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再兴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家运》是一部书写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的长篇小说,讲述小山村一家三代通过拼搏奋斗改变命运,成为大都市主人的故事,旨在讴歌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全书将个人家庭命运和时代风云变迁浓缩于笔端,交错并行,故事曲折感人,余韵不尽。小说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作者简介
杨再兴,1948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一个偏远落后农村。童年时代家境贫寒,9岁上学读书。1968年,初中二年级上学期被迫辍学回乡务农。参加过国家铁路建设及地方水利建设。1970年结婚。当过生产队技术员、记工员、出纳员、大队通讯员、公社贫宣队队长、区政工员。1971年秋,参加教育工作,教过小学、中学。1985年3月,被聘进荆门市《读写算》杂志社任编辑,负责全国自办发行工作。1988年肄业于中央电视大学中文系。
作者自幼酷爱文学创作,1972年,开始发表处女作。50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发表过近百万字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春雪融情》《月亮湖畔两代人》《悲剧发生在小山村》《趟不过爱河的姑娘》等。1997年,个人简历被载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辞书《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
《家运》是作者晚年倾注10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小说。
目录
代序
人物表
第一部 六十年代
第二部 七十年代
第三部 八十年代
第四部 九十年代
后记
序言
古稀老人笔耕不辍 六十万字礼赞生活
磨了10年,自述长篇小说《家运》终于脱稿了,共20
章60万字。
作者望着书桌上一堆高高的书稿,长长地舒了一口
气。这是退休10年来,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部书
让他老年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姿多彩。
作者今年70岁,曾当过教师、杂志社编辑。写作,是
作者的终生爱好。从小学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对
文学的爱好从未改变。1972年,作者开始发表文章,50多
年来,先后在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近百万字社会纪实
文学作品。曾有多篇纪实文学、短篇小说被载人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辞书——《中国当代知名
学者辞典》。2006年秋,他开始创作以自己经历为蓝本的
长篇小说《家运》,一写就是10年。
《家运》按照年代分为四部分。讲述小山村一家三代
通过拼搏奋斗改变命运,成为大都市主人的故事,旨在讴
歌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品将个人家庭命运和
时代风云变迁浓缩于笔端,交错并行,故事铺陈余韵不
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达到
了极高的接地气的艺术水准。作者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
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为读者送上
一顿精神大餐。
知人论世。一个人关于过去生活的回忆,很多时候能
展示他背后的时代。作品再现了作者大半生经历过的人和
事,把流逝的个人生活挽留在了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作为
村里唯一一个有文化的人,写写生己养己的小山村,写写
父老乡亲,是作者从小就有的梦想。因为他不想眼睁睁地
看着小山村的历史随着村里老人的一个个离去而变得不为
人知。所以,他拿起了笔。
作者对该部书投人了很深的感情,每当写到伤心难过
的情节,例如写到主人公父亲去世、小时候母亲四处借钱
供四个孩子读书的情节,他会触景生情,泪湿稿纸。写到
高兴处,例如写到主人公结奇缘娶贤妻、女儿慧眼识佳婿
等情节,作者不禁“嘿嘿”笑出了声。
文学创作,是一种社会责任,那是需要有担当的。写
这部书稿时,作者精益求精,力求每一部分都有经典,每
一章都有经典段落,每一段落都有经典句子。文章写好
后,他一改再改,其原稿的天头地脚页边,蜘蛛网似的布
满修改的字迹。每一章都要修改五六遍才定稿。
在写作中,作者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得不经常辍笔。
动笔写了十章后,他的高堂生病住院,要人护理。他和妻
子先后照顾护理两位老人达五年之久。后来父母相继去
世,他又料理丧事,忙前忙后,占据了大量时间。他刚想
静下心来继续写这部小说,他的二孙从荆门转到汉口东方
红小学就读,他需要赴汉陪读。在那里的半年,他一天忙
到晚:接送孙子上下学、买菜做饭、洗衣做卫生、辅导检
查作业,往往等孙子睡觉后,他才能静下心来写作。每天
写到凌晨三点钟才休息。他就这样忙里偷闲,半年时间共
写了六章。
2014年年底,二孙放了寒假。他回到荆门准备接着写
时,妻子突罹大病。他和两个儿子陪同妻子赴上海一家大
型医院动手术。术后,妻子左边肢体瘫痪,视力微弱。子
女们要上班,他只有一个人照顾。他除了按时做饭,给妻
子喂药按摩,陪妻子去做康复理疗外,还要做全部的家
务,完全没时间没精力从事写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
2016年初,妻子可以下地行走。他白天陪妻子到户外锻炼
身体,晚上加班加点写作,往往从晚上十点钟写到第二天
凌晨四点钟才停笔。作者潜心写作《家运》的那段岁月,
病妻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写累了,病妻就会递上一个削
了皮的苹果慰劳他。他就这样在病妻的温暖注视下,夜夜
赶稿。最后终于脱稿,共20章60万字。
作者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责任,文学创作也改变了他
的命运,给了他一生最大的动力。所以无论文学的生存环
境如何改变,他会坚持写作。愿读者在此书中感受作者的
执着、感恩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以此为序。
《荆门晚报》记者郭玉红
2017年1月12日
导语
《家运》按照年代分为四部分。讲述小山村一家三代通过拼搏奋斗改变命运,成为大都市主人的故事,旨在讴歌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品将个人家庭命运和时代风云变迁浓缩于笔端,交错并行,故事铺陈余韵不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达到了极高的接地气的艺术水准。作者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为读者送上一顿精神大餐。
后记
《家运》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从2007年写到现
在,终于脱稿了。我从花甲之年写到古稀之年,耗时10年
之久,这种执着精神,至少值得自己给自己一些掌声。
我自幼酷爱文学,一生对文学怀有浓厚兴趣。但俗话
说:万事开头难。记得我拟过20多次写作提纲,都毁了,
直到最后满意为止。总之,写长篇小说就像跑马拉松一
样,非要有跑完全程的自信。否则,无法构思、下笔和完
成。
天若有情天亦老。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爱过、
恨过、得过、失过、拼搏过、享受过。人生的大起大落都
一一经过。在暮年赋闲时光中,垂老忆旧。其间酸甜苦
辣,让人回味无穷。
有不少人以为这是我的自传。其实,这是一个大误
会。作品里的自述,有对往昔的依恋,有对真善美的讴
歌。我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唯一的愿望是能在有生之年
出版一本像样的书,给后人留一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
的启迪。
人生是短暂的,却又是严肃的。人,不过是这个大千
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证明
自己来过这个世界。我以为应该留下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
踏足于世界的坚实脚印。
生活原本就是绚丽多彩的。丰富的生活有欢乐、有痛
苦、有挫折、有不幸……但只要敢于拼搏,勇于挑战,那
么幸福就会来敲门,那么你就会快乐无比。
我离开执教36年的讲坛时,曾赋诗一首:
半世生涯执教间,一生系得几心安。
桃李天下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苍松敢向云争立,劲草何惧疾风寒。
荣辱浮沉寻常事,乐将夙愿付青山。
我用60万字写完了在改革大潮中一个家庭的变迁历
史。这个家庭的人,一个个都融入到社会大变革的洪流
中。倘若健康允许,我还要用更多文字,来写在改革大潮
中,一个社会的变革历史。如果继续写的话,第二部作品
题目为《绽放的青春》。虽然不知何时发表,但总有机会
和读者见面。
杨再兴
2017年农历7月15日武汉
精彩页
第一章
1966年,深秋。
我和潘晓芸相识、相知、相爱在枫叶正红的季节里……
第二章
我和向东、红星三人走进龙山中学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了。
秋风瑟瑟,寒气袭人。从校门口拾级而上,是通往校园内的青石板甬道。淡雅幽静的校园中央,清泉汇集一池。池边有八角小亭,亭北是一排坐北朝南的黛青色瓦房教室。竹影扶疏,假山、溪水、花草、树木无不顺其自然。教室前面整齐、高大、挺拔的枫树,在萧瑟凉飕的秋风中摇曳。一场严霜过后,如火如荼的枫叶终于依恋不舍地,谢幕般地,以极其优美的旋转曲线袅袅飘落,飘飘洒洒地落满了厚厚的一地。我们走在软绵绵的枫叶上面,脚底下发出沙沙的清脆响声。
校园里一派萧索的晚秋景象。偌大的校园里不见一个人影儿,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生气。二十多间教室门环子上全挂着大铁锁,只有靠东头一间教室虚掩着门扇。真让人难以相信这里原是书声琅琅、歌声嘹亮的县模范学校。我们身置校园内,不免从心底泛起一缕缕悲凉的心绪。在万般无奈之中,我们只好朝那间虚掩着门扇的教室走过去。
推开虚掩着的门扇,只见讲坛前一方空地上,三男两女五位学生团团围着一只四方形矮脚铁架炭盆,正叽叽喳喳地嚷着、笑着、闲聊着。嘿!深山里的冬天来得好早啊!他们看见我们走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边鼓掌边说:“欢迎!欢迎!”
“坐下,坐下。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咱们都是同战壕里的战友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大伙儿相互推让着坐下来。我从挎包里掏出笔记本,以风趣幽默的口吻介绍:“我叫何为。”接着,我用手指捅了一下坐在我左边的红星。红星耸了耸双肩,“这位圆脸叫红星。”我又扭头用手指敲了敲坐在我右边的向东后脑勺,向东全身激灵一下,“黑脸叫向东。”我的这番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再加上红星、向东的滑稽模样儿,引起在座的学生一阵阵哈哈大笑,其中一位扎羊角辫的女生笑得用她那胖乎乎的手背直抹溢出眼角的泪水。
接下来我又问道:“你们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上哪儿去了?”
他们众口一词:“停课闹革命,全回家去啦!”
“多长时间了?”
“快三个星期了。我们五个是各班级推选出来留校欢迎你们的代表。不然,我们早开溜了。你们今天可要吃上一顿闭门羹哕!”头扎羊角辫的女生抢着回答了我的问话。她说完,红着脸朝我妩媚地笑了。如花笑靥飞上了她青春靓丽的脸庞。她一脸动人的甜甜笑靥,让我怦怦心跳起来。这位豆蔻年华的女生开朗大方、活泼可爱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鹅蛋形的脸庞白里透红,在炭火的映照下像熟透了的红苹果一样又红又亮。我认真地看了她一眼。原来,她竟是这样漂亮:不但脸型姣好,面容白净,秀发乌黑,体态轻盈,而且柳眉配凤眼,小嘴上面配着个翘鼻子,使她显得非常秀丽动人。明澈的、嫣然动人的双眸,老是那么水汪汪、亮晶晶,显露出有所期盼和憧憬的神采。而最好看的还是她那对深深的小酒窝。微笑时,它就出现在嘴角两边,犹如两个平静的泉眼……这一切,后来曾反反复复地浮现在我的梦境里,伴随着我的苦苦思念。相思,痛苦的相思,常常搅得我夜不成眠。她……太惹人喜爱了。尽管我俩只是萍水相逢,初次邂逅,没有过卿卿我我的亲昵,也没有过花前月下的情意缠绵。但是,我心里却早已与她心心相印了。我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她自我介绍的名字——潘晓芸。
潘晓芸,一个多么动听的名字啊!叫起来,就像见到她本人一样,让人动心!也让人心悸!蓦然,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愫,在我这位风华正茂的男生心里萌生……
吃过晚饭,我和向东、红星被安排到一位已回家的男老师寝室里休息。我提着水瓶去厨房打热水。厨房里只有潘晓芸一个人,她好像专门在等我似的,看见我走进来,连忙从我手里接过水瓶替我装好水。她在将水瓶递给我时,出神地看着我。当时,我俩离得很近很近。我本能地觉得自己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我接过水瓶,感激地说:“晓芸,谢谢你……哎,晓芸,听说你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是吗?”
“……你怎么知道的?”
“你说,我能不知道吗?”我调皮地笑了,“晓芸,我俩虽然初次相遇,也可以说是萍水相逢。但是,我总觉得你我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缘份。”
“是么?小何,我心里的感觉也像你说的一样。不然的话,我怎么会一个人留在厨房里等你呢……我知道你会来的。”潘晓芸半似认同半似黠慧地说道,“小何,你今天晚上有事吗?咱俩能不能一块儿到校外去散散步?”
“好的。我将水瓶提到寝室里去了,马上就来和你一块儿出去。”我立即满口应承了潘晓芸的热情邀约。
这天晚上,我和潘晓芸披着皎洁的月光来到学校对面山峦的树林里。回首眺望龙山中学,龙山中学正好坐落于龙山腹部。这里,是革命老区北山中部的群岭之一。高山连绵,众峰如簇,奇峦叠嶂,似鬼斧神工。山梁间,古藤高悬,清泉长流,水速很慢,慢得你看不见它在流动,就像一面镜子放在眼皮下,映照着满山花木及头顶上的幽幽蓝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