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莱特学者,东京大学博士后。先后在美国海军部海军陆战队历史中心、德国乔格-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迪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印度海德拉巴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利兹大学、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等机构作客座研究和讲学。并赴新疆支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国际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istory, Culture and Modernity编委。
本书集中了多国研究者在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各篇论文对世界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汇集来自世界各地对于历史教育的观点和看法,较为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当前在范围内历史教育发展的路径。本书着眼于历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并将视野扩展到了公共历史教育领域,借此进一步探索历史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本书分为上下册,分别从“历史教育理论及展望”“各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各国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公共历史教育的探索”“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他国形象”和“外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他者形象”六个方面论述,力求展现历史教育的全景,以飨读者。
前言/ⅰ
上册
·全球历史教育理论及展望·
全球化世界中的国家教科书争议 〔德〕苏珊·波普/3
历史思维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来自德国的经验 孟钟捷/15
当代欧洲历史教学发展动向 杨彪/21
世界史观融入民族课程中:这是把全球导向的历史意识在德国课堂培育
起来的可行方式吗? 〔德〕苏珊·波普/28
民族历史的权力:19~20世纪欧洲的民族历史编纂 〔德〕斯坦凡·贝格尔/41
共同记忆的形成:德法合编历史教科书
——访爱蒂安·弗朗索瓦教授 〔法〕爱蒂安·弗朗索瓦 孟钟捷/79
国际历史教育发展概况及启示 杨彪/86
·各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世界史:大时代》与美国历史教学理念 杨彪 向胜翔/99
奥地利的历史及其历史教学 〔奥〕艾罗斯·艾克/107
现代日本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教育定位
——困难和改革方略 〔日〕桃木至朗/118
日本历史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全球意识和日本主体 唐剑明/133
20世纪以来韩国的历史教育研究 禹成旼/146
泰国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江佩兰/161
中法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比 叶希蓓/175
民汉双语教育的历程与启示 阿米莉亚·肉孜/184
·各国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如何培育健康的历史意识?
——试论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历史叙述 孟钟捷/203
美国社会科中的历史教育探析 杨彪 何千忠/220
评2014年版英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陆旻红/231
南非“结果本位教育”系列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评介 周向东/244
从《发现美国的过去》看现代史料教学的发展方向 向胜翔/261
以色列中学阶段历史教育的特点 赵建成/274
巴基斯坦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以旁遮普省为例 甘倪萍/283
“生存力”视域下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学科能力培育透析 陈雅婷/302
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记述问题评析 杨彪/325
下册
·公共历史教育的探索·
多维视角下的公众史学 沈辰成 孟钟捷/335
法国的公众史学 肖琦/350
英国的公众史学 朱联璧/358
德国的公众史学 孟钟捷/370
中美博物馆历史教育功能的比较研究
——以中美“馆校合作”模式为例 王康茜/379
对国家性和地区性历史博物馆“欧洲化”的反思和建议 〔德〕苏珊·波普 尤塔·舒曼/394
以色列社会对“犹太大屠杀”的记忆(1945~2000) 〔以〕吉迪恩·格雷夫/405
以色列公共历史与大屠杀记忆
——以大屠杀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高霞/425
对“老传统”的跨文化接纳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全球性转移 〔德〕米夏埃尔·沃布林/441
从德国模式谈公众史学的学科建设 孟钟捷/454
职业历史学家与大众历史学家,1800~1900~2000 〔德〕斯坦凡·贝格尔/464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他国形象·
中国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黄宇兰/483
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究
——以1951~2019年的人教版为例 魏丹/502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英国形象探析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 刘美惠/524
新中国成立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印度书写
——以人教版、华师大版和北师大版为例 孙峰/53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半岛书写 杜一帆/560
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非洲形象 吴嘉俊/580
·外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他者形象·
现行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唐剑明/603
法国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形象 张弛 储春花/623
加拿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以卑诗省和安大略省教科书为例 刘丹阳/638
越南战争在中、法、美、越四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书写对比 叶希蓓/656
试析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20世纪早期中国的记述 杨彪/672
前 言
《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世界历史研究院集中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方向的精干力量,并邀请世界多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共同创作而成的论丛。其中汇集了有关历史教育的最新思考,以及世界各国在历史教育方面的发展和改革的相关介绍。希望这本论丛能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也希望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历史教育这一概念,从狭义上来说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以历史学科为载体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来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教育活动。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毋庸置疑,历史本身是具有教育功能的。不同层面的历史教育适应着社会提出的不同要求,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历史教育的覆盖是全方位的。因为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历史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共同记忆的断裂,甚至会造成认同感削弱乃至消失的危机。
在对历史的认识上,中国人已经接受了世界史的概念,并把自己的历史视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世界史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因为以相互交流为基础。只有在交流不断继续的前提下,区域间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事情才不是孤立的,才能够成为多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历史记忆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是欢乐的,但是无论是怎样的记忆,都已经永久地镌刻在了各民族的记忆当中,所留下来的不应该是冲动的仇恨情绪。无论哪个民族都应该继往开来,为相互间的和解做出努力。因为只有和解才是人类的最终目的,才是历史指引我们的正确路径。历史之所以被古往今来的人们重视,是因为它总是在人们将要犯错的时候提醒人们勿忘教训。进入21世纪的全人类是命运的共同体,共同记忆和认同感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整理国际历史教育的资料时,我们总想寻找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寻找同行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关注时代对于历史教育的影响,思考哪些是时代的诉求,哪些虽暂时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