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方言和银川方言属同一个方言系统。现就记忆深刻的一些方言土语做些描述,以表乡音情怀,款款心曲。
张眊
吒,与“张望”意义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是指一两岁的孩子在土炕上撑着两腿、撅着屁股低头向后看。当孩子透过双腿向后看时,大人会说:“孩子张吒了,她妈妈又有喜了。”似乎妈妈怀上了小弟弟或小妹妹是由这个小哥哥或小姐姐先发现的,向人们做了暗示。这话既夸奖了大人又夸奖了孩子,皆大欢喜。孩提时我们总是信以为真,因为过不了一年半载,孩子的妈妈果真又生了一个孩子。这样张吒下去,第一个孩子报告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消息,第二个孩子再报告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消息。遇上生育非常稠密的母亲,可连生十个孩子左右,她的孩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不停地张吒,就是很有意思的事了。其实,母亲的怀孕不是孩子“张眨”出来的,而是小孩长到会张吒时,按生育周期,她妈妈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再生一个孩子,这样的巧合正好应验了“张吒”的预言。
但我仍然怀念小孩“张吒”的情景和神秘的气息。
幼时的我“张吒”了没有,已经记不得了;也许曾“张吒”过,而且看得遥远,那小我八岁妹妹就是证明。但记忆又是一片空白,能够在记忆的屏幕上淡淡浮出的是我们小时候在柴垛旁、土墙边翻跟头、打倒立,会看到一个格外新鲜的世界;青少年时在水田里插秧,低头回眸够拿身后绿莹莹的稻苗时,会看到水田、树木、蓝天互为颠倒的情景。后来我们年龄大了,由于经验、知识、理性的运用,就习以为常了。但当把这些体验和孩子的“张吒”结合起来想,那“张吒”就很有趣味了,或者才真正能够破解幼儿“张吒”的奥秘。
原来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映人人眼的外物都是相反颠倒的,但人们认识外物,以倒为正,习以为常。而孩子长到一岁左右,由睡到爬到坐,她能够正儿八经地头朝上观看外物,思维也有所发展,对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以乌黑灵动的小眼睛注视着一切,以闲不住的小手抓要一切,嘴里还嘟嘟囔囔地念念有词。当某一天他无意间低头撅臀向后看时,发现了一个颠倒的新奇的世界,他好奇,他高兴。于是他会接二连三地“张吒”,看看那反着的天花板,向上垂着的彩球,反放着的被子和柜子,柜子上倒悬的台灯居然不坠落。这简直是一次重大的发现和体验,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对周围的人和事,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我们自以为成熟聪明的成年人,若捡回孩子那诗意般的童心和目光,好好“张吒”一下,换个角度来看,换个思维去想,换个方法去做,也许会佳景迭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挺棍
一个男人好吃懒做,直挺挺地躺在炕上,他女人就会责骂道:“你看你像个挺棍一样躺在炕上,就是下不力。’丫挺棍”,是个名词,四十岁以上的乡村人才知道,是指有特殊作用的直木棍。
那时,乡村有磨房和碾房,磨面碾米要用石磨石碾。毛驴通过拴牢在石磨上的粗木棒或穿在石碾砣上的粗圆木,拉着石磨或石磙不停地围着磨台转,真可谓驴随磨转、磨随驴转了。由于是旋转,毛驴必须戴了蒙眼才能走,但不能离心,也不能向心。用软绳子牵驴头,却不能阻止驴子行走时擅自向心运动。聪明的乡村人就在驴头和磨盘中间用一根粗细、长度合适的木棍拴着,挺着让毛驴瞎瞎地在磨道里不停地转圈走动,同时又使毛驴不能向里回头偷吃米面。
这就是年头久远的挺棍了。牛在拉着石磙压麦场时,带着牛兜子,用来笼嘴,是不让牛低头偷吃麦子。当然挺棍的作用比起牛笼嘴复杂微妙些。现在的乡村,农民用牛马拉着圆木浪水田,为了既能牵引指挥牛马,又不至于靠得太近被溅得泥水满身,就用一根长木杆做缰绳,这是挺棍的另一种形态了。
说起“挺棍”,我记起了有趣的故事和诙谐的比喻。
我三十岁时,一次在由永宁老电影院改成的舞厅里跳舞,大概是春天,我穿一身黑色西装、白衬衣,系红领带,倒也显得风度翩翩、高贵雅致。
P2-3
在永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永宁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共同策划编辑的《永宁文艺丛书》(共6卷)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永宁县23万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令人欣喜,值得祝贺。
永宁,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东为黄河之滨,西倚巍巍贺兰;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流光溢彩;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社会安宁,人民幸福;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艺术家们创造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多年来,永宁艺术家们放眼世界,关注本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积极开发、挖掘、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为提升县域文化內涵做出了不懈努力。无论是老作家姜自立、范长华,还是青年作家解怀福、陆梦蝶、马凤鸣、王富荣、刘岳等,他们孜孜以求,在文学的百花园里笔耕不辍,辛勤耕耘,为繁荣永宁文艺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回族青年作家马凤鸣,他的《二毛皮》荣获全国孙犁文学奖,散文《风雨沙坡头》获“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小说《天堂来信》荣获第七届新月文学奖,为永宁乃至宁夏赢得了极高的荣誉。
我们赞美春天,走近春天,冰雪就会悄悄融化;我们喜爱音乐,走近音乐,生命就会轻舞飞扬;我们歌颂清泉,走近清泉,心灵就会澄澈明净。当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近艺术殿堂的时候,就会感到踏在了坚实的大地上,心灵时时氤氳着文学艺术的紫气祥光,精神世界感到无比的充实与富足。澎湃的激情,必然燃烧起熊熊的火焰;辛勤的耕耘,必然换得满园瓜果飘香。一批在区內外崭露头角的文学艺术名家,为繁荣永宁文艺事业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为宣传永宁、展示永宁、提高永宁的知名度和关誉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几年前,县文联领导就有编辑《永宁文艺丛书》的想法,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梦想照亮现实,一缕缕曙光照耀着文艺爱好者的心扉,叹息与沉默在瞬间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喜悦与感动。
入选本丛书作品的作者大都是永宁籍人或是曾经在永宁工作过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抒写着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摒弃浮华,恪守清贫,汲取养料,勤修艺术,抒写着时代的强音与辉煌。他们,向着艺术的高峰一步步攀登。一首优美的小诗,一个感人的瞬间,一段悲欢离合,一生难忘的情怀,都被他们描绘得绚丽多姿、质朴无华。编辑出版《永宁文艺丛书》,这在永宁文联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有鉴于此,选入丛书中的作品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我们希望在永宁文艺创作的征程中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印迹。正如徐志摩所说:“至少我们的胸中,在现在生命的出发时期,总应该培养一点寻求真理的诚心,点起一盏寻求真理的明灯,不至于在生命的道路上只是暗中摸索,不至于盲目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什么发现都没有。”作家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其作品才会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永宁文艺丛书叫、说卷》由解怀福同志负责组稿、编辑,《永宁文艺丛书·散文卷》由韩少忠同志负责组稿、编辑,《永宁文艺丛书·诗歌卷》由贺彬同志负责组稿、编辑,《永宁文艺丛书。关术卷》由李明昆同志负责组稿、编辑,《永宁文艺丛书·书法卷》由马金成同志负责组稿、编辑,《永宁文艺丛书·摄影卷》由梁颖萍同志负责组稿、编辑。尽管这六本集子的主题、题材各不相同,但都是经过编委会集体讨论筛选,反复修改润色,最终才定稿的。杨仁山、杨小林等一大批杭州知青的作品,由于我们与作者一时无法联系,未能入选,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因篇幅容量等方面的因素没能入选,恳请作者谅解。
本丛书组稿、筹备及出版几经周折,历时半年,工作千头万绪。2016年3月初,县文联首次召开了组稿座谈会。会上,各协会主要负责人对出版本丛书的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后又多次召开组稿编辑通联会议,共同商谈编辑出版事宜。为了编辑好本丛书,编审人员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以弘扬主旋律的欢悦和传递正能量为主旨,克服重重困难,使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
流年似水,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景广阔,任重道远,让我们扬起时代的风帆,肩负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永宁的发展代言,为永宁的崛起代言,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反映人民心声、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艺作品,为永宁县文学艺术事业增光添彩,用心智和汗水谱写出更加绚丽的华彩乐章。
在此,我们代表本丛书的编辑和作者对所有关注、支持、帮助本丛书出版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选编篇幅所限,所存疏漏及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位于银川南大门的永宁,是一块被母亲河疼爱的土地,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滋润着永宁这块富饶的宝地,钟灵毓秀的永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当旭日东升的时候,绚丽多姿的江南画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唐徕渠、汉延渠缓缓流过,把两岸滋润得绿意盎然;观桥柳色、贺兰晴雪、鹤泉湖、三沙源、中华回乡文化园、纳家户清真寺……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宝玉点缀着永宁,为“塞上回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从古老的引黄灌溉中走来的永宁,平畴沃野,沟渠纵横,阡陌相连,如画的田野勾勒出迷人的色彩。四季鲜明,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丰富。旱涝保收,“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果然名不虚传。
从北典农城、上河城走来的永宁,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明长城、李俊塔、纳家户清真寺等人文古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天蓝水绿,交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设施园艺及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开放、美丽、富裕、和.谐的永宁正走在小康的路上。
这块土地上的干部群众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善于创造,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宁夏考察时提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著名论断。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四个永宁”.传递正能量,表现永宁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发展合力,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欣逢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编纂《永宁文艺丛书》,用我们的笔记录时代印记,展现永宁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时代进步的乐章,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讴歌是当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出版《永宁文艺丛书》,是永宁实施文化振兴工程的具体措施,是永宁文化历史的一次大检阅和汇总,是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大举措。是当代永宁文艺工作者留给历史的文学艺术记忆。这是一套厚重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丛书,是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亮丽风景。该丛书包括《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美术卷》《书法卷》《摄影卷》,精选永宁文学艺术前辈蔡万、苗培本、姜自力、范长华、马新芳、周毓峰、韩少忠等人的文学作品,反映跌宕起伏的历史风貌;选择解怀福、王富荣、马凤鸣、陆梦堞、刘岳、贺彬等人的文学作品,反映当代永宁人不断深化改革的精神;精选李明昆、马金成、李思实、李明波、李大伟、陈晓斌、李锦、马学谦等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反映永宁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精选粱颖萍、王建国、李洪林、包培、李振宇等人的摄影作品,形神兼备地展现永宁人奋斗在小康路上的精神状态。这些作品语言隽永,意境优美,饱含深情,韵味醇厚。 近年来,永宁的文学艺术界出现了良好的局面,县级文学刊物《塞上回乡》印刷发行30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促进文学艺术交流与创作的平台。不断出版的作品令人惊喜连连,从姜自力沧桑厚重的《小东方》到范长华宏阔深邃的《乡下秀才》……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永宁人在建设家园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或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或从宏大的场面开局,处处见证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2013年开始,王富荣、马凤鸣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开创了永宁籍作家在文学殿堂学习的先河。马凤鸣、解怀福、王富荣、贺彬、刘岳不断在区內外刊物发表作品,其中马凤鸣近几年的文学创作成绩斐然,作品集中反映老百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发表在《朔方》上的小说《学董》被郎伟、苏涛在((2015年宁夏小说创作述评》里做了重点评论,小说选集《天堂来信》被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推介。马凤鸣的散文曾获首届孙犁文学奖,小说获第七届新月文学奖、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刘岳的创作也非常活跃,近几年他在《诗刊》等刊物不断发表作品,诗歌中沉淀着一种荡人心魄的乡愁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范长华《永宁方言精选》的出版,又为永宁的文化艺术画卷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我县艺术家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在银川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展览和评奖中多次入选或获奖,起到了宣传永宁、展示永宁的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永宁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伟大的时代需要创造伟大的业绩,伟大的业绩需要伟大的作品来讴歌、书写、表达、弘扬。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习近平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文艺的作用不可代替,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些都表明,我们迎来了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新的春天。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实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在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的业绩。
古往今来,包含民族精粹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是如此。建设“四个永宁”需要我们记录和颂扬,永宁改革发展需要我们见证和传播,历史的使命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道远,在交流学习中,我们手中的笔只有更加丰润有力,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是为序。
2016年9月
由王学东、王富荣主编的《永宁文艺丛书(散文卷)》主要收录了解怀富、王富荣等人的作品,反映了当代永宁人不断深化改革的精神。散文卷的作品代表了永宁县小说发展的水平,从文学的角度呈现了永宁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表达永宁人民实现美丽中国梦,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由王学东、王富荣主编的《永宁文艺丛书(散文卷)》是永宁文艺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解怀福、姜自力、王建邦、马凤鸣、王富荣、韩少忠、贺彬、姜宁、姜虎等人的散文作品,有对人生的感悟,有对美景的赞叹,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物的描写……文笔优美清新,结构严谨,如诗如画场景中穿插对过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变化。词句简洁优美,品味十足,托物言情,寄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