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华,四川省芦山县人,四川省作协会员,雅安日报高级记者。著有《大熊猫史话(1869—2019)》、《和平使者熊猫巴斯》、《穿行在大熊猫村庄》等书。其中《巴斯百年“风雨”》入选中国作协2006年度报告文学精选集。
人类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是在1869年乍暖还寒的早春。
从大熊猫出现在人类面前的那一刻起,它的“食色性也”就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眼光。
100多年过去了,大熊猫依然是让人着迷。
大熊猫似乎没有过去,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谁”,
有人梳理出了大熊猫从古到今的几十个名称,但哪一个是“大熊猫”?
大熊猫又往哪里去?
虽然从“濒危”降到“易危”,但野外大熊猫的数量依然少得可怜
我们试图揭开大熊猫身上的神秘面纱,让大熊猫永远和人类和谐共生……
从 40 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算起,地球上先后存在过约 5 亿种生物,
至今尚存的约有 1000 万种。很多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
大熊猫,这种早在800 万年前就出现的稀有物种还保持着原始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成了当今地球上动物的活化石,原始生命的“遗老”。
大熊猫的诞生远早于人类文明。它们栖息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中,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变迁和第四纪冰川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下来。
人类科学认识大熊猫的历史并不长, 从1869 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发现大熊猫算起,只有150 多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大熊猫一经发现就有了“国际范儿”,它的乳名有很多,如“黑白熊”“竹熊”“食铁兽”等,但它在国际上的大名只有一个“PANDA”。
PANDA 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热闹起来,因为“大熊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自然历史的宝贵遗产”。
大熊猫的数量并不多,野外的和圈养的加在一起,也不过2000 多只, 但大熊猫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登上了世界舞台,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格外引人瞩目。
大熊猫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旗会徽的动物图案,至今“大熊猫旗帜”依然在地球上空飘扬 ;大熊猫成为亚运会吉祥物,登上重大国际体育赛场 ;“大熊猫栖息地”纳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礼”大熊猫从中国走向世界,带着东方文化的独特气质,传递和平友善的文化精神,拉近了中外人民心灵的距离,走进世界民众的内心。
20 世纪80 年代后,出于保护国宝和物种繁衍的考虑,中国停止对外赠送大熊猫,逐渐转为大熊猫中外合作研究。
历经风雨,大熊猫芳华依然,魅力四射。大熊猫以其无可取代的多元价值和与生俱来的神奇魅力成为闪耀世界舞台的明星。
如今,一个纵横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已出现在中国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上,这座公园是以国家的名义保持自然生态系统
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的有效屏障。让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有荒野本来的面貌,保护大熊猫及其伴生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为它将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地球应该不只有人类,还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们。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这个世界才会生机勃勃、千姿百态、景象万千。
大熊猫在蓝色星球的第一次漫步, 是在遥远的800万年前; 人类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 是在1869年乍暖还寒的早春。从大熊猫出现在人类面前的那一刻起, 它的“食色性也”就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眼光。100多年过去了, 大熊猫依然是让人着迷。大熊猫似乎没有过去, 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谁”, 有人梳理出了大熊猫从古到今的几十个名称, 但哪一个是“大熊猫”? 大熊猫又往哪里去? 虽然从“濒危”降到“易危”, 但野外大熊猫的数量依然少得可怜我们试图揭开大熊猫身上的神秘面纱, 让大熊猫永远和人类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