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真性情(先秦-两汉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忆江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历史的真性情”系列图书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这些历史故事虽然可能与读者印象中的大相径庭或者是闻所未闻的,却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这些历史碎片会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历史就是活生生的人和故事,能感受到其中散发的温度与情感。
本书为系列图书中的一册,讲述了先秦、两汉中真实有趣的历史冷知识。作者查阅诸多文献,书中所写均为史料中记载。书中既有王朝的兴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荣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旨在戳破读者的历史盲点。
作者简介
忆江南,原各张恒涛,1975年生于山东夏津。非著名历史学者,酷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历史老师没敦过的历史》两册畅销不衰,另有百余篇文章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
目录
代序 《山海经》写的是哪国的山
夏、商、周时期
后羿:不只是传说
伯夷、叔齐姓字名谁?
周穆王:王母娘娘的蓝颜知己
春秋时代
男神子都:都教授的老祖宗
郑昭公: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都是好色惹的祸
楚成王:我要的其实不是熊掌
许穆夫人:挽救国家危亡的女诗人
一个王八引发的血案
清明说子推
柳下惠: “坐怀不乱”之外的故事
孔子和晏子之间的恩怨纠葛
大冉、小冉和老冉
那个让孔圣人又爱又恨的人
都是一块肉惹的祸
孔子一生中的三大家庭不幸
子路之死其实很不值
粉红色的赵氏孤儿案
孔孟之间的两环
国宝曾侯乙编钟:主人的身份为何成为秘密?
雍城南门的那根木头——大秦崛起启示录?
齐宣王:“滥竽充数”之外的故事
邹衍: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势同水火的秦赵两国原来是一家
赵武灵王:后悔也能害死人
苏秦合纵攻秦的历史真相
扁鹊: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齐滑王:傲慢的代价
我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误读
一鸣惊人之后的毛遂
屈原的人生为什么注定是个悲剧
一个梦让他流芳百世
大周覆亡:现实版的蜗角传奇
秦朝西楚
秦始皇其实并不懂创新
爱国者赵高
孔子的孙子很生气
陈胜王之死
舜·楚霸王·王莽
不要只为虞姬感伤
霸王别姬没有那么凄美
西汉王朝
谁是秦汉第一人杰
“二十四孝”中的大名人
那个以“嫖”名世的女人
邓通:成也文帝,败也文帝
口吃大才子
李广为何不得封侯
苏武牧羊之后
霍光:毁在老婆手里的大人物
张敞:汉朝狄仁杰传奇
司马迁外孙之死引发的命案
以母亲的名义造反
迟昭平:两千年前的梁山好汉顾大嫂
为什么王莽的新朝不被承认
东汉王朝
史上最牛的谶语
口吐莲花的马援
董永:我的七仙女是刘秀
张衡的爷爷不简单
班固:二弟,你在哪里呀?
造纸术背后的故事
人所不知的张衡
伟大的爱国者赵苞
崔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张俭:历史上的好督邮
原来他才是白马将军
秦宜禄:这个陈世美很痴情
拍马屁也能要人命
好兄弟其实只是个传说
生死关头,什么是救命稻草
序言
《山海经》写的是哪国的山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神秘的中国古书,它光怪陆
离、气象万千,且包容量巨大,有横跨亚欧之势,然而又
无明确史实,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读。
《山海经》中的《山经》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内容庞杂,充满神奇,又与现实若即若离,解读起来当然
非常困难,以至于有人认为其中的“西山经”写的是美洲
大陆西岸包括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在内的科迪勒拉山系。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
《山经》部分涉及的山真可谓成千上万,不计其数,
其中的绝大多数我们都没听说过,要想完全解读绝对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熟悉的山以及河海
湖泊做出大体的判断。
《山经》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南山经”“西山经”
“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其中包含大家熟悉的
信息最多的是“西山经”“北山经”“中山经”。
“西山经”中提到了华山、阴山、天山、昆仑山等山
脉,多次出现渭河,黄河也谈到了几次,另外还涉及了泾
水(渭河的重要支流,“泾渭分明”一词即与之有关)和汉
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山经”写的是
晋陕之间的黄河以西、秦岭以北的山脉。
“西山经”中讲到了一座大时山,说此山山南有涔
水,注入汉水,山北有清水,流人渭河。很明显,大时山
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分界
线秦岭山脉的一段。
在“北山经”出现的名山有北岳(恒)山、太行山、王
屋山、燕山,为人熟知的河流则有黄河、汾河、滹沱河、
清漳水、浊漳水,另外,其中谈到的河流几乎都是最后汇
入渤海。显而易见,“北山经”和山西省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具体说,这部分描写的是晋陕之间的黄河以东,太
行山、燕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山脉。
“东山经”中出现的山为人熟知的很少,但其中有鼎
鼎大名的泰山,而且其中提到在无皋山上往东可远眺扶桑
(古代中国以东的岛国,一般认为是指日本)。所以,笔者
推断“东山经”写的是黄河下游以东、长江以北的山脉。
之所以认为“东山经”讲的是长江以北的山,是因为
“南山经”中出现了太湖。“南山经”和“东山经”一样
包含着很多大家都不熟悉的信息,其中的山几乎没有一座
是人们所熟知的,但这一部分提到的河流大都注入南海,
而且有一条河名为佐水(古代“佐”同“左”),和广西西
南部的左江极为相似。因此,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南
山经”主要写的是长江以南的山脉,但属于华中地区的湖
南应该除外。
“中山经”中的山脉分布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一线以及四川、重庆的江北地区,比如河北东部的首阳山
(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活活饿死的地方),河南的少
室山(嵩山的一部分)、泰室山(即太室山,嵩山的一部
分)、青要山、熊耳山,湖北的荆山,湖南的洞庭山、衡
山,川北的岷山,等等。另外,“中山经”明确提到中岳
(嵩山)在中部第六列山系。可以作为证据的还有这一部分
的一些河流,如黄河、长江(古人认为岷江为长江之源)、
洛河和伊水(洛河的支流)。
嵩山是座名山,众所周知,但“中山经”中的另一座
属于河南的山——青要山,笔者是通过河南戏曲豫剧《情
系青要山》了解的。此山位于河南省新安县,是座地方名
山。因此,笔者大胆推测《山海经》中的山大多是地方名
山,而且《山海经》作者记录的山名可能主要来自地方方
言,这也是它难以解读的一个原因。
尽管《山海经》中有很多难以解读的神奇和谜团,但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的山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其
中的《海经》则的的确确有横贯亚欧、包罗全球之势,当
然解读起来也就更难。
导语
以通俗、轻松的语言,讲解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
戳破你的历史盲点,五分钟Get一个新知识;
无美颜,无滤镜,无精修;
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相。
本书讲述了先秦、两汉时期真实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精彩页
后羿:不只是传说
历史悠久的神州大地有着许多神奇优美的传说,其中最神奇、最优美的应该是远古时期的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在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中,后羿和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不只是一个传说人物,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中的后羿是以历史上的羿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历史上的羿生活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初期,开始时是东夷地区(中心地区在今山东省)马颊河下游(今山东省德州北部)的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也是个闻名遐迩的神射手,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成了东夷族的首领。
当时在位的夏王是大禹的孙子、夏朝开创者夏启的儿子太康。太康耽于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于是,羿就适时而动,以武力推翻了太康的统治,掌握了国家大权。但他并没有自己登上王位,而是把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为名义上的夏王。
羿虽然不是养尊处优、骄奢淫逸的人,可是他掌握政权之后对打猎游玩的兴趣却有增无减,以至于影响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管理,大权逐渐落到了大臣寒浞的手里。
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寒浞杀害了羿和他的儿子。
羿死后,被羿立为夏王的仲康就沦为了野心家寒浞手中任意把玩的棋子。由于行动完全失去了自由,仲康心情抑郁,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就死了,寒浞就让仲康的儿子相继承了王位。
相不愿意继续像父亲一样做傀儡,找机会逃出了王宫,结果不幸被寒浞的儿子过浇追上杀死了。相的妻子后缗这时候已经有孕在身,母爱的力量帮助她躲开过浇的搜捕,从墙洞里偷偷爬了出去。在后缗的娘家有仍氏那里,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
后来,少康在百姓的支持下,攻占了夏朝都城安邑,杀死了过浇(这时,寒浞已死),天下又回到了大禹的子孙手里,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之所以说后羿不只是个传说,不仅因为他的历史原型羿是“少康复国”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在现在的世界上仍然有他留下的遗迹。
在今天的山东北部马颊河下游,从东到西有三座古“冢”,最东边的一座称为“灰冢”,相传为远古时期的占卜台和祭祀台;中间的一座称为“夷王墓”,据说是羿的墓葬;最西边的“小冢子”则传为他儿子的坟墓。据考证,这三处古“冢”都是四五千年之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和羿生活的时代正好吻合。
伯夷、叔齐姓字名谁?
这是一个看似特简单其实挺麻烦的问题。
咱们先回顾一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历史传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誓师伐纣,剑指朝歌,正在周国安享晚年的伯夷、叔齐兄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来劝阻武王放弃“以暴制暴”的行动,但是没有成功。
商朝被灭掉后,周武王成了天下的共主。曾经被他拒绝的伯夷、叔齐决定继续忠于商朝,并且登上首阳山做了隐士。
为了展示自己的气节,伯夷、叔齐宣布他们不再吃大周的粮食,而以山上的野菜充饥,最终竟然饿死在首阳山上。
那么伯夷、叔齐究竟姓字名谁呢?不了解历史的人会想当然地回答:“这还用问,伯夷自然姓伯名夷,叔齐应该姓叔名齐。”了解历史的人则会给出这样的答案:“这两个人是兄弟俩,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他们姓什么书上没有说。”
听起来好像第二种回答是正确的,实则不然。
实际上,“伯夷”并非姓名,“伯”是伯夷在兄弟间的排行,而“夷”则是他死后人们为他起的谥号。同样,“叔齐”中的“叔”和“齐”也分别是兄弟排行和谥号。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称呼“三苏”中的大苏和小苏,那么排行老大、谥号为“文忠(公)”的苏轼将称作伯文忠;排行老二,谥号“文定(公)”的苏辙则应称为仲文定。
那么,伯夷、叔齐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呢?
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所属的孤竹国王室以墨台为姓,即现在的墨姓。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也就是说,伯夷全名墨台允,叔齐大号墨台智。
关于伯夷、叔齐还存在一个误解—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二,这个说法的前半截是对的,伯夷确实是孤竹国国君墨台初的长子,后半截却是错的,叔齐并非老二,叔齐的“叔”字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兄弟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这个顺序,《三国演义》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吴主孙权的父亲孙坚有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字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孙策弟兄四个分别占了“伯仲叔季”四字中的一个。同样,占了“叔”字的叔齐应该排行老三,也就是说,他和伯夷中间还有一个弟兄。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有这样的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