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罗灿,1977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些年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小说里的科学与技术元素,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主持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多利亚小说里的交通和旅行研究”。 目录 引论 章 维多利亚文学与进化论 节 生物进化论简介 第二节 维多利亚人对进化论的接受和应用 第三节 科学理论对爱略特写作的重要影响 第二章 爱略特小说中的变化观 节 变化的观念 第二节 《亚当·贝德》中的静态世界 第三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均变模式 第四节 《织工马南》的均变世界 第五节 加速变化的问题 第三章 爱略特对“进步史观”的思考 节 进化论与“进步史观”的关系 第二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进步”的尴尬与代价 第三节 《激进派菲尼克斯·霍尔特》里的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 第四节 《米德尔马契》对“进步”的质疑 第四章 “自然选择”观照下爱略特的道德观 节 “自然选择”理论对道德的冲击 第二节 《仇与情》中的机会主义者蒂托 第三节 《米德尔马契》对“联系”的强调 第四节 《丹尼尔·德龙达》对英国文明的批评 第五章 爱略特对“性选择”理论的超越 节 维多利亚时代的音乐进化理论 第二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麦琪的困境与抉择 第三节 《米德尔马契》中的两种音乐 第四节 《丹尼尔·德龙达》里格温德琳的领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文学里的自然科学是近年英美文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国内同类研究专著比较罕见。 内容推荐 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标志性成就,不仅使生物学研究进入新时代,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看法。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从各种角度对进化论进行了多层次的思考,试图找到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探讨爱略特对进化论的接受和反思,是爱略特研究的应有之义,也对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本书从厘清进化论两大主要分支——达尔文理论和拉马克理论一一入手,通过研究爱略特的社会发展观、她对“自然选择”理论的隐忧和对“性选择”理论的看法,分析爱略特的社会道德理想和对女性的看法,为爱略特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