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莱,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原卫生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国家级专家,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陪伴成长”项目特聘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认证专家。擅长新生儿专业、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以及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研究。著有《您育儿的方法正确吗》《从新手到育儿专家》《育儿路上答疑解惑》《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最想知道的事(健康分册)》《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最想知道的事(养育分册)》《张思莱谈育儿那点事儿:专家解惑0~6岁育儿难题》。
从1998年开始,张思莱医师就致力于婴幼儿科学养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经常作为嘉宾参加电台、电视台养育类节目的录制,2014年还参与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的录制。同时,张医师还是众多孕育类杂志的专家顾问,也是国内最早的在线咨询专家之一。从2000年初至今,张医师在网上育儿咨询的第一线已经整整工作了15年,回答了千万家长的提问和咨询,仅2014年一年其育儿微博的总阅读量就超过15亿次,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上育儿专家之一,并因此获得多项荣誉:新浪育儿金牌专家、新浪微博专家百强榜医疗健康专家TOP10、新浪微博全国十大育儿大V用户。2014年6月,为表彰张医师做出的贡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家庭教育协会授予她全国百位“传承好家风的好妈好爸”光荣称号。
当本书完稿以后,我
听说赵忠心教授、王东华
教授以及蔡明老师都为我
的书进行推荐,不禁让我
惊喜万分,内心感激之情
油然而生!
赵忠心教授是我国第
一位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
学课程的教师,也是第一
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硕士研
究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家
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家庭
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
—《家庭教育学》。凡是
关心和了解家庭教育事业
的人,赵忠心教授这个名
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他
提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长是素质教育的资源
,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并有
效地教育独生子女,以及
他对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
研究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记得我生了女儿之后,就
经常拜读赵忠心教授发表
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上的文
章,他的家庭教育研究的
观点对我处理家庭关系以
及教育女儿方面,起到非
常大的指导作用。女儿在
上学期间表现得非常优秀
,尤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
后,不少出版社找到我,
希望出一本介绍如何培养
女儿的书。当时市面上已
经有了不少这样的书。我
相信赵忠心教授所说:“
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是有
一定价值的,但任何经验
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照
抄照搬。因为每个家庭和
孩子都是特殊的。”我毅
然拒绝了出版社的邀约。
王东华教授是《发现
母亲》的作者。他提出:
“正是母亲摇摇篮的手推
动了世界的发展,母亲的
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
命运。我们也许无法成为
天才,但是可以努力成为
天才的父母亲!”记得《
发现母亲》这本书刚出版
时,我就购买了。后来我
又陆续买了修订版。从书
中我深深了解到作为一个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举
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职业
女性的我,厌恶为了工作
连孩子的生活、学习都顾
不过来的女强人。我尤其
赞同王东华教授在《发现
母亲》中说的这句话:“
这些女强人是用孩子‘抵押
’来的勋章获得成功和荣誉
的。其实,这正是这个女
强人最大的失败。”我也
常常用这句话与作为女强
人的女儿共勉!
蔡明老师是我国著名
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
员。她主演了一系列大众
喜闻乐见的喜剧作品。最
近蔡明老师开了一个给小
朋友讲故事的公众号“开
心奶奶”。我曾有幸和蔡
明老师一起参加拍摄了《
拜托了妈妈》电视节目。
她说:“过去27年春晚,
我陪伴了80后、90后长大
。现在你们都长大了,有
很多人都为人父母,有了
自己的孩子。我呢,特别
会讲故事。可是我知道,
你们现在正处于事业和工
作的上升期,都特别忙,
回到家里哪有精神再给孩
子讲故事。蔡明阿姨老了
,可以升级‘奶奶’了,让
我来给你们的孩子讲故事
,陪伴你们的小朋友长大
。”她还说:“我现在手边
永远有一本童话书,因为
我要选,选好了才能讲给
孩子们听。”蔡明老师这
样有成就的名人还在不断
学习、工作,我有什么理
由不去学习、去更新自己
的专业知识呢!
再次感谢赵忠心教授
、王东华教授、蔡明老师
!
张思莱医师立足当下
幼儿托育与中国老龄化国
情,结合自己隔代育儿的
亲身经历,吸收了国内外
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医学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
学等多维视角,为众多的
“中国式”隔代养育家庭提
出了切实有效的“三代共
养”新理念和新方法。
——张梅颖 十届、十
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思莱老师在书中坦
诚地介绍了自己实施隔代
养育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但并未止于单纯的经验介
绍层面。而是以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对中国隔代
养育的现象进行了客观的
、理性的、全面的理论分
析,引导家长在实施隔代
养育的实践中自觉地扬长
避短,充分发挥隔代养畜
的优势,努力给孩子创造
优良的家庭生态环境。
——赵忠心 北京师范
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
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原理
事长、中国家教学会原副
会长
由于职业女性和独生
子女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
,让隔代育儿成为一种常
见的养育方式。隔代育儿
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孩子
的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人,
老人仅是顾问、参谋和助
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张思莱老师的这本书对当
下中国家庭育儿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王东华 华东交通
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研究院、第十四届中国
图书奖获得者
这本书道出了隔代育
儿的真谛。既告诉年轻人
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第
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关
注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和身
心健康;也鼓励老年人更
新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活出精彩的人生“下
半场”。张奶奶身体力行
,退休后不仅帮女儿带出
了两个优秀的外孙子,还
全年无休地投身公益,坚
持16年在微博为父母育儿
答疑解惑,参与科学育儿
的全国巡讲,虽然忙得不
亦乐乎,但可谓十分精彩
!
——蔡明 著名演员
隔代养育是中华民族
传承久远的一种教育方式
,也是当下在我国仍比较
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张
思莱医师比较早就关注到
这一领域的问题,她立足
当下幼儿托育与中国老龄
化国情,结合自己隔代育
儿的亲身经历,吸收了国
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
医学、心理学、教育学、
社会学等多维视角,为众
多的“中国式”隔代养育家
庭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三
代共养”新理念和新方法
。该书的出版,为广大隔
代养育家庭带来了福音,
我认为张思莱医师做了一
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认识张思莱医师是
在2016年4月她参加中国
关工委儿童研究中心举办
的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
行启动仪式上,2017年1
月在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
新闻发布会的场合再次相
逢,并在2018年“中国母
婴公益杰出人物”颁奖仪
式上为她颁奖。她是让我
敬重的医学界的同行,不
仅因为她曾经是一位知名
儿科专家,还因为她的知
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人文
情怀,中华民族“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在她
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她
一生笔耕不辍,撰写出版
的《张思莱育儿全典》被
奉为育儿经典,荣获科技
部颁发的中国优秀科普作
品奖(母婴健康类科普唯
一入选的作品)。她以极
大的热情,二十年如一日
坚持公益育儿科普工作,
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育
儿专家之一,先后在全国
妇联、中国关工委儿研中
心的科普活动中担任核心
讲师,足迹遍及全国80多
座城市,科普讲座230多
场,听众场场爆满,直接
覆盖25万组家庭,被广大
孕产妇和妈妈们亲切称为
“国民奶奶”。她通过微博
、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
广大孕产妇和年轻父母回
答了数亿次的提问和咨询
,连续多年获评新浪微博
十大影响力育儿大V,粉
丝386万,公益科普活动
微博点击率20多亿次,世
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专
门致函表彰她对传播医学
知识的贡献。应该说,在
为广大母婴家庭奉献爱心
的事业中,张思莱医师老
有所为,壮心不已,活出
精彩的人生“下半场”。
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
到更多家庭!
张梅颖
十届、十一届全国政
协副主席
张思莱医师立足当下幼儿托育与中国老龄化国情,结合自己隔代育儿的亲身经历,吸收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为众多的“中国式”隔代养育家庭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三代共养”新理念和新方法。
我是隔代育儿的受益者,也是隔代育儿的实施者
我是隔代育儿的受益者,也是隔代育儿的参与者、实施者,尤其是这么多年来和全国各地的家长交流甚多。因此,我对隔代育儿颇有感触,也自觉有资格来谈这个问题。
我的母亲
说我是隔代养育的受益者,是因为我的女儿就是在我父母的照料之下成长起来的。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我的爷爷当初就是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一名教授;我的父亲是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我的母亲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结婚前是大家闺秀,结婚以后就在家里侍奉公婆、相夫教子。1958年“大跃进”时,母亲响应政府的号召走出家门,参加了街道工厂的工作。当母亲拿到生平第一笔工资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母亲工作起来特别努力,成为当时工厂的先进人物。姐姐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工作,与其叫城市,倒不如叫乡镇更为贴切。再加上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物质供应极度贫乏,生活之艰难不言而喻。当姐姐在1961年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条件自己带孩子。母亲见状,毅然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尽管厂长一再挽留,她还是回到家里开始带自己的外孙子。外孙子的名字“周克”也是母亲给起的,其意思是希望我们国家很快克服困难。此后,姐姐的女儿、哥哥的儿子以及我的孩子都陆续送到母亲那里,由母亲帮着带。
虽然说母亲带的是隔代的孩子,但是母亲却没有一般隔代老人娇宠孩子的毛病。她对孙辈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从礼貌待人到遵守各种社会规则、从饮食习惯到为人处世,样样都给孩子们立下了规矩;而且一言九鼎,凡是她制定的规矩从来不会被她破坏,当然也不允许别人破坏。答应孩子的事,母亲都要兑现,尽管有时兑现起来很困难。母亲对孩子们没有说教,从不对孩子唠唠叨叨,但是却以自身的言行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即使在困难时期,母亲也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得好,从没有考虑过自己。母亲常说:“我可以惯你们吃、惯你们穿,但是绝不能惯你们没有出息。”所以母亲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慈祥、充满爱心而又有权威的外祖母(祖母)。
母亲带过的孩子一到上学年龄就都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旁,因为我的孩子是北京市的户口,所以仍留在母亲身边上学。良好的家风、祖辈的言传身教,让母亲带过的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姐姐的儿子现在是美国微软总部视窗研发中心总监,当初直接向比尔·盖茨或鲍尔默汇报工作,在凌志军所著《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这本书里还专门介绍了周克。姐姐的女儿周兢现在是一所司法警官大学的教授、律师。哥哥的儿子张实从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商学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夫人劳拉毕业的学校)毕业后,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深受美国著名金融大亨维克多·尼德霍夫的喜爱,在维克多·尼德霍夫的专著《投机教父尼德霍夫的股票投机术》里还盛赞了他的才能。我的女儿沙莎从北京一所很普通的小学被保送到北京四中读初中,初中毕业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四中高中部;在高中期间担任了学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也是当年北京学联的执行主席;高中毕业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了国际一流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后又到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在已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化麦肯锡亚洲区总裁,也是麦肯锡大中华地区第一位女性资深董事。
P9-11
张思莱老师在书中坦诚地介绍了自己实施隔代养育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但并未止于单纯的经验介绍层面。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中国隔代养育的现象进行了客观的、理性的、全面的理论分析,引导家长在实施隔代养育的实践中自觉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隔代养畜的优势,努力给孩子创造优良的家庭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