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者在认真、理性的梳理、汲取以往特别是1970年代末以来张贤亮评论、研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视野、观念、理论、方法、史料诸多方面都有所拓展、丰富和完善。 全书正文部分分为“理论篇”“文本篇”,另有《张贤亮创作简表》《张贤亮研究论文》两个附录。“理论篇”重在批评理论、方法的建构,引入媒介学、符号学、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研究张贤亮文学、电影作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为进入张贤亮的文学、电影世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文本篇”借助上述理论与方法,对张贤亮的《灵与肉》/《牧马人》、《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男人的风格》、《我们是世界》、《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龙种》等文学/电影文本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与诠释。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与电影的对照性解读:从(灵与肉)到(牧马人)》《凸显形式与侧重立意的比较研究:从(浪漫的黑炮)到(黑炮事件)》两章,最能见出作者的批评个性与学术功力!附录《张贤亮创作简表》不仅为研究张贤亮的生平与创作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扎实、可信的史料,而且使我们透过张贤亮的生平、创作,对张贤亮的夫子自道“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一小段对他有强烈影响的经历,他神经上受到的某种巨大的震撼,甚至能决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状态,使他成为某一种特定精神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恰恰是个作家,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这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所支配。”(《满纸荒唐言》)有了更为真切、深切的体会、理解。 作者简介 王琳琳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文艺批评、宁夏文学研究与学科教育。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摹金项目(两部项目)1项;丰持并参与完成教育教改类课题3项,在研1项。指导并主编“宁夏人学原创文学大赛”作品集1本、杂志3册;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艺术活动中的媒介 一、文学媒介 二、电影媒介 三、媒介的差异与融合 第二章 艺术活动中的符号 一、文学符号学 二、电影符号学 三、符号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 艺术活动中的叙事 一、叙事学方法 二、文学与电影的叙事特点 三、文学与电影的交融关系 第四章 张贤亮及其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 一、张贤亮简介 二、张贤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 下篇 文本篇 第五章 文学与电影的对照性解读:从《灵与肉》到《牧马人》 一、从叙事的缝隙里寻求创作张力 二、从主题的相似中探寻意蕴合力 第六章 凸显形式与侧重立意的比较研究:从《浪漫的黑炮》 到《黑炮事件》 一、复调叙事:两条线索的叙述方式 二、两种声音:隐含的作家和画外音的叙述特色 三、两种语言:文字和画面的媒介效果 第七章 小说剧本电影:《肖尔布拉克》的创作阐释特色研究 一、20世纪80年代电影改编研究的众声喧哗 二、《肖尔布拉克》的三种阐释 三、张贤亮西部文化符号的阐释方式 第八章 老人与狗:细读《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一、“狗”:电影与文学的书写方式 二、邢老汉: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三、伤痕之美:张贤亮的历史乐观主义 第九章 世界的胸怀:电影《我们是世界》的叙事内涵分析 一、首尾呼应的表层结构 二、取得结果的叙述序列 三、冲突矛盾的仪式画面 四、书写人性的深层结构 第十章 爱情婚姻事业:后经典叙事理论视域下《男人的风格》分析 一、以“女人”为线索的叙事模式 二、“男人”形象的多重视角分析 三、张贤亮“内部视点”的叙述语言 第十一章 传统自然经济:《龙种》改革者形象背后的叙事学分析 一、传统:才子佳人的叙述模式 二、自然:情景交融的叙述话语 三、经济:体制变革的叙述内容 附录I:张贤亮创作简表 附录II:张贤亮研究论文 期刊论文 报纸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2000-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