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川,1960年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
论著:《品中国文人》(四卷)《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长篇小说:《苏东坡》《李煜》《李清照》《王之道》《暧昧》《色醉》《老夫少妻》;
传记:《苏曼殊》《汪精卫》;
散文随笔:《眉山苏轼》《苏轼,叙述一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品西方文人(1)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小川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小川,1960年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供职于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 论著:《品中国文人》(四卷)《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 长篇小说:《苏东坡》《李煜》《李清照》《王之道》《暧昧》《色醉》《老夫少妻》; 传记:《苏曼殊》《汪精卫》; 散文随笔:《眉山苏轼》《苏轼,叙述一种》。 书评(媒体评论) 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曾被无数人讲过、评 过、写过,他竟能以精妙的哲思、丰沛的情感、飞扬 的文采,“品”出了新意和深意,读来妙趣横生,又 不失思想的光芒。……小川已成江河,波澜壮阔,气 势非凡。 ——著名作家 蒋子龙 刘小川的独创性在于现代性眼光与平民情怀,心 理透视与笔墨才气之融会。 ——著名评论家 雷达 小川文章,莫可限量。 ——著名作家 张炜 龚自珍说:“从来才大者,面目不专一。”莎士 比亚、雨果、普希金、海明威、毕加索这样的精神个 体,更具丰富的思想光焰,并在全球读者心中生成不 同理解。刘小川先生的品读自成一面,却是解下大师 光环,还原他们普通人的一面。立足人性观照思想, 更能明心见性。 ——著名作家 余世存 后记 写完《品西方文人》第二卷时,朋友打来电话,说刚 才地震了。我有点感觉,但未能意识到地震,可见从感觉 到念头有一段距离。这是现象学的一种思维方法,久而久 之养成了习惯。思维在稿笺上,思维在生活中,动态性地 越思越细。我住在临江公寓的顶层,三十二楼。 写这个系列的初衷,是两年前在浏阳讲苏东坡与李太 白时,有一个高中生希望我写一写外国文人。去年初夏动 笔写海明威,在山东旅途中入住张炜老师的“万松蒲书 院”,我的房间恰好挂了海明威的照片。巧了。早晨我吃 着泡面与鸡蛋,扭头便是人们熟悉的大胡子。那个房间里 我写了多少字呢?当时未曾留意。夜里出去闲溜达,海风 中沉醉。单是沉醉于松林海风吗?感觉中回到了2006年, 初写《品中国文人》第1、2卷,进入了强行军状态。为期 十八个月的强行军,书房里隐隐有气流。“仿佛阳台上也 安装了思维弹射器,情绪加热器,信息处理器。”这是当 时写在后记中的一句话。此番写《品西方文人》第1、2 卷,又是为期十八个月。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燃烧式的生命享受。乡贤苏东坡 有过类似的表达。 现在说一点什么呢? 三十余年读、写、思,未尝一日中断,生病也想写。 想得很。每天早起干活,中午收工,写下千余字,横竖写 不快的,再是呼呼气流也这样,再是闹市喧嚣也无闻。那 位来到汉语中的德国大师总是耳提面命:“少一些文学, 多一些文字的保养。” 记得念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外国文学作品选》, 入魔了,上学放学捧着看。看完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 虹》,双颊像着了火。我用三颗爬树摘来的柚子换得半部 《安娜·卡列尼娜》,至今认为很划算。我把托翁的书带 到野地去读,列文,吉蒂,这两个名字简直像太阳和月 亮。列文在他的庄园和农民们一起割草,他累了,在草垛 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早晨,大雾中有一辆马车驶过, 车上坐着他朝思暮想的吉蒂……那个小说场景简直逼入了 我的灵魂。不错,就是那个点,日后爆炸开来,经由一个 个经典作家,把广衰的俄罗斯带到我身边。契诃夫的《草 原》啊,哪里是小说,契诃夫的文字就是草原本身。海明 威的《老人与海》啊,直接是大海的宁静与波涛掀天。我 终于知道了,有什么东西比影像更逼真。 法兰西来了,德意志来了,英国,美国,丹麦,日本 ……我的枕边书几乎被西方作家垄断。日本是学习西方文 化比较成功的国家,无论人文还是科学。 由文学延伸到音乐、绘画。我看画二十年,如今尝试 着写几个西方画家。 哲学家们一直是我的主攻方向,由艾思奇《辩证唯物 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开端,此后一发不可收。当时 我刚进本地的印刷厂,开着方厢机、烫金机,读着我的哲 学家们,以至我怀疑:哲思散发着油墨与纸张的香味儿 吗?尼采、罗素、胡塞尔、海德格尔……那些巍峨的山脉 我永远不知道高度,但登山至今回望山下,对高度和开阔 度是有感觉的。 我知道了,艺术家的生存乃是加强型生存。 没有哲思就没有艺术。 思想所到之处,生活扑面而来。 《品西方文人》1、2卷,查阅的资料都是可信度高的 老书。如同写五卷本《品中国文人》,大约一百五十万 字,不曾百度过一次。严防互联网的平均化解读,坚决摒 弃温吞水式的、稀释经典的、瞬间繁殖的速成之物。 一切经典作品都是慢的产物,古今中外的经典拒绝一 切轻化的靠近,犹如空谷佳人。我们不可单单关注光速之 快,而忽视字宙生成之慢。若如是,就愚不可及了。 俄罗斯、法国、德国、美国的传记文学很发达,百余 年来名家如云,例如欧文·斯通的传记作品发行量,很长 时间超过了海明威的小说。而我们尚须努力。 写人物的重中之重,是捕捉变化中的生命张力,其他 皆次要。 书要写得好看,更要写得耐看。本书传主们的生命张 力早已是举世公认,如果能够捕获一些能量,那么,耐看 庶几不难。好了,打住吧。接下来要去对付床头堆得很高 的尼采、托尔斯泰、弗洛伊德… 感谢天地出版社的副社长胡焰女士,感谢杨露、孙学 良两位责任编辑,感谢眉山替我严格把关的亲友们! 刘小川 2019年12月19日于忘言斋 目录 自 序 海明威 西方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之一, 不知道他是否空前,但很难有后继者 毕加索 一半上帝一半魔鬼 萨特与波伏瓦 诺贝尔文学奖的拒绝者和世界女权运动的先锋 海德格尔 人类精神的探险者,生活哲学的大师 普希金 俄罗斯头号诗人,自由精神的丰碑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页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西方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家,是行动的巨人和文学巨匠,一生充满冒险精神,无论生活还是写作。 他四次亲历西班牙内战,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十八岁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身上留下二百三十七块弹片,有一些弹片一直留在体内,支撑这个钢铁汉子的坚硬度。后来两次飞机失事,坠毁于非洲丛林,他居然无恙。他是拳击手,是斗牛士,是中产阶级家庭刻板乏味的生活模式的反叛者,是酒徒、浪子和负心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他钓过一吨重的马林鱼,钓鲨鱼差一点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人与千斤鲨鱼恶斗了七个小时。他是打狮子的好猎手和不拘时间地点的猎艳高手,宣称可以跟好莱坞任何一个女明星共度春宵,却无意娶小他十六岁的瑞典美女英格丽·褒曼为妻,认为女演员不宜过日子。他证明了:小说可以让电影艺术黯然失色,好莱坞大腕们拍他的小说总让他昏昏欲睡。他娶了三任妻子又无情地甩掉她们,直到他遇上玛丽小姐,才认为自己拥有了生活与灵魂的双重伴侣。 “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他在《老人与海》里总结的一句名言。当疾病缠身不能再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就拿起心爱的双筒猎枪,轰掉了自己那颗狮子头一般的脑袋。他父亲也是自杀的。 海明威是我的“枕边作家”之一,三十余年读不够。他对生活近乎疯狂的热爱使他对死亡高度敏感,作品中淋漓着血,弥漫着“血的香”。爱情与毁灭对他来说是同一件事。他使用语言就像拍电报,首创了所谓冰山式写作法,八分之七隐在水下。话里有话,意在言外,就像中国古代文献,例如《春秋》《论语》《史记》。 英格丽·褒曼有一句话说得不错:海明威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在现在和未来都不可能了。海明威是20世纪保持生命兴奋度的首屈一指的作家,不知道他是否空前,但很难有后继者。 19世纪的最后一年,欧内斯特·海明威生于芝加哥郊区的橡树园,父亲是医生,全家是基督教信徒。橡树园是一个闻名美国的中产阶级小镇。海明威的母亲葛莱丝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教堂唱诗班和若干社会团体的活跃分子,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家庭有受人尊重的文化修养。这位母亲给念小学的海明威买了大提琴,而海明威医生早在海明威三岁时就递给儿子一根鱼竿。教堂唱诗班与河边丛林争夺着小孩子的兴趣,大提琴终于败给了钓鱼竿,室内氛围败给了户外的灿烂阳光。 有一年,父亲又送给儿子一支猎枪作为生日礼物。这支五尺猎枪直指丛林,打开了无限的宝藏。嗬,生日礼物一支枪!音乐修养和宗教信仰成了野地生活的对立面。这也是母亲刻意教育的结果,给20世纪杰出小说家的童年注入宝贵的野性。 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是循规蹈矩的、程式化的,一切井井有条,十年如同一日,连激情都被纳入可控的范围。每个人都要活得像中产社会的一员,举止有度,穿戴适宜,日复一日活给别人看。医生要活得像个医生,教师要活得像个教师,总之,个体要服从他的社会角色。法国作家萨特说,这叫被社会角色霸占。橡树园小镇的千百个家庭都是相似的,这个小镇又是其他州小镇的范本,所以才会闻名全美。 大气候之下偶有小气候,中规中矩的生活局面偶尔才被打破,如同平静的湖面扔下了几块石头,波纹荡起又消失,湖面上了无痕迹。海明威将以一个人的力量挑战大气候,未来的半个世纪他证明了这一点。童年的鱼竿、猎枪改写了他的生活,激活了他的野性基因,塑造了他的价值观,催生了崭新的文风。 海明威三岁跟着父亲去贝尔湖钓鱼;十岁抽了第一支香烟;十二岁喝下第一杯烈性威士忌;十三岁,抖抖索索尝试了第一个女人;十五岁伙同一群高中生违反禁酒令,喝酒,胡闹,斗殴,还远足几天不回家,玩得天昏地暗。这一类近乎疯狂的离经叛道,源头却是诱发野性的鱼竿和猎枪。鱼竿招呼无边野地,拢集河流湖泊;猎枪记录动物们的咆哮、挣扎、反扑,猎手的冷血与野兽的鲜血有了奇妙的关联。这是真正的生命,这是丛林暴力的原型,是埋入沃土的勇敢的种子。长枪射出的每一粒子弹都在击碎平庸的中产式生活。 让唱诗班与大提琴见鬼去吧! 母亲惊慌地注视着逃离家庭音乐室的野孩子。这个精心布置的音乐室是她的骄傲,接待过橡树园一大半有头有脸的人物,家里却冒出个野小子。姐姐和弟妹们茫然失措,海明威溜出樊笼,奔向他的旷野,仰天大笑。 什么都要试试,这是少年海明威的信条。这个信条,来自隐秘的遗传基因和阳光下的钓鱼竿。 父母的争吵经常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紧盯对方,鼻头抵近鼻头,压低嗓子,尽管气得发抖,人前还装得夫妻和谐,面孔浮现中产式微笑,说话的语气透出伪装严密的家庭温馨。少年海明威厌恶地背过脸去。虚伪的面孔与原始丛林的动物们形成强烈反差。老是吵吵吵,吵完了还要装装装,为什么不离婚呢?橡树园的中产分子都戴着面具过日子吗?野小子后来三次离婚,当与童年印象有关。而父亲的开枪自杀多半有婚姻的原因。父亲过得压抑。 导语 继销量逾百万的系列畅销书《品中国文人》之后,刘小川再撰西方文化巅峰人物集体传记!以直接干脆、犀利深刻的语言,讲述世界性的文化巨人性情毕现、诗酒风流、酣畅淋漓的传奇人生故事,再现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画面,以及超凡的个人魅力,他们仿佛生动在场。把世界性的文化巨人们的思想、作品及生活有机结合,瞄准他们生存的细节,捕捉他们刹那间的生命电闪,逼近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至情至性的传奇人生中,探寻平凡走向伟大的生存奥秘!透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心灵体验和个性气质,看懂他们的人格精神与人格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浸透着心血与灵魂的作品,汲取这些行走世间的卓越智慧。 序言 多年来我致力于三个打通: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 通雅俗。这当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远目标,但持续 的努力获得了明确的方向感。2006年开始写《品中国文 人》系列,去年底,完成了这套《品西方文人》的1、2 卷。 写人物,因写作对象的不同,而文章的风格自然而然 产生变化,这可能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写作与意志力无关。意志不可去染指感觉的原初性。 写杜甫,自然就沉郁了;写苏东坡,自然就豪放、旷达 了。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写作追求吗? 这些年我意识到,必须对写作的激情保持足够的警 惕。 西方大师们的价值自不待言,一个莎士比亚就让英国 人获得了数百年的文化自信。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 对俄罗斯民族的贡献,任何计算机都不能测量。维克多· 雨果去世,法国两百多万人自发地给他送葬,巴黎先贤祠 的门楣上,因雨果而刻下了一行字:“伟大的人物,祖国 向你们致敬。” 凡·高、贝多芬、毕加索对世界艺术的影响,恐怕不 止几个世纪。 大哲学家们的影响力则通常是以千年计的。 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要管一万年。 就个体而言,西方人的张力比较大,生存的固化相对 要少些。捕捉西方文人的“生命冲动”(柏格森),乃是 本书的发力点。展开各个环节的生存阐释,从整体上把握 人物的生活,宏观与微观并重,理性与感性交融,始终是 笔者孜孜以求的写作境域。 是的,这个很难,难才有意思。爬山永远爬不到山 顶,但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对开阔度和细腻度有了实实 在在的感觉。 一切回望之思都是朝着未来的。所有的追问都围绕着 一个古老的字眼:爱。 荷尔德林说:“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刘小川 2020年春于眉山之忘言斋 内容推荐 《品西方文人(1)》是一部讲述西方文人的传记合集。本书选取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将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代表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他们的生存细节;全面解读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及心态意趣;注入作者(当今文人)见解和情感。复原了一个个既具历史深度又逼真如画的活生生的西方文人,从而引领读者品读大文人丰富复杂的人格与文化品格,吸收西方文人的生命精华,真正领悟他们的智慧精华。作为世界性影响的文化巨人,堪称人类的瑰宝的作品和崇高的文艺精神,值得被传颂,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今世未来的时间所铭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