等8项省部级课题。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系统工程》、《学术交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的著作:(1)专著:《卢卞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主编:《空间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批刿视角》,2014年3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教学成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10年特等奖。 目录 引言 一、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产生 二、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关注的区域经济问题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四、本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研究总体框架 六、本书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经济思想探源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的空间经济思想 一、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 空间经济思想探究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空间经济思想 三、《共产党宣言》中的空间经济思想 第二节《资本论》中的空间经济思想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二、再生产理论中的空间经济思想 第三节《论住宅问题》的空间经济思想 一、蒲鲁东主义者对住宅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资产阶级对住宅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论住宅问题》的理论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空间生产 第一节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一、空间的哲学探究 二、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 三、空间生产的地理策略 第二节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 一、空间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循环的关系 二、资本的第二循环的“三位一体”:金融资本、土地利益和国家 三、资本第二循环的作用与后果 第三节世界体系下的空间生产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的发展 二、世界体系理论下的核心与边缘的对立 三、地理不平衡下的空间生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空间消费 第一节空间消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何为空间消费 二、空间消费研究的兴起 三、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消费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空间消费的国家层面上的分析 一、空间消费的国家性 二、空间消费的再生产性 三、空间消费的斗争性 第三节空间消费的资本积累分析 一、空间消费的主体 二、空间消费的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城市空间分异 第一节资产阶级城市社会学派对空间分异的解释 一、芝加哥学派对空间分异的阐释 二、新韦伯主义学派对空间分异的阐释 第二节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对空间分异的解释 一、三位一体的空间分异理论 二、哈维对空间分异结果的分析 三、空间分异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审视 第三节乌托邦:空间分异解放之路 一、乌托邦与正义 二、“空间形态的乌托邦” 三、乌托邦与城市实践 本章小结 第五章区位的空问经济批判 第一节区位与空间经济 一、企业区位理论 二、芝加哥学派的城市区位理论 三、计量学派的区位理论 第二节对资本主义区位理论的批判 一、韦伯区位理论的错误 二、芝加哥学派区位理论的错误 三、计量学派的区位理论错误 第三节区位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区位理论 二、政治博弈下的区位理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城市变迁理论 第一节哈维的城市变迁理论 一、资本积累、资本循环与城市变迁 二、城市变迁与劳动力再生产 三、金融资本对城市变迁的作用 第二节苏贾的城市变迁理论 一、“拆解”“重构”与城市化变迁 二、城市变迁的历史维度审视 三、洛杉矶城市的“拆解”与“重构” 第三节列斐伏尔和卡斯特尔的城市变迁理论 一、列斐伏尔的城市变迁理论 二、卡斯特尔的城市变迁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区域经济理论的后现代地理学审视 第一节新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地理学 一、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的兴起 二、哈维与后现代地理学 三、苏贾的后现代地理学贡献 第二节后现代地理学的区域经济研究方法 一、解构研究方法 二、辩证法 第三节后现代地理学审视下的区域经济问题 一、城市空间生产的危机 二、后现代地理下的城市空间生产重构 三、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与全球地理经济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