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国人,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幼年丧父,在母亲和姑姑的抚养下长大。中学时对文学与音乐产生兴趣,喜欢读荷尔德林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先后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古典学和哲学。24岁时,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开始从事创作,写下《悲剧的诞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瞧,这个人》等作品。尼采终其一生忍受着病痛与孤独的折磨,45岁时精神崩溃,从此再未恢复健康,于55岁在魏玛与世长辞。 目录 第一篇 施特劳斯——表白者与作家 第二篇 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 第三篇 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 第四篇 瓦格纳在拜雷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尼采中晚期作品,收录了尼采四篇“沉思”:《施特劳斯――表白者和作家》《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瓦格纳在拜雷特》,前两篇探讨消极的,令人忧虑的现象:“知识庸人”施特劳斯和历史学,后两篇是对神圣的救世主形象叔本华和瓦格纳的颂歌。尼采在本书中完成了一种彻底的重新评价,他将“不合时宜”等同于单纯性和真诚性的高贵品质,认为被敬仰和喜爱的哲学家在其关于生活价值的问题中想到的从来不是合乎时宜的德性,而是一种应当追求的更高和更纯洁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