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读红楼梦(精)
分类
作者 韩羽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录了韩羽先生几十年读《红楼梦》的散文随笔,每一篇都能读到韩羽先生的博学、智慧和童趣,带给人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比如,宝、黛共读《西厢记》,为什么宝玉笑嘻嘻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的玩笑话,黛玉听了会大怒,连眼圈儿都红了?比如,都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在书里她们很少打过照面,几乎视同陌路,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比如,娇憨的史湘云一向被读者喜欢,大家都知道她有个小毛病,说话咬舌头,总是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但又不见她的咬舌头用在别处,莫非作者在给人暗示,相知相识,比之林、薛更近一层,更两小无猜?
作者简介
韩羽,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河北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顾问,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出版有《韩羽画集》《中国漫画书系韩羽卷》《韩羽文集》《韩羽杂文自选集》《信马由缰》《画眼心声》《杨贵妃撒娇》等。美术作品分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之《国画卷》《书法卷》《漫画卷》《插图卷》。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漫画金猴奖成就奖,全国封面、插图优秀作品奖。担任人物造型的动画片《三个和尚》获文化部奖、电影金鸡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丹麦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担任人物造型的动画片《超级肥皂》获电影金鸡奖、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一等奖、人物造型设计奖。
目录
林黛玉与《西厢记》
宝玉吃酒焙茗醉
原是诗从胡说来
焦大焦大,叫人说啥
一形一影
爬了,也是黑豆
“谁解其中味”
好听之极,好看之极
采访平儿
花袭人春风得意
薛蟠怕人瞧他妹妹
似此又彼
闲话“闲征《姽婳词》”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听刘姥姥讲故事
“怡红院”里的“红”并不那么“怡”
史湘云“咬舌子”
为宝二爷一哭,复为一笑协
鼓舌三赞
贾蔷的花花肠子玩不转了
“乏味”之味不亦“味”乎
“药引子”李嬷嬷
当得起一个“慧”字
为赵姨娘说几句
姑妄傻之
凤姐审兴儿
凤姐与曹操
“越说越放屁”
闲笔不闲
“半”家之言
循声而得貌
贾母善辞令
高处不胜寒
“过河卒子”邢夫人
漫议鸳鸯“殉主”
“两个妖精打架”,乱了贾府天下
文有“文眼”
关于“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我白吃了半日”
少女情怀总是诗,可又诗无达诂
亦当赞一“妙”字
《红楼梦》中的“伤逝”
就“两溜青篱”谈园林之趣
打小报告,也有赚有赔
“心领神会”虑难企及
“人尽可夫”的林黛玉
叶浅予画凤姐
札记
我画《红楼梦》人物
画跋(一)
画跋(二)
画《红楼梦》人物跋语
《红楼梦》人物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史湘云
迎春
鸳鸯
晴雯
探春
尤二姐、尤三姐
紫鹃、薛姨妈
香菱
贾琏
妙玉
藕官
司棋、潘又安
袭人
刘姥姥
焦大
后记
序言
韩羽画话红楼赞
舒芜
韩羽的《画话红楼》,
2005年2月14日《文汇报·笔
会》上开始登载。初看标题
和作者,我稍微一愣:这位
老兄,莫非要画出没有耳朵
的宝哥哥林妹妹么?当然不
待细看,就自笑愣得多余,
二十多年前初识韩羽,欣赏
的就是他的规规矩矩、正正
经经的油画和水彩画。尽管
这些年来,他的那些没有耳
朵而有魅力的漫画人物,已
经成为他的独特品牌,现在
来画红楼人物,怎么会画成
那样呢。一细看,果然都是
精美的黑白线条画。第一幅
贾宝玉,就使我拍案叫绝。
画贾宝玉,可取的场面多矣
,韩羽独取了宝玉应举辞家
的场面。他在漫话里说,有
的红楼梦研究者把宝玉应举
一节斥为后四十回“歪曲了
贾宝玉”,他不赞成此说,
而赞成王昆仑的公允之论。
他并且替贾宝玉设想了几句
心里话道:“你们二老生我
一场,不就是期望我蟾宫折
桂光宗耀祖么!好,我考个
举人给你们,这一下咱们就
两清了,拜拜!”这个设想
太好了!我要为此给韩羽唱
赞歌。
我还有点补充:宝玉辞
家时,并没有告别到“二老”
,父亲贾政并不在家。所以
后面第一百二十回中还有这
样一节:贾政回家的客舟,
停泊在一个荒江雪野里,忽
然岸上出现了做了和尚的宝
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
被一僧一道夹着,“只不言
语,似喜似悲”地向父亲拜
别,马上又被一僧一道夹走
。贾政上岸追寻,转过一个
小山坡,倏然不见,“只见
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这样来落实那句“落了片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预言
,可谓绝世妙文。
从意义上来说,宝玉辞
家时向尊长拜别,唯一漏了
父亲,这回特地来补拜,非
常周到。前面宝玉向黛玉剖
白心事时,本来就把黛玉摆
在老太太、老爷、太太之下
,绝对的第四人地位。这已
经就是他那个时代的“爱情
至上”,不可能期望他把黛
玉“至上”到第一人的地位。
(即使现代,应不应该把爱
人摆得超乎父母之上,恐怕
也难说。)所以他一定要向
唯一漏过的父亲补行拜别,
更显示他要求“两清”的决心
,毫不含糊。
从画面来说,消失在白
茫茫一片雪野里的,是一团
大红猩猩毡斗篷的身影。原
来他并不是“万念俱灰”而遁
入空门,而是带着一念火红
的坚贞的爱心,去履行“你
死了我做和尚”的誓言。正
因为那一切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都埋葬在白
茫茫之下,这一团火红就格
外耀眼。这是全书里面贾宝
玉最后一次出现的场面,有
特殊的意义。后四十回缺点
很多,但是一声“宝玉,宝
玉,你好……”,一幅白茫
茫中一团火红,有此二者,
就决定了它功在万世。韩羽
老兄是画家,当然比我更懂
这个,只不知道黑白线条画
有办法把这个白中一团火红
的场面表现出来否。
导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每个人对《红楼梦》都有自己的解读,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本书就是从画家韩羽的视角去解读红楼梦,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书中共收录了韩羽先生几十年读《红楼梦》的散文随笔,每一篇都能读到韩羽先生的博学、智慧和童趣;另附有18幅韩羽先生创作的红楼人物画作,每一幅画都各具特点且保留了韩羽的绘画风格,有趣、生动又有画外之意,读文章的同时又能赏画,给读者提供了又一种阅读《红楼梦》的打开方式。
后记
正值年头岁尾,突闻疫
情袭来,躲进小楼,索居数
月,得来半日之闲,为免多
时之寂,聊将《红楼梦》中
人物拿来打发日子。揭揭这
个的短,扬扬那个的长。说
好听些,是月旦之评,说难
听些,是嚼老婆舌头。边读
边想,边想边记,积少成多
,居然写满了一大沓子稿纸
。不亦意外收获乎,裒集成
册,不亦快哉。
然而,始而喜,继而惑
,复继而嗒然若丧。因为突
然想起了张岱的一段话:“
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
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
子,便成腐臭。此其间真有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
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
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
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
亦奚为?故日:诗文一道,
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
也。”诗文如是,《红楼梦
》又何尝不如是。
揽镜自照,遇《红楼梦
》能解乎?纵解之能说乎?
当此一问,谁敢自拍胸脯?
我小老汉,不待人笑,竟先
白惭,急忙忙将这“收获”掖
藏怀中。
可张岱这话又颇逗人思
摸,比如“遇之者不能解,
解之者不能说”,如若“遇之
者…‘解之者”不解不说,张
岱夫子又缘何得知其“不能
解”“不能说”?当必是那“遇
之者”“解之者”也解也说了
,只是解说得卯不对榫,言
不及义。
又如若,那“遇之者”“解
之者”不解不说,守口如瓶
,固然不会遭人之讥,然而
也不得开聋启聩,恐将永远
卯不对榫,言不及义了。张
岱的话,从反面一想,不亦
一声“棒喝”乎?又急忙忙将
那“收获”从怀中掏了出来。
干啥?也学学锺会。
“锺会撰《四本论》始毕
,甚欲使嵇公(嵇康)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
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
回急走。”(《世说新语》
)我则于出版社“户外遥掷
,便回急走”。
舒芜先生的文章,剪自
2005年的上海《文汇报》
。与舒芜先生相识,始于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承蒙不弃
,时有过往,闲话时也曾偶
及“红楼”。缘于此,小书之
幸,借以为之增色。故人仙
逝,唯唏嘘于“人、琴”。
(有几篇旧作,是为阐
述别的问题而牵涉到《红楼
梦》,也一并收拢了进来,
“茄子、黄瓜凑一筐”意也。
精彩页
林黛玉与《西厢记》
《红楼梦》中两度出现《西厢记》,都与林黛玉有关联,一在桃花树下,一在宴席桌上。且看《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就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读到这儿,大吓一跳,宝二爷不就背诵了一句《西厢记》的词儿么,可能那词儿用来暗示亲昵有些不庄重,但庚辰本夹批说得好:“看官说宝玉忘情有之,若认作有心取笑,则看不得《石头记》。”何以姑表兄妹,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竟倏地风云突变,疾言厉色。而“说到‘欺负’二字,就把眼圈儿红了”,尤令人一头雾水。 难道林姑娘真的这么小性儿?是什么风“吹皱一池春水”?柳如是词云“春日酿成秋日雨”,果然从《林黛玉俏语谑娇音》里透露出了点儿蛛丝马迹。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连忙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儿走,瞧瞧她去。’说着,下了炕,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了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正值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哪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她那里,就说这些闲话。’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儿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坐儿,合别人说笑一会子啊。’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是你自己糟蹋坏了身子呢。’黛玉道:‘我作践了我的身子,我死我的,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活着!好不好?’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么闹,我还怕死吗?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道:‘我说自家死了干净,别错听了话,又赖人。’正说着,宝钗走来,说:‘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拉宝玉走了。这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林姑娘的日子原来竟过得这么不舒心,真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的难念的经不是老百姓的愁吃愁喝,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儿女间的情爱,往往是无理可讲,你看是鸡毛蒜皮,她说是天要塌了。就说贾宝玉“打哪里来”吧,芝麻粒样的小事,竞弄得鸡飞狗跳要死要活。甚而凛然乎要像治国安邦那样的“攘外”与“安内”了。到底能把宝姐姐往外“攘”出多少去,林姑娘实在没有把握;把宝玉“安”得能否同心同德心心相印,就听他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就难得松心。
正是在这闹心的当口儿,贾宝玉笑嘻嘻地说了“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正触着了林姑娘心中的最隐秘处。歪打正着,恰恰是使林姑娘最为顺心的一句话,也恰恰是使林姑娘最为烦心的一句话。搔到了痒处,更打在了疼处。尤其出自贾宝玉之口,情何以堪,谓为“欺负”,谓为“淫词艳曲”,固有然矣。
世上最尴尬事,莫过于心中的隐秘被点破。对应之法是遮掩,而遮掩又往往适得其反,欲盖弥彰。不闻夫《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这“捉而掷去之”的矫情,暴露出了“片金”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而林姑娘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为“淫词艳曲”,又何异于华歆之捉片金“而掷去之”。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