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卷 告读者 第一章 不同的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二章 谈悲伤 第三章 我们的意欲超越我们自身 第四章 真正的对象缺乏时心灵如何将 激情转移到虚假的对象上 第五章 守城被围的将领是否该出来谈判 第六章 谈判时刻危险 第七章 凭意图判断我们的行动 第八章 谈闲散 第九章 谈撒谎者 第十章 关于谈吐的快慢 第十一章 谈预言 第十二章 谈坚忍 第十三章 君主的待客之礼 第十四章 好坏的判断大多取决于我们的看法 第十五章 无理固守阵地者受惩罚 第十六章 谈惩罚懦夫行为 第十七章 几位使节的一个特点 第十八章 谈恐惧 第十九章 要在死后才评价我们的幸福 第二十章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第二十一章 谈想象的力量 第二十二章 此得益,则彼受损 第二十三章 谈习惯和不易改变的现成规矩 第二十四章 同样的筹划,不同的结果 第二十五章 谈学究气 第二十六章 谈教育孩子 ——致居尔松伯爵夫人迪亚娜·德·富瓦 第二十七章 按自己判断力来定真伪之荒唐 第二十八章 谈友谊 第二十九章 艾蒂安·德·拉博埃西的29首十四行诗 ——致格拉蒙一吉桑伯爵夫人 第三十章 谈适度 第三十一章 话说食人部落 第三十二章 神的旨意无须深究 第三十三章 谈舍弃生命以逃避享乐 第三十四章 命运与理性往往结伴而行 第三十五章 谈我们管理的一个缺陷 第三十六章 谈穿戴习惯 第三十七章 关于小加图 第三十八章 我们因何为同一事物亦哭亦笑 第三十九章 谈退隐 第四十章 小议西塞罗 第四十一章 荣誉不可分享 第四十二章 谈人与人的差别 第四十三章 关于反奢侈法 第四十四章 谈睡眠 第四十五章 关于德勒战役 第四十六章 谈姓名 第四十七章 谈我们判断的不可靠 第四十八章 谈战马 第四十九章 谈古人的习俗 第五十章 关于德谟克里特和赫拉克利特 第五十一章 谈言语浮夸 第五十二章 谈古人的节俭 第五十三章 关于恺撒的一句话 第五十四章 谈不实用的玩意儿 第五十五章 谈气味 第五十六章 关于祈祷 第五十七章 谈年龄 第二卷 第一章 谈我们行为的摇摆不定 第二章 谈酗酒 第三章 塞阿岛的习俗 第四章 “公事,明天办吧!” 第五章 谈良心 第六章 谈身体力行 第七章 谈荣誉赏赐 第八章 谈父亲对儿女的深情 第九章 谈帕提亚人的武装 第十章 谈书籍 第十一章 谈残酷 第十二章 关于雷蒙·塞邦的辩护词 第十三章 谈评判他人的死亡 第十四章 我们的思想如何自陷困境 第十五章 我们的欲望因遇障碍而增强 第十六章 谈荣誉 第十七章 谈自负 第十八章 谈戳穿谎言 第十九章 谈信仰自由 第二十章 我们领略不到任何纯粹的东西 第二十一章 反对懈怠 第二十二章 谈驿 第二十三章 谈以恶劣手段,实现良好意图 第二十四章 谈罗马的强盛 第二十五章 不要装病 第二十六章 谈大拇指 第二十七章 怯懦是残暴的根源 第二十八章 万物各有其时 第二十九章 谈勇气 第三十章 一个畸形儿 第三十一章 谈发怒 第三十二章 为塞内加和普卢塔克辩护 第三十三章 斯布里纳的故事 第三十四章 对恺撒作战谋略的观察 第三十五章 三名贞烈的女子 第三十六章 谈出类拔萃的人物 第三十七章 谈父子相像 第三卷 第一章 谈功利与诚实 第二章 谈懊悔 第三章 谈三种交往 第四章 谈分心转 第五章 关于维吉尔的诗 第六章 谈马车 第七章 谈身处显赫地位之不适 第八章 谈交谈艺术 第九章 谈虚幻 第十章 谈意志掌控 第十一章 关于跛子 第十二章 谈相貌 第十三章 谈经历 专名注释附表 精彩页 第一章 不同的方式,同样的效果 我们触犯过的人,掌握了报复的手段,对我们操生杀予夺之权,这时候,软化他们心肠的方式,便是以我们的恭顺,唤起他们的同情和怜悯。然而,用相反的方法,即凭勇敢和刚毅,有时候也达到同样的效果。 威尔斯亲王爱德华,曾长期在我们的吉耶纳。掌政,此人地位显赫,鸿运久长。他曾深受利摩日人的冒犯,便以武力攻取其城池。在屠刀下无助的民众妇孺,痛哭哀号,求饶下跪,都未能令他罢手。他继续深入城中,直至看到三名法国绅士,单枪匹马,以非凡的勇气迎击他所率的胜利之师的时候,他才停了下来。他面对如此过人的勇敢,不胜钦佩;冲天的怒火,首先受到抑制。于是,他由这三个人开始而赦免了全城居民。 伊庇鲁斯君主斯坎德培,曾追逐部下一名士兵,要把他杀掉。那士兵先是低三下四,苦苦哀求,试图用一切办法令君王息怒,可无济于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横下心来,举剑去迎候君王。这一果敢的决定顿时镇住了主人的暴怒;他看到士兵下了这如此值得钦佩的决心,也就宽恕了他。那些并不了解这位君主的超凡力量与异常勇敢的人,或许会对这一事例作出别的解释。 康拉德三世皇帝,曾包围了巴伐利亚公爵盖尔夫,对于受包围者所提出的优厚条件、委琐的曲意迎合都不屑一顾,而只允许同公爵一道被围的贵妇们徒步出城,保全其贞节,并让她们随身能带什么就把它带走。这些重情尚义的贵妇竟然想到背起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公爵本人出城。皇帝眼见她们如此高尚勇敢,竟致高兴得流下泪来;他对公爵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怨遂告消解;从此,他便仁慈地对待公爵及其臣民。 上述两种方法都极容易打动我,因为我的心地不可思议地趋向于仁爱、宽容。不过,就本人而言,我的天性更倾向于同情,而不是敬佩。然而,对于斯多葛派来说,怜悯倒不是一种美德;他们主张救助受苦难之人,而认为无须屈就他们,也不必对他们的苦痛感同身受。 第二章 谈悲伤 轻哀多言,大哀静默 的确,痛苦到了极点,其力量就会摇撼整个心灵,使其失却活动自由;正如我们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骤然得知一个坏消息,惊得落魄失魂,呆若木鸡,到后来才放声痛哭,发出哀诉,心灵似乎才得到排解,觉得较为舒缓、轻松。 痛苦终于进发出哭声。 ——维吉尔 斐迪南国王在布达附近对匈牙利国王遗孀作战的年代,德国将领拉伊斯亚克看见运回了一名骑士的尸体;大家都知道这骑士在阵上的表现出众,为他的丧生深表惋惜。那位将领像其他人一样,出于好奇心,要看看死者到底是谁;当尸首被卸下盔甲之后,他才认出,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在场的人都洒下了眼泪,唯有他,呆然地站立在众人当中,无泪,无声,眼神凝滞,一个劲地盯着儿子的尸体,到后来,悲伤过度,血脉冰凉,僵直地倒在地上。 能说出灼烧得如何的人, 他所受的就不是烈火。 ——彼特拉克 恋人们就是这样表达无法忍受的激情的: 我啊,多么可怜! 五官全不听使唤。 莉丝碧,我才见你, 就已经神迷意乱。 舌头麻木而不成声, 爱火将我全身燃遍。 双耳嗡鸣而失聪, 眼前黑糊糊一片。 ——卡图卢斯 P5-8 导语 本书由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黄建华教授根据蒙田“所感觉的自我”、蒙田“所体会的众人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和蒙田“所理解的当时的现实世界”,自远而近地精选蒙田的典型语段,结集成册,勾勒出16世纪后半叶这位法国散文大家的肖像和主要思想,读者既可见苍翠的“树木”,也能窥见茂盛的“森林”。 序言 译事结束,整理一下全 文,该为译本写个开篇的 话了。既然是译作,按常 理,应当首先介绍原作者 。可蒙田这个名字,在我 国,虽说不上“家喻户晓”, 但受过初中教育的人,说 是“众所周知”,我想是差不 离的。原因是,拙译的蒙 田随笔小片段(例“热爱生 命”等)多年前已被人民教 育出版社选入初中的语文 教科书中。授课老师不会 不介绍文章的原作者,而 就当时的出版状况,并不 繁难。因为《简明社会科 学词典》《辞海》等工具 书都有“蒙田”的条目,《中 国大百科全书》的介绍则 更为详细。这里倘若我还 着笔于此,就会有“炒冷饭” 之嫌,如果另辟蹊径展开 研究式的阐述,一则篇幅 不许,二则只会给人一个 喧宾夺主的出乖露丑的印 象。我还是交代一下推出 本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好 了。 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 出版社推出(或再版)“蒙 田随笔”,就我记忆所及, 已知的有湖南人民出版社 的《蒙田随笔》(1987年2 月第1版).这是梁宗岱先 生的遗译《蒙田试笔》与 我的选译合编在一起较早 的版本。约十年后,译文 出版社推出多人合译的三 卷本的《蒙田随笔全集》 (1996年12月第1版)。《 全集》既出,我以为“选本” 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垂顾的 了。谁料不久浙江文艺出 版社便向我约译新选本的 蒙田随笔,于是就有了我 和小女合译的《蒙田散文 》(2000年2月第1版)。 随后,选本的蒙田随笔集 不断修订重出。我和梁宗 岱合译的就有三四种之多 。这期间还出了我单独重 译的英中双语对照本《蒙 田论生活》(团结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至 2009年,由马振骋先生一 人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此书前后文风统一, 获得“傅雷翻译奖”。此时我 心想,蒙田的适译至此大 体可以“定于一尊”,短期内 不必再出其他译本的了。 岂料次年(2010)中央编 译出版社就推出了由卢岚 女-k=整理的梁宗岱译本 ,书名为《热爱生命·蒙田 试笔》,想不到的是,该 书还把我原先译的蒙田选 段六篇收为附录(事前责 编征得我的同意)。看来 ,不同风格的译文,自有 其存在价值吧。 这几年,不同译者、不 同版本、不同封面设计的 《蒙田随笔》还在陆续面 世。只要上互联网一查便 知,可以说五花八门,琳 琅满目。在这种背景下, 我要再来凑一番热闹,究 竟出于什么动机?这里无 妨稍作交代,读者看看是 否言之成理。 我认为,译作的最大成 功之处,在于既忠实于原 文,又能提起广大受众的 阅读兴趣。《全集》的译 出,功不可没。不过,我 怀疑有多少人能饶有兴致 地从头至尾把全集读完。 我不是说译文欠佳,而是 原文所存在的客观因素所 致。凡多少读过整章的《 蒙田随笔》的人都知道, 其行文枝蔓丛生,飘忽无 定,一章书中的内容还常 常与章题相距甚远,甚至 毫无关系,一般读者未必 能抓准作者想要说什么。 再者,蒙田喜欢引经据典 ,大量“掉书袋”,而所引述 的往往是古罗马、古希腊 的作家、诗人;受过西方 古典文化浸淫的外国读者 ,对此可能觉得蛮有趣味 ;可苦了我国读者,他们 对西方古代的何人、何时 、何事大都十分陌生,如 果都加注释交代,光看注 文,已够令人分心,调动 阅读兴趣又从何谈起? 有鉴于此,不少译家便 采取选段翻译的办法。选 取的内容,大体遵循下面 的几条“道道儿”: 一、选比较著名的段落 。法国已出版过多种选读 本,他们的选家选过的, 或是已纳入教科书中的, 成为本选译本的重要依据 。 二、选择比较贴近中国 读者、容易激发兴趣、引 起共鸣、给人以启迪的内 容。理由上面已谈及,无 须赘言。 三、选较简短的全章照 译,章中的内容较为集中 ,前后一贯,无“跑野马”之 弊。 我这些年来几次出的蒙 田译本就是这样处理的, 看来效果还不错,不然不 会被多家出版社编的散文 集选用,更不会被选入中 学语文课文。我这种选译 本的好处是:能直达读者 心中,赢得较多的受众。 但其缺陷也非常明显,主 要是:令人“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作品的全貌如何 ,无从窥见。 重译者的说明 本书并非首译,作为重 译者,也应交代一下自己 的想法。我曾经说过:“大 凡文学名家的作品,只要 不是粗制滥造的抢译或厚 颜无耻的剽窃,多出一两 个译本是无妨的。”(见《 蒙田散文》的《译序》) 。本译本是不是有其存在 的价值,自然得由读者判 定,这里我只想提请读者 注意如下的几点: 一、凡遇上与其他现有 译本明显不同甚至相左的 地方,请多加留意鉴别, 尽管我这里脱手的是参考 多种原文版本而重新订正 的译文,仍然恐怕会百密 一疏,如发现有不妥之处 ,欢迎指出。 二、本书的注释,以有 助于理解原文顺利阅读为 度,不作考据式的详注; 与领悟原文主旨无关的专 名就不一一加注。此外, 注释附于专名第一次出现 的篇章之后,如再次出现 ,则一般不再加注。但书 末附有“专名注释附表”,且 列上法文原文,以供查对 。本书的注文, 内容推荐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可以把他看成是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个现代人。 本书为蒙田随笔精华版,是从蒙田浩繁的三卷散文随笔中精选的最富魅力的作品,书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包,语言平易通畅,富于生活情趣。本书不仅给读者一种人生启迪,还给读者一种文化享受。书中配有多幅插图,更增加了本书的经典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