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祠堂建筑是在民族大迁徙、征战、交流和融合之中逐步形成的,是文明交流的产物、工程技术的缩影与宗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当下与未来“留着乡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本书从移民的视角,探讨了闽海地区祠堂建筑空间构成要素、平面空间形态、建筑立面与装饰艺术,并深入剖析了闽海祠堂建筑的大木作与小木作营造技艺,揭示祠堂背后深邃的宗族文化,与闽台两地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文化本质。
本书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民居建筑研究等相关专业研究者阅读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移民文化视野下闽海祠堂建筑空间解析/闽台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张杰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闽海祠堂建筑是在民族大迁徙、征战、交流和融合之中逐步形成的,是文明交流的产物、工程技术的缩影与宗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当下与未来“留着乡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本书从移民的视角,探讨了闽海地区祠堂建筑空间构成要素、平面空间形态、建筑立面与装饰艺术,并深入剖析了闽海祠堂建筑的大木作与小木作营造技艺,揭示祠堂背后深邃的宗族文化,与闽台两地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文化本质。 本书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民居建筑研究等相关专业研究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张杰,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主任。 1973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师从阮仪三教授)。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城市规划》杂志(CSSCI]特聘审稿专家、泉州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学术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闽台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保护。 出版专著5部,曾在《城市规划》《建筑学报》《规划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学术论文连续4次获得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三等、佳作奖(分别为2005年、2007年、20094:、201 1年),获得金经昌基金论文竞赛佳作奖(20094E),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学术论文金奖(20124E)。先后主持国家社利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基金1顼,其他省部级纵向课题5项。 主持横向课题一百五十余项,其中多个项目获得住建部、省市级奖。 目录 引言 1闽海地区与移民 1.1 闽海系 1.2 闽海地区 1.3 移民 1.4 移民浪潮下的福建 1.4.1 移民福建 1.4.2 移民下的闽文化与社会发展 1.5 移民浪潮下的台湾 1.5.1 移民台湾 1.5.2 闽南人移民入台 1.5.3 台湾文化渊源 2家庭、宗族与宗法制度 2.1 宗族与宗法制度 2.1.1 宗族 2.1.2 宗法制度 2.2 家庭、宗族组织 2.2.1 家庭与家庭组织 2.2.2 宗族类型与宗族组织 2.2.3 家庭与宗族的相互依存 2.3 闽海宗族发展 2.3.1 福建宗族发展 2.3.2 台湾宗族发展 2.3.3 闽海地区典型宗族变迁 3闽海祠堂发展 3.1 祠堂空间演变 3.1.1 西周及以前的宗庙 3.1.2 秦汉代祠堂 3.1.3 魏晋至宋元祠堂 3.1.4 明清祠堂 3.2 福建祠堂的发展概况 3.3 闽海祠堂的发展 3.3.1 台湾祠堂发展概况 3.3.2 金门祠堂发展概况 3.3.3 金门蔡氏祠堂发展 3.3.4 台中祠堂发展 4闽海祠堂形制与构成要素 4.1 祠堂建筑基本形制 4.2 祠堂形制的构成基本要素 4.2.1 建筑元素 4.2.2 户外元素 4.3 平面空间组成 4.3.1 平面基本构成 4.3.2 祠堂总体形制的基本范型 4.4 祠堂立面构成 4.4.1 屋顶 4.4.2 墙身 4.4.3 基座 4.5 祠堂结构体系 5祠堂空间类型与特色 5.1 闽海祠堂区系类型 5.1.1 主要类型划分 5.1.2 闽海祠堂分区与区系特征 5.2 祠堂建筑空间类型与特色 5.2.1 单落型 5.2.2 两落、多落型 5.2.3 客家祠堂 5.2.4 套院巨型 5.2.5 特殊型 6祠堂营造图与大木作 6.1 营造图 6.1.1 水卦图 6.1.2 点制篙尺 6.1.3 台湾打图 6.2 大木施工 6.2.1 栋路 6.2.2 斗拱 6.2.3 枋类构件 6.2.4 檩椽构件 6.2.5 其他构件 7小木作技艺 7.1 木雕装饰 7.1.1 雕刻用材 7.1.2 雕刻工艺 7.1.3 雕刻技法 7.2 石作雕刻 7.2.1 雕刻用材 7.2.2 雕刻工具 7.2.3 雕刻工艺 7.2.4 雕刻技法 7.2.5 石雕运用 7.3 堆剪与灰塑、交趾陶 7.3.1 堆剪 7.3.2 灰塑 7.3.3 交趾陶 7.4 砖雕 7.5 油饰彩绘 7.5.1 作用与内容 7.5.2 油饰彩绘工序 8闽海祠堂建筑文化 8.1 宗祠的风水观 8.1.1 选址文化 8.1.2 禁忌文化 8.2 木主文化 8.2.1 木主及其宗族意义 8.2.2 祠堂木主制度 8.2.3 木主文化的空间化 8.3 祭祀文化 8.3.1 祭祀对象 8.3.2 祭祀物品 8.3.3 祭祀礼仪 8.3.4 祭仪流程 8.3.5 祭祀仪式空间化 8.4 其他祠堂文化 8.4.1 姓氏文化 8.4.2 匾额文化 8.4.3 祠联 9余论 9.1 历史尘埃中的祠堂 9.2 新时代下的祠堂 9.3 祠堂空间功能的畅想 主要参考书籍 后记 导语 基于移民文化的视野,依托历史文献,梳理闽海宗族的演变历程,解读闽海地区祠堂建筑平面形态类型、特征与普遍规律,分析祠堂建筑立面造型、装饰艺术,探究闽台祠堂建筑营造技艺,挖掘空间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两地祠堂建筑及其祠堂文化的历史渊源。 本书主要包括:闽海地区与移民;家庭、宗族与宗法制度;闽海祠堂发展;祠堂形制与构成要素;祠堂空间类型与特色;祠堂文化图与大木作;小木作技艺;闽海祠堂建筑文化及渊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