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国博物馆之旅/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罗米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罗米,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
翻译出版《艺术是教不出来的》《西方艺术通史》等著作。
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艺术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常年为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撰写文博艺术类稿件。
多次作为嘉宾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边走边看》栏目直播,介绍国内外博物馆与艺术品。
目录
德国艺术与博物馆概述
第1章 柏林印象
残存的柏林旧景
选帝侯大街
勃兰登堡门
第旦章 柏林博物馆岛
博物馆岛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尘世天国
米利都市场大门
祭坛上的众神之战
门采尔衣香鬓影的贵族聚会
埃及最美艳的王后
第3章 汉堡现代艺术博物馆
火车站的特殊用途
当代艺术究竟应该怎么看
博伊于斯在说些什么
并未老去的历史和记忆
混合吧,混合一切
第4章 慕尼黑的两个绘画陈列馆
好大一场会战
丢勒的《四使徒》
战斗,无休无止
尼德兰最著名的绘画家族
一个时代的百科全书
洛可可艺术之母:蓬帕杜夫人
又见《向日葵》
《我被自己关在门里》
附录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大集会
艺术无限
画里画外的水光云影
参观博物馆的实用攻略
精彩页

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建立的早期国家。800年,加洛林王朝查理称帝,王国遂成为查理曼帝国。9世纪初,帝国疆域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和波希米亚,北达红海,南迄意大利中部。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从而奠定了后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一直到那个时候,德国在艺术领域仍然处于荒漠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除了因为生活艰辛,也与其国民的性格有关。
日耳曼人喜欢冥想,所以这里的宗教气息特别浓厚,宗教改革就是从德国发起的,后来这里又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比如在哲学史上光芒四射的康德、黑格尔,等等。
正因为对形而上的东西深深迷恋,德国人对艺术这种“迷惑视觉”的表象之物就不太看得上,所以这里缺乏产生艺术的土壤。
到了13世纪,德国人开始对一种建筑艺术风格产生兴趣,这就是13世纪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优秀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的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这种风格常被使用在修道院、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上,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外观看起来高耸瘦削。
德国人喜欢这样的建筑,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高耸入云的尖顶能升华他们的精神,把他们的思想带到天国。所以当时人们修建了许多哥特式教堂,如今留下来的科隆大教堂,以其高度稳居世界前列。
不过,哥特式教堂其实是法国人的发明,因此可以说,直到这时,德国人还与艺术绝缘。

14世纪,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先是从意大利萌芽的,德国虽然开始得晚一点,但也收获颇丰,甚至出现了一位能够与达·芬奇相媲美的伟大艺术家——丢勒。
比起意大利人笔下的热情奔放,丢勒的作品更显严谨,也更接近科学式的探索,他画画不只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在探索人体和宇宙的结构。
除了绘画,丢勒对机械、数学和建筑学等都颇有研究,被称为“北方的达·芬奇”。和达·芬奇一样,丢勒也像是一位艺术界的“科学家”。
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里收藏了数幅丢勒的杰作,作品前常年人头攒动。
虽然出了丢勒,但德国的文艺复兴并不像意大利那样群星璀璨。
到了17、18世纪,夸张豪奢的巴洛克艺术和精致繁复的洛可可艺术都不符合德国人的口味。因此,在这段艺术史上,我们很少能看到德国人的身影。
等到下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出场,已经是18世纪末的事情了。
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主要是风景画,但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而是荒野、海滩、坟墓、废墟等,与其说是风景,不如说表现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他对宗教和宇宙终极问题的探索,他的画更像是对哲学的图解。
说来说去,德国人总是离不开哲学。
比弗里德里希稍晚一点的画家门采尔,同样在19世纪的德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门采尔不像弗里德里希那样热衷于冥想,而是更倾向于描绘眼前的现实,他极为真实地记录了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的辉煌,比如《威廉一世加冕礼》;还有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比如他的代表作《轧铁工场》。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炙手可热的新兴帝国的野心。
在柏林的老国家艺术画廊和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里,这两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均受到了礼遇。他们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也很特别,很容易辨认。
P2-4
导语
博物馆里看什么?怎么看?那些藏品到底好在哪里?北大博士罗米寻访各国博物馆,带你知晓藏品背后的故事。
先是一篇关于这个国家艺术发展情况的概括性叙述,然后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馆藏作品进行深入介绍,重在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
序言
我的案头有一本《如
何参观美术馆》,作者是
荷兰的约翰·艾迪玛。这
本书购于杭州的中国丝绸
博物馆书店。那是一个炎
炎的夏日,我和几个友人
去参观中国丝绸博物馆。
午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
馆长赵丰先生邀我们几个
来到书店小坐。中国丝绸
博物馆位于西湖旁的玉皇
山麓,我老想用清幽来形
容这里的环境——虽然由
于博物馆的展览和其他活
动都做得很用心,这里实
际上并不清幽,但是它在
我的脑海中就是这样的印
象,一如智利诗人聂鲁达
所说:“我喜欢你是寂静
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就
应该有一家雅致的书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书店主
人的喜好所致,书店里有
许多艺术和考古类的经典
图书,让我感到很亲切。
其中就有这本《如何参观
美术馆》。《如何参观美
术馆》是资深艺术顾问给
艺术爱好者撰写的32条参
观指南,它的封面图案由
浅黄、灰、白、黑等色块
构成,简洁明快。但我之
所以被这本书所吸引,并
不仅仅是因为封面设计,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
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很
快——据官方统计的数据
,2019年春节假期,7天
有过亿人次参观了搏物馆
,而此前连续三年,每年
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量都
在1亿人次左右。这么多
观众的参观行为是什么样
的呢?对于他们来说,参
观博物馆的意义究竟是什
么呢?我想在这本书中寻
求答案或者思考的方向。
都说博物馆是公民终身受
教育的场所,国家最近也
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要求构建服务全
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在这
一体系的构建中,各类博
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
公共文化设施理应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但是,这种
教育是自发的,不像大学
的教育有系统性。如何参
观博物馆,在我看来是一
个需要多加探讨的问题。
所以,当罗米把“给孩子
的艺术笔记”丛书的文稿
发给我的时候,我是很期
待的。一方面,我相信她
会写出别样的文字来另一
方面,我也好奇,她会如
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
罗米上过我的博物馆
展览策划课,选这门课的
大多是考古文博学院的学
生,而她是艺术系的学生
。课程作业是要求同学根
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
术博物馆的空间,策划一
个展览,写成方案。我至
今还清楚地记得罗米的作
业写的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主旨是将
《千里江山图》等长卷,
结合现实中大自然的地形
地貌来展览,重在表述这
一观点:中国古代绘画中
的不同表现手法,其实是
师法自然的结果。我曾经
在河南林县的洪谷寺进行
过测绘,在那里工作的时
候,我就对着大山,想象
我国五代时期画家荆浩在
太行山的洪谷写生时的情
景。荆浩自称“洪谷子”,
可见他对这里景色的喜爱
;他在山中写生,画了数
万本摹绘,也可以想见他
的用功与勤奋。我也认识
一些当代的山水画家,但
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像荆
浩那样去向自然学习。所
以,看到罗米的作业之后
,我一直想把《道法自然
》做成一场真正的展览。
罗米毕业之后从事着
与展览相关的工作,在世
界各地参观了不少博物馆
。这套书选取了中国、英
国、法国、俄罗斯、美国
、西班牙、意大利、德国
这八个博物馆大国的代表
性博物馆进行创作。每一
本书中,先是一篇关于这
个国家艺术发展情况的概
括性叙述,然后选取其中
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馆藏
作品进行深入介绍。丛书
名是“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重在对孩子进行艺术启
蒙教育,对馆藏作品的介
绍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就
如书中所言:
一旦进了博物馆,人
总会不自觉地贪心起来:
难得来一次,每一件展品
都不想遗漏。但对于像“
大英”“冬宫”这样的博物馆
来说,这实在是奢望。因
为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
,总会有这里或那里不定
期地关闭着,或是在更换
展品,或是需要修缮。
除了这些琳琅满目的
展品,在看不见的森森库
房里,还躺着不计其数的
宝藏呢,要想看遍馆藏,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
,参观博物馆真的要“断
舍离”!对于不喜欢的大
可匆匆掠过,不作停留;
而对于那些真正令你心跳
加速的展品,一生也许就
这一次与它们面对面的机
会,何不与它们多待一会
儿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本套书是写给孩子看的,
罗米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
感的同时,又带着俏皮的
语气,读来轻松有趣。
比如,在介绍美国艺
术发展情况的时候,她写
道:
据说世界上有两本书
最薄,一本是英国人的菜
谱,另一本就是美国人的
历史。
看来,我这篇略述关
国历史的前言,无论如何
也写不长了。
……
美国人很珍视自己早
期的历史,这些作品仍然
被珍藏在美国的许多博物
馆里。波士顿美术馆里收
藏的格外多,这也体现了
波士顿作为美国“老牌贵
族”的特别地位。
……
1776年7月4日,第二
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
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
民地不再与英国有隶属关
系,他们要成立自己的新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战争取得了胜利,“美
国”终于亮相了!
艺术在这个时候显现
了它的
内容推荐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特质。一提到德国人,人们总会想到这些词:理性、严谨、认真、守时,等等。
我想,你一定非常好奇:
世人眼中不苟言笑的德国人,其艺术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度里,艺术家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盛行工匠精神的国度里,博物馆会被造成什么样子?
来德国寻找答案,你会发现一切似乎正是德国“该有的样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