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影梅庵忆语》追忆冒襄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不难领略到封建礼教下透露出的一缕春光。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陶庵梦忆》是记述关于明末散文家张岱所亲身经历过的杂事的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其中不乏有对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写,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 《浮生六记》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目录 《西湖梦寻(精)》 自序 译文/原文 卷一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西湖北路 玉莲亭 昭庆寺 哇哇宕 大佛头 保做塔 玛瑙寺 智果寺 六贤祠 西冷桥 岳王坟 紫云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庆寺 飞来峰 冷泉亭 灵隐寺 北高峰 韬光庵 响喽山房 青莲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楼 片石居 十锦塘 孤山 关王庙 苏小小墓 陆宣公祠 六一泉 葛岭 苏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楼 小青佛舍 卷四 西湖南路 柳州亭 灵芝寺 钱王祠 净慈寺 小蓬莱 雷峰塔 包衙庄 南高峰 烟霞石屋 高丽寺 法相寺 于坟 风缠岭 龙井 一片云 九溪十八润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 凤凰山 宋大内 梵天寺 胜果寺 五云山 云栖 六和塔 镇海楼 伍公祠 城隍庙 火德庙 芙蓉石 云居庵 施公庙 三茅观 紫阳庵 《影梅庵忆语(精)》 影梅庵忆语译文/原文 卷一 嗟叹小宛 曲栏初见 吴门陈圆圆 双语成病 坚以身从 万难意阻 仙侣终成 卷二 山水逸情 澹情裙布 佐抄诗史 泓颖独珍 卷三 细品名香 梅菊兰芳 桂华露影 膏红露碧 厨下精膳 秦溪蒙难 朱庄夜逃 辗转求生 卷四 执手病榻 病余增病 冥冥天数 梦谶成真 附:秋灯琐忆译文/原文 诗才琴语 雨游理安 花命春短 泛舟鼓琴 香雪佛缘 文酒之乐 古刹记游 绕床弄梅 葛林借住 辩才敏思 夜忆仙子 娇俏闲情 病中情缚 持誓佛前 《菜根谭(精)》 第一卷 修省 第二卷 应酬 第三卷 评议 第四卷 闲适 第五卷 概论 《了凡四训(精)》 壹 立命之学 弃学从医 “慈云”奇遇 预测终生 神算无遗 初逢佛法 当头棒喝 从心做起 福薄之相 无子之因 昨死今生 自求多福 改过自新 无思无虑 虔心改进 初见成效 广行善行 造福百姓 仁者多寿 常思不足 贰 改过之法 相由心生 深明羞耻 心怀敬畏 自欺欺人 无过不可改 雷厉风行 就事论事 明理在先 止息怒火 从心改过 多管齐下 真诚忏悔 奋发自新 叁 积善之方 福泽后世 拯救溺亡 体恤囚犯 爱护百姓 好善乐施 救人危难 全人贞节 广兴布施 有功弗居 尊佛敬法 为善以礼 深思明理 真善无私 乡愿非善 莫贪虚名 明辨是非 偏正难料 积少成多 诚心无价 目光长远 不执善相 天下为重 先难后易 行善随缘 以身作则 天下为公 爱敬存心 成人之美 劝人为善 救人危急 兴建大利 舍财作福 护持正法 敬重尊长 爱惜物命 万善兼备 肆 谦德之效 天道益谦 惟谦受福 虚心受教 谦逊好学 智慧洞开 改过自新 志向坚守 文昌帝君阴骘文 附录:袁氏家训 《浮生六记(精)》 译文/原文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跋 《陶庵梦忆(精)》 自序 译文/原文 卷一 钟山 报恩塔 天台牡丹 金乳生草花 日月湖 金山夜戏 筠芝亭 砎园 葑门荷宕 越俗扫墓 奔云石 木犹龙 天砚 吴中绝技 濮仲谦雕刻 卷二 孔庙桧 孔林 燕子矶 鲁藩烟火 朱云崃女戏 绍兴琴派 花石纲遗石 焦山 表胜庵 梅花书屋 不二斋 砂罐锡注 沈梅冈 岣嵝山房 三世藏书 卷三 丝社 南镇祈梦 禊泉 兰雪茶 白洋潮 阳和泉 闵老子茶 龙喷池 朱文懿家桂 逍遥楼 天镜园 包涵所 斗鸡社 栖霞 湖心亭看雪 陈章侯 卷四 不系园 秦淮河房 兖州阅武 牛首山打猎 杨神庙台阁 雪精 严助庙 乳酪 二十四桥风月 世美堂灯 宁 了 张氏声伎 方物 祁止祥癖 泰安州客店 卷五 范长白 于园 诸工 姚简叔画 炉峰月 湘湖 柳敬亭说书 樊江陈氏橘 治沅堂 虎丘中秋夜 麋公 扬州清明 金山竞渡 刘晖吉女戏 朱楚生 扬州瘦马 卷六 彭天锡串戏 目莲戏 甘文台炉 绍兴灯景 韵山 天童寺僧 水浒牌 烟雨楼 朱氏收藏 仲叔古董 噱社 鲁府松棚 一尺雪 菊海 曹山 齐景公墓花樽 卷七 西湖香市 鹿苑寺方柿 西湖七月半 及时雨 山艇子樟 悬杪亭 雷殿 龙山雪 庞公池 品山堂鱼宕 松花石 闰中秋 愚公谷 定海水操 阿育王寺舍利 过剑门 冰山记 卷八 龙山放灯 王月生 张东谷好酒 楼船 阮圆海戏 花阁 范与兰 蟹会 露兄 闰元宵 合采牌 瑞草溪亭 琅嬛福地 序言 张岱(1597-1689),字 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别号蝶庵居士、会稽外史等 ,晚年又自号“六休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 籍四川剑州,故其大多数著 作均署“古剑陶庵老人”或“ 蜀人张岱”。张岱出生于累 世显官之家。高祖张天复, 嘉靖廿六年(1547)进士 ,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 行太仆卿。曾祖张元卡,隆 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 ,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 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 二十三年(1595)进士, 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 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同时,张氏家族又是书香门 第。张天复、张元汴父子曾 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 》及《山阴志》,“三《志 》并出,人称谈、迁父子” 。张汝霖潜心古学,并与黄 汝亨等人结“史社”,其学术 人品为当时学界所推崇。他 曾花费三十余年来撰修《韵 山》,后因其与《永乐大典 》类似而辍笔。张耀芳自幼 聪颖,平生只读古书,不看 时艺。 张岱幼年体弱多病,寄 养在外祖父陶允嘉家,得到 外祖母马太夫人悉心照顾。 他自幼聪颖,六七岁时就善 于作对,被誉为“神童”。十 岁后归家,在张汝霖的教导 下系统研读文史。长大后更 是博览群书,才艺丰富,兴 趣广泛。他在《自为墓志铭 》中说:“少为纨绔子弟,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 ,好变童,好鲜衣,好美食 ,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 ,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 ,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 书靠诗魔。”他纵情游历, 长期寓居在江南繁华之地, 并广交才士名流和市井人物 。虽然也曾留意科考,但屡 试不中,所以放弃举业,专 心著史,意欲继承先人遗志 ,编修一部明史。然而不久 ,在风雨中飘摇的明朝灭亡 ,之后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福 王、鲁王小朝廷也都很快崩 溃。顺治三年(1646), 绍兴沦陷,张岱拒绝降清, 举家避居山中。从此,张家 家道中落,困顿异常。张岱 感慨说:“年至五十,国破 家亡,避迹山居。布衣蔬食 ,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 ,真如隔世。”张岱一生遭 逢明清易代巨变,他本想以 死殉国,当因《石匮书》未 成,所以才寄居世间。明亡 以后,张岱避世不出,虽然 生活穷困,但却在衣食不继 的岁月里编修完成《石匮书 》等著作。 张岱著述众多,有《石 匮书》《古今义烈传》《琅 嬛文集》《夜航船》《陶庵 梦忆》《西湖梦寻》《一卷 冰雪文》等行世。在他诸多 著述中,尤以散文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人称“绝世散 文家”。黄裳先生称赞:“宗 子散文第一,《梦忆》《梦 寻》,天下无与抗手。”(《 来燕榭书跋·琅嬛文集》) 张岱散文题材广泛,凡风景 名胜、世情风俗、戏剧曲艺 、古董器物都有所涉及。他 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描掌 真切动人,语言流丽清新, 同时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张岱散文艺术之所以具有特 殊成就,是由于他开拓了明 代散文的新境界,将视角由 仕宦转到市井,更为接近生 活,充盈着烟火气息。又因 其遭逢家国巨变,所以他的 散文充满了对故国家园的追 忆,充溢着浓厚的麦秀黍离 之悲。《陶庵梦忆》和《西 湖梦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 故国之思和易代之悲,必须 把握这条主线,才能真正理 解独抒性灵背后的斑斑血泪 。 《西湖梦寻》五卷,成 于康熙十年(1671),为 张岱七十五岁时所作。《四 库全书总目》将其列于史部 地理类,称“是编乃于杭州 兵婺之后,追记旧游,以北 路、西路、南路、中路、外 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 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 于其下。”张岱一生与西湖 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说: “西湖无日不人吾梦中,而 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 余也。”又因西湖历经战火 ,早已残破不堪,园亭桃柳 、箫鼓楼船,都残缺无序, 于是张岱想要在梦中寻找当 日西湖的繁华胜景,留之后 世。所以西湖之于张岱,即 是他昔日衣锦繁华的象征, 又是他今日国破家亡的见证 ,更是他梦中的精神家园。 与其他地理类著述单纯介绍 地理掌故不同,张岱的《西 湖梦寻》更多的是记述前尘 旧影,在追抚繁华往事之中 ,蕴含着无限的家国之痛。 他在《西湖寻梦·柳州亭》 里写道:“李文叔作《洛阳 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 ,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 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 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 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 感慨悲伤,几效桑些翁之游 茗溪,夜必哭而返。”这是 张岱写作《西湖梦寻》深层 次的原因。当然,《西湖梦 寻》中更多的是对西湖山水 林壑、亭台楼阁、寺庙祠堂 等景观的描摹,是对杭州历 史掌故、风情民俗、日常生 活的记述。全书层次清楚, 笔墨简练,记人跃然纸上, 绘景如在目前,宛如一幅精 美的工笔长卷。有些篇章甚 至杂采神鬼故事(如《城隍 庙》等),有小说家笔法, 使得全书不仅有浓郁的人文 气息,也有很强的可读性, 为历代记述西湖游记散文之 最。 《西湖梦寻》有凤嬉堂 、嘉惠堂等多种刻本。本次 注译以《武林掌故丛编》本 为底本,参校他本,不出校 记。同时参考了夏咸淳、程 维荣校注《陶庵梦忆·西湖 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导语 “小品雅集”丛书,中国人的传统生活美学,中国雅致生活的宝典,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丛书由名家精心挑选,集众多专家之力,以全注全译的形式,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本丛书采用“全注全译全赏析”形式,对原文做了准确的翻译,并对难读难懂的字词和语句做了准确的注释和赏析,方便大众阅读。 后记 余妇兄杨醒道明经,曾 于冷摊上购得《浮生六记》 残本。为吴门处士沈三白所 作,而铁其名。其所谓六记 者,《闺房记乐》《闲情记 趣》《坎坷记愁》《浪游记 快》《中山记历》《养生记 道》。今仅存四卷而阙末后 两卷。然则处士游履所至, 远至琉球,可谓豪矣。笔墨 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于优俪尤敦笃。卜宅沧浪 亭畔,颇擅山水林树之胜。 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 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 其乐神仙中人不音也。曾几 何时,一切皆幻,此记之所 由作也。 予少时读书里中曹氏畏 人小筑,屡阅此书,辄生艳 羡,尝跋其后云:“从来理 有不能知,事有不必然,情 有不容已。夫妇准以一生, 而或不至者,何哉?盖得美 妇,非数生修不能,而妇之 有才有色者,辄为造物所忌 ,非寡即天。然才人与才如 ,旷古不一合,苟合矣,即 寡天焉,何憾!正惟其寡天 焉,而情益深。不然,即百 年相守,亦奚神乎?鸣呼! 人生有不遇之感,丝杜有零 落之悲。历来才色之妇,湮 没终身,抑郁无聊,甚且失 足随行者不少矣,而得如所 遇以天者,抑亦难之。乃后 之人凭吊,或嗟其命之不辰 ,或悼其寿之弗永,是不知 造物者所以善全之意也。美 妇得才人,虽死贤于不死。 彼庸庸者,即使百年相守, 而不必百年已泯然尽矣。造 物所以忌之,正造物所以成 之哉!” 顾跋后未越一载,遽赋 悼亡,若此语为之谶也。是 书余惜未抄副本,旅粤以来 ,时忆及之。今闻醒道已出 付尊闻阁主人以活字版排印 ,特邮寄此跋,附于卷末, 志所始也。 丁丑秋九月中旬,淞北 玉鱿生王韬病中识 精彩页 明圣二湖 自从东汉马臻开凿鉴湖以来,由汉到唐,鉴湖最早取得名声。到了北宋,西湖才开始兴盛,并取代鉴湖的地位,从此,西湖岸边游人如织,而鉴湖淡远的景色,自然比不上西湖艳丽的风光。至于湘湖则地处偏远,车船不容易到达,所以湘湖的风景很少被高人文士所提及。 我的族弟张弘曾将西湖比作美人,将湘湖比作隐士,将鉴湖比作神仙。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湘湖就似未出阁的少女,腼腆而羞涩,尚能看到她未嫁时的风姿。而鉴湖就像是名门闺秀,可以欣赏倾慕,但却不能猬玩。而西湖可看作是会唱曲的名妓,歌声和容貌俱佳,又靠在门口献笑,人人都有机会猬玩,正因为人人都有机会猬玩,所以人人都有机会欣赏西湖冶艳的景色。正因为人人都有机会欣赏,所以大家就对她有所轻慢。 西湖在春夏时热闹至极,到了秋冬时节则又被冷落;在花朝节时人们喧哄而至,到了中秋月圆之后又各自星散;在天朗气清时游人如浮萍一般集聚,等到雨雪纷飞则又寂寥安静下来。所以我曾经说:“善于读书的人,无非是像董遇一样善于利用闲暇时光,而懂得游湖的人,也不过是会趁着西湖清净之时前来观赏。董遇说:‘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峰古梅的景致,又怎么会逊色于烟笼长堤、柳树低垂的风姿;皓月高悬的夜晚,又怎么会逊色于花姿绰约的清晨;细雨纷飞的迷蒙,又怎么会逊色于天朗气清时的艳丽。只有真正理解西湖的人,才能领略它不同时节的美。” 至于曾在西湖生活的四位先贤,我曾经说:“白居易的乐观旷达,当然和林道的沉静深邃有所不同;李泌的荒诞,自然也和苏轼的灵敏有所不同。”其他的比如贾似道的骄奢淫逸,孙隆的华美富丽,也各具特色。虽然他们都在西湖居住数十年之久,花钱数十万之多,但对西湖的性情、西湖的风致,却有做梦都没领略到的。世间穷酸的读书人,又怎么能轻易地谈游览西湖呢? 玉莲亭 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为政清明,诉讼稀少。如果有穷人犯了法,就让他在西湖边种几棵树;如果有富人想出钱赎罪,就令他在西湖开垦几亩封田。白居易在杭州任职多年,湖里的封田都被尽数开垦,湖岸边树木也葱茏成荫。他常常在玉莲亭这里,与歌伎一起乘船,欣赏山水,随意漫游。当地居民在玉莲亭塑雕像来祀奉他。玉莲亭临着湖岸,湖里又种着许多青莲,用来象征白居易的高洁清白。向右转再往北,便是缆舟亭,楼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旁边是高大的柳树,漫长的湖堤。游人来到这里,雇船到湖里游览的人非常多,那里热闹得像个集市。向东去是玉凫园,它是湖面的一角,位于偏僻的角落,少有游船往来。寓居西湖的人,如果他们想避开喧嚣烦杂,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园子里有一座阁楼,倚着阁楼上的窗户向南望去,沙洲旁的湖水泛起点点亮光,时常可以看到数百只鸭子出没于湖中,这种景致幽雅恬淡,令人神往。 昭庆寺 昭庆寺从狮子峰、屯霞石发端,因屯霞石赭红如云霞,风水先生就把它叫作火龙。后晋元年寺庙开始兴建,在吴越国乾德五年时毁于大火。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重建,并设立戒坛。北宋真宗天禧初年,改名为昭庆寺。这一年又毁于大火。 P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